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语文教学近叨年了,实践中,我对诗歌教学产生了较浓的兴趣。究其因有两个:一是诗歌具有语言凝炼、内容深厚含蓄的特点,教学中极富发掘的价值,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弓!力;二是诗歌韵律和谐,教学中亦教亦吟,亦学亦诵,整个过程“诗声”朗朗,课堂诗意融融,令人陶醉。我体会,一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环环紧扣、激发起学生种种强烈的欲望、并逐一满足学生欲望的过程,是诗作者、教师、学生诗情共鸣的过程。我把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入诗一解诗一一诵诗”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激发“入诗”的欲望。选人教材的诗…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礼坏乐崩”时代并以恢复周朝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重视诗的功用价值,以“达政”为说诗的意义基点和出发点。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以“兴”为思维方式,以道德伦理、礼义为价值归向,通过“兴”将未必尽符儒家心意的诗阐释为理想化的经典,从而实现对诗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三、班固《两都赋》在德不在险 首都博物馆前矗立着一块大碑,碑上镌刻着乾隆赋诗并书写的两都篇(帝都篇、皇都篇)诗。大碑四方形,四角攒尖顶,顶刻龙纹,下刻诸神像。我记得在永定门外南边不远燕墩见过它,我以为是从燕墩移过来的。某次,恰巧路过燕墩,大道西边的大碑依旧在,我奇怪怎么有两块相同的双胞大碑,后来看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才知道首博前的大碑是在永定门里西边地下挖出移来的。大概乾隆重视自己写的诗,想让人走到永定门的前后都看到它。这大碑的《帝都篇·序》说,“伊古以来建都之地,无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德不在险,则又巩金瓯之要道也”。这诗又说“金汤百二要在德”。在德不在险是这大碑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投桃报李”《诗·大雅·抑》中记载:“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人把它比喻成相互赠答之意,就是这种“滴水之恩,泉涌相报”之意,在今天,却被有些人反其道而用之,赋予了它庸俗的色彩。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发出感慨说:  相似文献   

5.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6.
漫画     
董行 《人事天地》2010,(34):66-66
买书 一个人在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想买本书,里面没有凶杀,却暗藏杀机;没有爱情,却爱恨难舍;没有侦探,却时时警惕。你能给我介绍一本吗?” “只有这个,”店员说,“《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7.
沈园 《人事天地》2009,(22):10-10
基辛格是一个谈判高手,在国际事务中他能协调非常复杂的各方利益,在世界各国之间找到平衡点,签下一个个协议。一次,基辛格为了“练兵”,主动为一位贫穷老农的儿子做媒,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乞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基辛格说:“可这姑娘是罗基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基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8.
林召棠的诗歌有着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质,读完林召棠的诗存及其自记,特别是说他辑录自己的诗是“略存故吾”,我们则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以诗证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见林召棠诗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智慧人生     
《人事天地》2006,(2):39-39
懒得喊 有个人很懒。一天早上,妻子买菜回来,喊他开门,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说:“我懒得开,等风吹开门你再进来吧!”妻子只好破门而入,说:“我买回肉来了,快起来拿菜板。我来切。”懒丈夫说:“我懒得去拿,你就在我背上切吧。”妻子想治一治他的懒病,就真的在他背上切起肉来,切了几下,发现丈夫的背上出血了,妻子心疼地问:“啊,出血了!痛吗?”丈夫拉长了脸回答:“当然痛喽,只是我懒得喊就是了。”  相似文献   

10.
新明 《人事天地》2008,(4):51-51
“马蝇效应”的说法,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11.
晓鹏: 你好!好久没提笔写信了,有一种“考古”的感觉呵。的确,现代社会发展太快,电话、传真、E—mail……似乎已代替了传统的书鸿传递。不过,我觉得此刻写信更能准确传输我的表达。你说你刚从美国回来,说美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说美国人的“消费观”。说美国人一般是不存钱的,不但不存,还要借款、  相似文献   

12.
有诗说,“山是凝固的海,海是奔涌的山”。能从山上看得出海来,这也就算不简单了。这透出了现代人的浪漫,我敬佩那诗人的目光。 苏东坡的“看山”,就显得无奈。有《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叹。眼下关于“毛公山”的传说,有如冬雪已经漫天飞舞了。我不知道,东坡先生当年放眼纵目庐山之际,是否看出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辉煌和神采?想来怕是没有。后人读苏诗文,未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识人     
一天,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讲?”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问,而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说:“可我倒觉得此人很不错。”柏拉图说:“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老师也十分尊重,从没有过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于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见他搜出身上最后的一块钱丢进乞丐的破帽子里……”  相似文献   

14.
读刘乐艺的小说,感受最突出的一点,就象是读一首有情节的诗。读完他的作品,使人有仿佛处在一种诗的氛围中的感觉。 用第一人称与的《这里,有幸福》,是一篇堪称散文诗的小小说。作者借“我”之口宣称:“……我在构思一首诗,歌颂钻塔的威武,坚定,针砭世俗的污浊、卑劣  相似文献   

15.
《红岩》一书中描写了革命者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做斗争,这其中包括做诗、作对联、唱革命歌曲等。《红岩》小说通过插入的这些“诗”与“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旨、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战争环境,也借助这些“诗”与“歌”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巧妙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6.
浅论诗中三味周桂琴好诗贵在有味,如同品茶,言其清香味美。如同论酒,赞其适口味醇。然而,谈诗则要求立意精湛,诗味浓郁。故评诗者,多从诗味着眼,写诗者多从诗味落笔。因此,有“趣味横生”、“耐人寻味”、“余味无穷”之论。这在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真是触目皆是,...  相似文献   

17.
浅析“本质伦理”与“交互伦理”的异同及其社会意义乔清举伦理原则可以分为“交互”和“本质”两类。所谓交互伦理,是指处于伦理关系中的双方互以对方对待己方的态度作为对待他方的依据。俗语中常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不仁,我不义”等等就是交互伦理原...  相似文献   

18.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人生如同他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让诗幻化成了他的精神与魂灵,完成了他的“诗化激情人生”。文章分析了形成李白“诗化激情人生”的原因和“诗化激情人生”的李白诗歌的意象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回望诗歌     
·1· “诗”字很好玩。发“言”为诗,居然与寺有关。 庙寺这个东西,印象中多出自青山绿水间,它远离世俗生活,是天地之间一种怪怪的存在。而人气旺盛的地方,油盐酱醋茶填充了生活内容,吃喝拉撒睡贯穿了一天又一天,人们常说的缺乏“诗意”,是不是相对而言呢? 望字生义,简直有些蛮横不讲道理;但正经的说法:诗是人生里面非常奢侈的享受,一般错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20.
职场幽默     
郝广才 《人事天地》2009,(27):12-12
排队的耐心 厂主对被开除的工人说:“听说,你要在我死后到坟场上对我的坟墓吐口水?” 工人说:“放心吧,我已经改变了主意,我没有排队的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