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驿路风铃     
增值 某局长将公用电脑、彩电长期放在自己家里用,群众议论纷纷。局长便在全体大会上解释:“那些东西如果放在办公室里,必然会因姓“公”而短命,而放在我家里这些年还完好无损,等于延长了好几倍的使用寿命,公家没给我一分钱的保管费,有人还对我说三道四,他们的良心哪去了?”(力军辑) 无理的抱怨 两人在吃饭,只有一碟菜:两条鱼,一大一小。其中一位先把大的那条鱼夹了,另外一个脸上露出不悦说:“你吃掉那条大鱼了?” “假如你是我又会怎样?” “我当然夹那条小的。” “那好哇,你抱怨什么呢?那条小鱼还在那儿呢!” (黄…  相似文献   

2.
“个别人”人数虽然是极少数、个别的,但如果不做好“个别人”的转化工作,任其发展,不仅拖连队建设的后腿,甚至容易发生事故、案件,给连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干部骨干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摘掉他们头上那顶“个别人”的“帽子”,帮助他们尽快赶上队伍的整体步伐。  相似文献   

3.
他最讨厌“御用文人”,想不到这顶帽子却戴到了自己头上。  相似文献   

4.
实者,不虚假也。何谓不虚假?看图识字,“头”上顶一“宀”——“宝盖”即是不虚假——“实”也。这“宀”像什么?像一把无柄的伞。撑起伞,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现场去,你的头脑里就会得到许多真实的材料,说话办事写文章,就会实起来。这“宀”还像什么?像孙悟空头上戴的那顶紧箍小帽.倘若你戴上这种帽子.头脑里明知那是假的.偏要说成真的,明知那是应的,偏要写作实的。这时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便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形式,你说的、写的、做的,一切便都得看“师父”的眼色行事。这“宀”又像什么?像古代人使用过…  相似文献   

5.
漫画与幽默     
原来如此妻:“你简直讨厌死了!”夫:“那你当初为什么要跟我结婚?”妻:“你那时候不是说要是我不嫁给你,你就去死吗?”夫:“那你就让我去死好啦!”妻:“那可不行!那时候我还不是你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呢!”金色的马桶一群小孩在马路边玩耍,有一个小男孩尿急,跑...  相似文献   

6.
卖券     
调到市民政局正赶上局机关搞福利奖券销售,局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参加了。科长说:“你也参加吧!”于是。我穿上大衣,带上帽子,眼镜,拎起手袋,毅然决然地走向卖券场地。及至站在那“一’字排开的桌子后面,却难免有些放不开,人神地看着同事们“买卖兴隆”,浑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或许“经营不得法”罢,始终门前冷清。偶尔被个半熟人认出,“你怎么在这干这个?”那诧异的表情,惊讶的语气,还真让我有些不好意思。放眼卖券场地,人们拥来挤去,摩肩接踵,象社会的一个窗口:奖券的人,三教九汉,男女老幼,各行各业,各种各样……很多…  相似文献   

7.
名人幽默     
帽子下边是什么? 丹麦作家安徒生,生活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旧帽子上街,有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那个玩意儿是什么? 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说:“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 能算是脑袋吗?”  相似文献   

8.
幽默     
《就业与保障》2007,(2):53-53
发财之道一天,一个流浪汉站在街道的拐角处,两只手里各拿着一顶帽子,等待施舍。这时一个过路人把一枚硬币丢进了一顶帽子中,对流浪汉说:“你的另一顶帽子用来干什么呀?”  相似文献   

9.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9):16-18
“今年不是‘蒜你狠’,就是‘豆你玩’,‘房奴’的帽子还没甩掉,又多了顶‘菜奴’的帽子,‘荷包’膨胀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物价的涨幅。”“为什么我的工资总赶不上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这种‘被增长’的感觉真不好。”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自作聪明   一个警察押送一个犯人去监狱。忽然他的帽子被风吹掉了。   “我去替您捡帽子,行吗?”犯人讨好地问。   “你以为我那么愚蠢吗?”警官气愤地,“你站在这儿,我自己去捡。” 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要过桥。桥头的拱门显得不够高,他担心毛驴车过不去,就从车上拿出榔头,非常小心地把拱顶的石块一点一点敲掉。   警察看见了就告诉他:“世上竟有这样的傻瓜!你把拱门底下的土刨去一层岂不省事?”   赶车人不服气:“你才是傻瓜哩!又不是因为驴腿太长了过不去。是驴耳朵太长了嘛。” 笑话   …  相似文献   

11.
春节与小学的同桌好友相聚,她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每次考试前都闭着眼睛,祈求上帝保佑她考试考好,并愿减寿一年以酬谢保佑之恩。我半开玩笑地问她:“那你一共减了多少寿了?”她说:“大概三四十年吧!可能还没有,因为好几次考试并不顺手。” 我大笑不止。“你笑什么?”她一本正经起来,“现在宗教信仰自由,大人小孩都信这个。” 我再也笑不出来了,陷入了沉思…… “这个”是宗教吗?哪里跑出来一个要人折寿、献寿的“上帝”?“天道厚生”,凡宗教都主张善待生灵,珍惜生命。自咒、自虐、自残、自焚是反人性的行为,也是反宗教…  相似文献   

