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农十师一八三团工会立足团场实施"屯城戍边"、"一团一品"、"特色农业"三大战略和"民生优先"、"文化铸团"、"人才强团"、"戍边立团"四大工程,以对口援建为动力,推动团场劳动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奋勇争先创一流2010年以来,一八三团经济社会建设步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对劳动竞赛的重视程度也提到了新的高度。连续两年以团的名义出台了《一八三团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和《一八三团劳动竞赛  相似文献   

2.
正4月的双渠,春暖花开。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在黑龙江省委的关怀和支持下,新一轮援建项目又拉开帷幕。自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第十师一八三团党委按照中央、自治区及兵团的要求,坚持"商贸活团、工业富团、农业稳团、项目强团、文化铸团、戍边立团"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十师一八三团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深化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使团场300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孟图亚是该团一名蒙古族职工,前几年她和丈夫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装修店,可经营不到3年小店就倒闭了。她和丈夫一起回到了一八三团。今年,团场为职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孟图亚抓住机遇争取了一份社区保洁员的工作。为了更多的职工实现就业梦想,该团还出台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2月2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进行公示和表彰,一八三团成为十师唯一一家成功荣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团场。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创建水平自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一八三团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记者是时代的声纳,是人类的触角。"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让记者们有了更加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十师北屯市一八三团,一朵朵瑰丽的奇葩,悄然绽放,她们就是一八三团电视台的女记者们。作为最基层的新闻记者,她们和男记者一样,肩扛沉重的摄像设备;夏季里,她们一样被阳光晒得黝黑;冬日  相似文献   

6.
<正>姚欣来自河南,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五年前怀揣着当兵的梦想,跟随志愿服务的队伍来到了十师一八三团。"当时给我分配下来说要到兵团去,其实我根本都不知道兵团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听到‘兵’字,我心里非常高兴,既然不能去当兵,那就到兵团来"。姚欣2009年毕业于郑州生物科技学院,刚到一八三团便被分配到额河酒业公司工作。"告别了志愿者的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35岁的李刚,从事大田种植已有好几年了,如今,凭着一副闯劲的他,成了十师一八三团有名的"蔬菜王"。出生于"80"后的李刚从四川老家来到一八三团已有十多年了,先后种植过打瓜、葵花等,但因由于土地盐碱性大,前两年一直收成不好,连年亏损,曾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后来团场设施办招人的时候,他接触大棚蔬菜,然后种了一年大棚蔬菜,发现大棚和陆地蔬菜有一段季节差,就是大棚蔬菜结束以后,陆地蔬菜弥补  相似文献   

8.
日前,农十师一八三团“科技之冬”活动中,又一批致富的新职工走上讲台,向人们现身讲解自己扎根团场的“致富经”,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正>"我得到这个荣誉是对我援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得知自己被评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五四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后的援疆干部李凤波激动地说。李凤波是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农场技术员,2014年3月9日,27岁的李凤波带着组织的重托,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黑龙江,来到西北边境一线、经济相对落后的十师一八三团,开始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一八三团地处中蒙边境一线的高寒高纬度地区,风沙大,土层薄,土壤次  相似文献   

10.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进十师一八三团龙疆设施农业基地的育苗大棚,一股暖流迎面扑来。承包户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定苗、栽种,大棚内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近几年,一八三团党委在加快城镇建设的同时,把创业作为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抓手,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把资源用起来,让职工富起来"的理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新型工业和三产服务"等多业并举的新格局,使团场职  相似文献   

12.
正十师一八三团担负着38公里边防线的守护任务,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边境团场。过去由于受土地、气候等条件制约,职工增收困难,2010年以来,团党委从团场"人多地少,一季生产四季消费"的现实出发,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活力源泉竞相迸发,团场自营经济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收入比重由2009年的人均6907元增加到2012年的10589元,自营经济成为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活力源泉。小芦苇做出了大文章遍地的野生芦苇是一八三团秋冬独有的"风景",每年的产量稳定在  相似文献   

13.
农十师一八三团工会组织,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在茫茫戈壁上营建了一个深得职工群众信赖的军垦职工之家。锦旗上铭刻的真情2003年12月27日,一八三团宽敞的机关大院内,鞭炮齐鸣,来自该团四连的10位脱贫新职工满怀丰收的喜悦,手持鲜红的锦旗,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十里风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地处阿勒泰地区的兵团第十师有许多民族团结感人的故事,他就是其中之一的一八三团第十作业站党支部书记王刚,周边的少数民族同志提起他都竖拇指,开口称赞:"王刚是我们的好兄弟。"乐于助人的好心人王刚出生在青河,周围多数是少数民族居民,在他的幼时的记忆中至今难忘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老阿妈端上的热滕滕的奶茶和香喷喷的手抓肉。后来他随父母迁到一八三团十三连,那里与阿勒泰市红墩乡锡别特村仅有一渠之隔,多年来,两地的各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1998年,李自新以5万元买下连队的802机车,开创了农十师一八三团外来职工承包机车的先河的话,那么1999年李自新获得8万元的纯收入,则成为一八三团外来职工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 面对这犹如天文数字的高额收入,李自新有些惶恐,他不敢相信这是自己一年的劳动所得。他高兴,他兴奋,他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他由衷地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感谢团连领导对他的关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6月7日,农十师一八三团为弱势群体设立的“扶贫帮困”基金正式成立,来自团机关及基层的近100名干部一次性向“扶贫帮困”基金捐款2.53万元。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沙吾列和来自富蕴县的26名大中专毕业生一起,积极响应自治区鼓励地方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工作的号召,来到了十师一八三团,成为了一名兵团职工。2004年,沙吾列通过参加连队领导岗位竞聘,成为一八三团基层连队的少数民族干部,从副连长到副指导员到副书记,一干就是8年。初任连官,沙吾列被分配到距福海县汗得捺特乡德孜别克村毗邻的十连工作,这一年,恰逢连队建设养殖小区。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中,如果用春、夏,秋三季一身尘土一身汗来描述农十师一八三团三连农工叶洪江驾着铁牛犁四方的辛苦的话,那么,冬季西装革履开出租车,则又成为叶洪江驾车奔小康的新时尚。 今年三十多岁的叶洪江,在三连可是个出了名  相似文献   

19.
正兵团工会四大以来,农十师一八三团工会自觉肩负起工作职责,立足"四抓一推进"这一目标,在推动团场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工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工会工作有了新的提升。——抓"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在职工中营造励志美德、诚信守法、热心公益、节俭环保的良好氛围。团工会每月印发创建活动指南,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性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交流会,使生态文明小康连队团级"和谐小康家庭"达到65%。  相似文献   

20.
在农十师一八三团,昔日令职工们头痛的野生芦苇如今却成了他们创造财富的天然资源。问起其中的原因,职工赞不绝口地说:“是团工会帮俺搭起了致富桥。” 一八三团位于我国惟一一条流入北冰洋河流的额尔齐斯河南岸,垦区水草丰美,团场四五万亩优质水面,23万亩湿地繁生着大量丰富、径粗挺拔的芦苇。 过去因这些野生芦苇与人争地,与庄稼抢地肥而成了种植职工眼中燃之不尽的“杂草”。近年来,随着阿勒泰及北屯造纸业对芦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