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研究所所长雷云峰研究员主编,由该所同志多年研究撰写的《陕甘宁边区史》,于1994年出版了。该书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史学著作,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综观《陕甘宁边区史》这部著作,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史实为经纬,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陕甘宁边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作者根据史实与史学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理,将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划分为西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时期(1937年7月前,追溯到大革命失败后)、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对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阐述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学习导报》2010,(20):55-57
73年前的1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延安,举办了一个"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这是陕甘宁边区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到1949年陕甘宁边区共办过74个各种展览会。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展览会,呈现出当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丰富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以为抗战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方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伟大事业的一部分,陕甘宁边区抗战文化运动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莫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的刑事政策以教育感化为主,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一定范围的刑事案件试行调解,开启了世界法制史上刑事调解制度之先河.“镇压与宽大处理相结合”刑事政策的运用和国外的“辩诉交易”程序有异曲同工之效.陕甘宁边区的刑事调解应为恢复性司法的源头.陕甘宁边区的罪刑协商制度,经验宝贵,价值隽永,成为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禁烟禁毒。早在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根绝根据地内的烟毒,曾制订和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禁烟毒条例》、《陕甘宁边区查获鸦片毒品暂行办法》、《陕甘宁边区查缉毒品办法》等一系列禁烟毒的法令法规,专门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禁烟督察处和查缉毒品委员会,在陕甘宁边区境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禁烟禁毒运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禁烟禁毒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一、严禁种植鸦片烟苗烟苗为烟毒之源,禁烟毒首先要禁神鸦片烟苗。边区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各专署、县市、区乡政府经常派干部深…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局部执政的重要体现,为我党今后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执政经验。在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实践中,乡村自治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乡村自治与党的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基于此着重探讨陕甘宁边区以党建促乡村自治的实践探索,为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从1936年到1947年,中共中央一直驻在陕甘宁边区,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指挥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区域。”“陕甘宁边区在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保障妇女权利方面是各革命根据地的榜样。边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顺应了时代、民主、社会的潮流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革命中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陕甘宁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结果,而其反过来又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视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维度出发对陕甘宁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变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废除各种苛捐杂税并长期、大范围免征工商业税。基于1939年国共关系和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工商业的明显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当年底决定普遍征收工商业税。为应对陕甘宁边区工商业者和干部群众对普遍征收工商业税的不满和抵制,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推动工商业者纳税和干部群众支持征税,并纠正了应对举措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切实促进了陕甘宁边区工商业税收的民主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关中分区反摩擦斗争的策略,严格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分裂活动;积极调整土地政策,保证边区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发了广大农民保卫边区、支援解放战争的热情。在陕甘宁边区管辖的范围向关中乃至西北地区扩展的过程中,他团结各方力量,成功化解接管城市与新区工作中的遗留问题,为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他带领陕甘宁边区军民发展生产、减租查租、整军练兵,全面加强边区建设;根据毛泽东指示,领导和发动横山起义,接应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他协同彭德怀率部转战西北战场,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同贺龙、林伯渠一起经略后方,全力支援前线作战,努力建设陕甘宁边区,积极准备接管新解放的城市,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推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原则,实行竞选和"三三制"选举政策。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为我们今天完善选举制度、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汪文忠 《世纪风采》2014,(11):25-26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战以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此时的关中分区地理位置特殊,北与陕甘宁边区相连,东、西、南三面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使得这里成为守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南大门。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封锁、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关中分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是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的重要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着显著的特点和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德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刻,朱德提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新方略,竭力倡导“军垦屯田”政策,亲自领导南泥湾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建立革命家务”和生产竞赛运动,为陕甘宁边区克服经济困难、实现丰衣足食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设立在延安的"中央银行",其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积极开展货币斗争,先后发行了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维护了边区金融市场的稳定统一。遵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边区银行在促进工农业生产、繁荣商业贸易、解决财政困难、支援抗日战争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当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些许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数以千计的戏曲剧团中,最早、最直接、最系统地接受毛泽东文艺思想熏陶和谆谆教诲的,是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早在1938年4月,毛泽东便在延安倡导组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唱陕西地方戏秦腔、眉户为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后,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把自己的脚跟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积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热情地创作、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