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海平  南嘉 《半月谈》2004,(8):16-19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发展犹如一趟快速列车不断向前飞驰。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均跃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浙江现象”成为理论界、新闻界关注的字眼之一。  相似文献   

2.
浙江要率先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率先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步入集约型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杨琦勋 《今日浙江》2006,(16):38-40
“既快又好”:浙江经济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多年实现既快又好的增长势头。28年来,浙江省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3.1%,比全国GDP年均增长率高出3.5个百分点。由于增长速度快,浙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攀升。统计显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浙江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仅为3.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比重提高到5%左右的水平;2005年,浙江经济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为7.33%。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浙江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与全国平均水平逐渐拉开差距,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中的位次不断前移。2005年,浙江…  相似文献   

4.
厉佛灯 《今日浙江》2008,(23):45-47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最大成就和显著特点,那就是:“快速”。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8780亿元,经济总量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5.9倍,年均增长13.2名。人均GOP由1978年的331元增加到2007年的37441元,列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年均增长12.1名。  相似文献   

5.
李忠志 《今日浙江》2008,(23):54-59
改革开放的30年间,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浙江大地上创造财富的经济大潮波澜壮阔、引人入胜。这股大潮让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排名第12位跃至全国第4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18年居全国第1位,城镇居民收入连续3年全国排名第一,全国百强县总数居全国首位;这股大潮将“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变成一个工业大省、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6.
李亚彪 《今日浙江》2011,(24):14-15
随着年终岁尾的到来,浙江省作为曾经的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正进入"低增长时代"。三季度9.5%的经济增长速度引起了全省各级干部及经济界人士高度关注。增长减速到底说明了什么?9.5%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新信号?"浙江经济版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位省内学者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浙江,面对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正向着科学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经过改革开放28年的发展,浙江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成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1978-2005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1%来自于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年来,浙江投资以年均26.44%的高增长,带来了浙江经济年均19.92%的高发展。显然,投融资体制已成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省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投融资体制改革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浙江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子。从1978年至199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535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第12  相似文献   

10.
狄方耀  曹佛宝 《求索》2012,(10):20-22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实践表明,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的,这是由西藏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本文利用1978-2010年西藏经济增长年度数据,运用投资对GDP的拉动分析、协整分析等方法,分析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投资既成为拉动西藏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又成为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9亿元,人均GDP相应地从381元增长到25575元。[1]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GDP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并没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应该说是非常快,举世瞩目,30多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是9.8%。到去年年底.我们完成GDP总量接近34万亿人民币,折成美元大体上是4万多亿.占世界GDP比重接近7%,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总量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浙江生产总值达到13365亿元,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成为我国首个人均GDP超3000美元的省份.浙江能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资源小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2位跃至第4位、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跨越的"富民强省",除了先发的市场优势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走浙江特色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路子,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不断的技术创新,开拓和发展市场,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国资委 《今日浙江》2008,(16):I0002-I0006
一、浙江国有经济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变化,经济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14位跃升到现在的第4位。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在浙江营造和形成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0,(12):27-2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率先实行市场取向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社会组织快速发育。2009年,浙江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实现总产值占全省GDP总量的70%以上,新社会组织总数居全国第三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和78.6%,居各省市第4位和第3位。浙江已由一个农业省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与此同时,浙江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较快发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生力军,成为扩大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浙江由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的主体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就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民间投资不断扩大,在1978~2001年这23年间,浙江省民间投资以年均24%速度增长,约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0%左右,正成为全省投资领域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长周期”、“大增长”目标实施了重点支持呼、包、鄂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积极鼓励其它地区跟进发展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位。GDP由全国第24位上升至第17位,由西部第6位上升至第1位,实现了在科学发展中跨越式发展。但理性地审视,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依靠资源、依靠政策的发展模式,城乡差距大、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弱,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持久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应当重视推进以下“三个转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省内生产总值(GDP)从124亿元增长到22830多亿元,从全国第14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财政收入达4500亿元。浙江处在全旧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基础、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上都具有一定的实力,理应在低碳发展、生态建设中走在全同前列,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