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活动离不开利益。利益是主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主体活动中具有定向和调节的作用,决定着主体活动对象的选择。这些作用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利益在主体活动中的作用具有社会历史性,既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只有确立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正确利益观,才能真正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深刻揭示了物质利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各个利益主体和各种利益之间的内在关系。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我们应对新挑战拓展了新视野。它指导个体科学地认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指导国家更好地协调各个主体的利益关系,指导人类正确地把握自身利益尺度。  相似文献   

3.
毛杰  钱宇宏 《前沿》2004,8(3):102-105
随着社团的兴起 ,社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团体社会中 ,强弱社团的利益冲突 ,既妨碍整体社会利益的增进 ,也阻碍个体成员福利的实现。传统的二元法律体系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运用独特的调整机制 ,保护弱者利益 ,增进社会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同,利益表达的逻辑也就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指令性计划管理、按劳分配、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生活政治化和单位制等特征决定了利益表达只能是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体利益为次;个体利益靠单位,单位决定个体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和效益、平等和法制以及竞争的特性;而社会主义制度则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并宏观调控不同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利益。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利益表达的逻辑是个体利益受损时,应该通过正当渠道合理表达寻求补偿,但要顾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次结构,也是推动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根据利益主体的差别,可将利益划分为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三种类型.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原有利益结构呈现出从整体性到多元性、从均衡性到非均衡性、从稳定性到变动性的变化特征.当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构成、利益倾向和利益追求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6.
自由开放的网络为全面、开放、完善的主体性生成准备着条件,网络行为主体的主体性只有在现实的和虚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最终生成。网络提升了个体的主体意识,促其从传统的抽象的整体的主体意识,逐渐转化和过度为现实的多元的主体意识。网络使主体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知识信息,增强其认知、学习能力,拓展其知识结构,提升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发展引发主体的利益意识变化必然引起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网络社会强化了主体价值客体意识的利益化。主体借助网络虚拟技术使其变成虚拟空间中可以反复再现的"可能性"的对象,促进了人类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活动方式的生成,提高了主体的生活空间和创造能力,增强了主体在网络生活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创造性是网络生活根本性的目标指向,是网络生活实践形态的内在特质,网络虚拟性和高仿真性特点拓宽了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尤其是创造性,促进了网络行为主体对现实性的超越和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发展模式与利益格局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转变发展模式必然要改变利益格局,调整利益格局是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条件。为了顺利实现转型,调整利益格局需要采取提高思想认识、选择共赢方式和发挥我国政治优势等正确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嵩 《传承》2011,(31):58-59,61
一般我们提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是指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和社会关系的差别等,然而主导这些差异的核心是生产力发展的差异。从生产力对文化的作用看,生产力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它决定着文化的基本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结构的变更,特别是在当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使得文化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国与国的文化差异主要是解放程度的不同,而解放程度的不同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民俗学的研究表明:一定的民俗是人类特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变迁。但是,民俗文化既然是上层建筑,是意识诸形态之一,它如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一经产生便会相对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民俗文化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这便是民俗文化与社会生产力之间所不可避免的异构现象。这些落后于社会生产力的民俗文化又反过来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对民俗文化进行改革——移风易俗,成  相似文献   

10.
原始社会没有犯罪,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促使犯罪起源的激发因素是婚姻形式、家庭结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人类观念的变化。在人类观念的变化中,个体婚的出现是引起嫉妒感情和嫉妒观念发生的主要原因。嫉妒是文明社会引起情感型犯罪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财富的出现和增加,剩余财产的家庭和个人占有引起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形成,是文明社会促使财产贪欲和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财产贪欲同嫉妒一样,也足以引起仇恨、凶杀和伤害等类型的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