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谈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应该是祥和、文明、公平、有序,它需要在市场经济与社会同情之间、经济波动与经济稳定之间、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实现恰当的平衡。本文从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只有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同样,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才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包括国家保障制、企业保障制和农村集体保障制,是相互分离、自我封闭的社会保障制度。而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又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立足国情,改革与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目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政策系统与政策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问题。因此,在政策研究中价值目标取向显得特别重要。现阶段公共政策应以公平为核心价值目标,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原则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它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但我国公民的社会权利是建立在身份、职业、收入等基础上,社会权利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为公民社会权利的扩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政策保障。要从政策层面做出改革与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保障领域 ,公平与效率孰轻孰重以及如何整合二者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始终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选取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切入点 ,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中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 ,提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 ,整合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公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来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大力发展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来实现收入公平,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条块分割、不同阶层保障水平不同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是不同历史时期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立法价值选择和社会保障立法中的不公平所致,从经济学上看则是不同社会集团利益博弈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确立公平的立法理念,建立公平的利益诉求机制,而包容性发展模式则成为确立公平理念与建立公平立法机制的政治指引。  相似文献   

8.
纵观社会保障发展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公平、正义、共享”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起点与归宿,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构、完善、可持续的决定性因素。应从政策特质、资源分配、资金筹集、服务输送系统建构四个层次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进行分解和系统分析,以期在制度价值理念与政府责任之间形成一以贯之的价值链,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办事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这是搞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拟在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用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肤浅地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对政府的责任重新定位,坚持政府责任的主导地位,以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正为目标,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曾煜 《理论前沿》2009,(16):11-15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是在弥补制度缺陷、社会与民众热切期盼且呼声极高的背景下进行拟定和修改的。如何积极稳妥地使社会保险立法符合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要求,使其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切实维护个人自由、平等与尊严,有效地保障民众的社会保险权益,值得研究。制定《社会保险法》是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极大挑战,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社会保险法治建设中的制度完善问题,尤其是公平性、制度统一性、覆盖范围、统筹层次、立法时机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覆盖面小、社会化程度低、保障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分散和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本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法制化与自愿自治相结合以及制度统一设计与因人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的社会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资金短缺、制度缺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中央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障体制,形成高效顺畅的资金运营和投资盈利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目标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范畴。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二元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权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价值主要体现为:社会公平、自由和生存。我国应当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壁垒,消除身份差异,消除障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面临诸如社会保险状况不佳、社会救助缺失、社会福利欠缺等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偏执、二元户籍制限制、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服务和监督力度不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明确目标,无疑为困境的解决提出了破局之道:即转变观念,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改革户籍制度,共享社会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守住底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服务供给,强化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6.
在认识效率与公平的思维方式上,要转变在分配问题上的实体性思维,全面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复合关系,适应价值分配内容完善价值分配体系。在研究效率与公平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要明确效率与公平的基本问题,在社会结构中研究效率与公平,实现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汇通与融合,确立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和评价标准。在效率与公平的制度建构上,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要创新制度机制,认真总结和提升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改革实践的典型经验,把每个人作为价值主体落到实处,为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平衡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享受水平基本相当的服务。现行城乡二元分割中社会保障的不均等化,是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偏差造成的,新的社会问题凸显对政府政策造成羁绊。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和公共服务权威型提供者,在建构城乡社会均等化保障体系上应该遵循服务性、社会利益的增进与平衡、科学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政策价值分析的冲突和统一等政策理念,进行政策建构行为的优化,做出合理的政策选择。要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财政制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公平和谐政策观念。多元共拓资金筹措渠道,编织社会保障多层防护网。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基础,而高校学生的资助制度则是教学公平得以保障的重要措施,因而资助制度受到高度的重视及广泛的关注。从总体上来看,学生资助制度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理念就是公平,而学生资助制度的重要价值及目标则是效率,我国当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源于资助制度的效率低下和公平缺失。所以,对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并且对资助制度的运行效率进行考察,从而将高效公平的学生资助制度构建起来,是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现实及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方法,是衡量社会秩序公正有效的标准,也是体现一个制度是否完善的价值尺度。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进行政策制订、统筹规划、有效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公平正义在社会不断推广和普及的过程,只有建立具有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平等与公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客观描述,后者是主观评价;习惯上的"公平与效率"应表述为"平等与效率";是"机会平等"公平还是"结果平等"公平要看具体情况,这就是公平相对性;第二次分配和第一次分配都需要讲公平。社会保障比较注重收入平等,同时也注重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还体现在其各层级制度设计的"原则"之中。"原则"的具体内涵,不同的思想流派、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时间会有所不同,这就是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公平"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