12.
“骂官”     
有句“骂娘”的话:“当官的没有好东西!”尖锐辛辣却也偏激得离奇。可是骂者听者皆不以为忌。这骂要是搁在二三十年前,那后果就难说了,给你扣顶“攻击”什么,“否定”什么,“污蔑”什么等的“帽子”,都不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大家明白,一般像这样的笼统潭驾,常常不过是气话。宽松是一种社会进步,类似上述一类的“骂娘”的话,其之所以能够在现实中经常出现,除了应从所写对象那里加以解释之外,恐怕还要说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进步。由此角度观之,所谓的“吃肉骂娘”,实在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福气”。不过以“骂娘’减曰“骂官”…  相似文献   

13.
寺人 《中国保安》2004,(18):34-36
“你好!我叫魂之天涯”“你好!”“你有什么爱好?”“音乐、看书、游泳……”……“我最近心情不是很好。”“怎么了,可以说出来听听吗?”“考试没考好,好烦呀!”“嗨,没事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里又说你了?”……“明天能出来吗?”“干什么?”“我朋友给了我两张电影票,很好的,还有就是想见见你!”“这……我想想!”以上的几段对话是网名叫潇潇雨(女)和魂之天涯(男)三次在网上的聊天,相信凡是有过网聊经历的人对于这样的对话语气都不会感到太陌生。两个从未见过的人,在网络这个似实似虚的世界里,寻找着彼此感情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14.
“你一个臭保安有什么了不起的?”“外地人竟敢骑到北京人头上拉屎,反了天了!”“打丫挺的!”分贝渐高的叫骂声中,一起群殴保安员的事件发生了。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辆桑塔纳试图逆行出小区的大门,被保安员拒绝了。车上下来三个喝得醉醺醺的汉子,为首的一个食指戳到保安员的鼻前,三人口出不逊,继而动粗。我没有看到这野蛮的一幕,我回家的时候,桑塔纳早已呼啸而去。我只看见一群看客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刚才的事情,津津乐道的表情有如少年发烧友一般兴奋;我还看见初夏的毛毛细雨轻轻地飘落,和着保安员委屈的泪水悄然流下。后来…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近二十年,铁路改革没有停顿,但一直停留在放权让利的层面上,体制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触及,当左邻右舍———交通、民航、邮电均搭上改革列车,超常速发展时,铁路仿佛成了“局外人”,正如有人所形容的:铁路现在是头上戴着“帽子”(垄断行业),手脚绑...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桥     
朋友,知道吗?我曾是个电脑爱好者,可是前不久,我却对那些花花绿绿的邮票产生了兴趣。这还得从我 12岁生日那天说起。   那天中午放学一回到家,妈妈就非常神秘地送给了我一份生日礼物。我急忙打开一看:“哇! 21世纪展望邮票册,棒极了!……嗯?这是什么?‘我造大桥通台湾’?哎,这邮票上的小女孩儿用电脑设计的桥怎么中间没建好?她真笨!换成我,别说一座桥,就是十座桥也能搞定!”   一直没吭声的爸爸此时开口了:“儿子,这桥没建好是有原因的,你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送你大伯回台湾吗?”   我当然记得,那是我们全家最…  相似文献   

17.
钟瑜 《今日海南》2014,(11):23-23
正随着节庆旅游的热度升温,各大景区也迎来了商品购物潮,景区街道两旁,那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总让人欲罢不能。但逛遍大江南北之后,不少细心的旅客发现,一样的丝巾、一样的竹雕、一样的木梳……在南北不同景区的"地方特产"中都能看到。就如网上流行的有趣段子:一名游客在陕西的某景区花30元买了一顶帽子,然后戴到江西某景区,看到同款帽子,于是跟摊主说,"我在你这买的帽子,颜色不喜欢,换顶吧。"到了福建某景区,如法炮制,又换了一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外出旅游,人们习惯带些当地特产,  相似文献   

18.
周天柱 《台声》2023,(2):81-83
<正>2022年11月19日13时48分,极其可爱、甚受台胞欢迎的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因病不幸在台北市动物园(又称台北木栅动物园)停止心跳离世。虽然“团团”离世已有几月,但回忆“团团”入台前的一幕幕,仍然不禁热泪盈眶。“我们最爱猫熊”我曾多次入台参访,受有关方面的委托,在台期间,我曾不止一次地询问台湾中小学生:“你们最喜欢大陆什么动物?”天真的孩子们睁着圆圆的大眼睛,脱口而出的是同一句话:“猫熊!(台湾称熊猫为猫熊)”若你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呀?那各自的回答就五花八门:“漂亮、可爱”!“乖,听话”!“猫熊大陆才有”。  相似文献   

19.
兄弟     
兄○弟石景华刚进办公室,电话就响起来了。抓起电话,耳畔传来三哥火冒冒的声音:“是虎子吗?快来吧!反天了,几个工人把田厂长的头都打破了!”一听说又是田厂长的事儿,我就叹息:“我这儿抽不开身哩,等等吧!”“痛快点儿,到底来不来?别以为离了你那夜壶人家就不...  相似文献   

20.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