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实证主义顺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寻求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建构科学认识的特殊模式,必然涉及科学哲学的精髓--观察(经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逻辑实证主义坚持经验主义的路线必然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 ,认为逻辑实证主义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实证主义 ;二是科学主义。其根本缺陷在于 :只重视“科学的逻辑”,而严重忽视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 ;只强调科学的实证精神 ,而严重忽视了人的创造精神或创新精神 ;强调科学与人文两个世界的截然区分 ,而严重地忽视了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关联及其科学本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 ,从而导致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5)
通过论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阐明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针对逻辑实证主义即归纳逻辑方面的主要观点,论证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合理性与优点,并根据波普尔证伪主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与反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美交往扩大,当代美国哲学也不断影响我国青年学生的思想。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积极吸取其优秀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决不能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邓小平文选》P.298、P.296)以抵制腐朽落后思想对青年学生的渗透,打破西方资产阶级对青年一代搞“和平演变”的迷梦。一、逻辑实证主义的正负影响本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流派中,逻辑实证主义是发展最成熟、声势最浩大的一个学派,  相似文献   

5.
道学思维与领导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学翥 《理论探讨》2008,2(1):142-146
目前,领导力研究领域出现理论无法整合的状况是西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必然结果.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跳出西方式的思维.中华古老的道学思想具有极强的综合思辩性,可以弥补西方以逻辑、数理和实验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科学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从"渊源"一词的语言学角度切入对国际法渊源进行诠释,本身就发生了语境置换.因此,只有摆脱语言学意义的羁绊,才能获得对国际法渊源的新的认知.同时,扬弃实证主义的逻辑方法,我们就可能会发现国际法的渊源实际上只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相似文献   

7.
当代法律实证主义内部的一大理论争议是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与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对它们的介绍与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法律实证主义当代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拉兹是当代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的代表。本文着重介绍他的代表作《法律的权威》及《法治及其品质》所蕴含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8.
西方形而上学与逻辑的本质关联起源于语言上对系词的追问。逻辑学整体上可以分为无内容的逻辑与有内容的逻辑。无内容的逻辑即是以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形式逻辑为开端,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在现代通过弗雷格、罗素、逻辑实证主义及分析哲学发展到顶峰的纯粹形式化的符号系统。它将形而上学消解于语言符号的结构分析中;有内容的逻辑以亚里士多德范畴论划分存在的不同等级为开端,近代经康德先验逻辑确立了范畴与感性直观的先天关联及黑格尔以思辨逻辑揭示了存在自身证成的内在机制。海德格尔以胡塞尔对范畴直观的描述为引线,在有限性的"此在"之在世存在的生存方式上,指出形而上学是逻辑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马克思将通达形而上意义的辩证法复归人的感性实践,打破了辩证法的神秘性和理论性,澄清了形而上学逻辑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情感主义伦理学是本世纪三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所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伦理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艾耶尔、罗素;在美国有卡尔纳普、史蒂文森、莱辛巴赫等。情感主义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任务不应研究道德概念、道德观念的具体内容及其起源,而应对道德语言进行科学分析,就是说它不讲我们应当把什么尊为好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针对逻辑主义面临的理论困难,创造了非理性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在科学观上主张理论多元论,在方法论上主张多元方法论,从而向逻辑主义的理性主义目标和逻辑考察的论证方式提出挑战.无政府主义认识论与逻辑主义派别一样,本属西方科学哲学自身演变链条上的一环,但理论多元论和多元方法论的提出,却对辩证思维原则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在理论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分清辩证思维原则与多元方法论之间的差异,是有意义的.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都崇尚理性,同属于科学哲学中的逻辑主义,都主张科学认识是一种逻辑过程,认为科学的进步和理论的优劣有其特定的评价标准,肯定存在普遍有效的方法和原则.得各自都有未解的理论难题,诸如:归纳的逻辑通道问题;演绎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之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政策评价方法论的研究进展及其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前三代政策评价,所用的方法论基本都是实证本位的,强调数理分析方法和社会实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评价发展到第四代,研究者们开始转为注重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规范本位的方法论。目前,随着研究者们对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批判吸收,以批判实在论为理论基础的批判性复合主义方法论正成为政策评价领域的新的方法论。从我国的政策评价现状和问题来看,以实证主义为主的复合方法论应是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5)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集中反映了库恩的科学观,其强调:接受以科学史为依据的批驳考验是阐述任何科学哲学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从科学史角度探讨了科学的本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科学发展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范式"、"不可通约"等概念,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特别是他首次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引入到对科学认识过程的研究中,描绘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大异其趣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合法性问题,不同学科对它的解释都代表着一种对建构政治合法性理论的研究图式.伦理学以道德理念为逻辑起点,形成政治对正义等基本价值的信仰,成为衡量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是否具有合法性的终极价值标准;合法性在法学中保留有"与法律一致"的涵义,因而法律实证主义将合法归结为合乎法律;社会学家认为,在符合一定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或依据于被统治者是否相信或赞同某种统治,来确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行政哲学就是对于公共行政系统的哲学性思考。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是行政哲学发展中的两个传统取向。无论是实证主义行政哲学还是解释主义行政哲学都是一种单向度的行政哲学,而萌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辨证主义行政哲学试图超越其二者。辨证主义行政哲学是批判性与反思性的,其为公共行政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与综合的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16.
韦伯的"文化科学"方法论引入了"文化科学"概念,强调了社会学研究时象的独特性,为社会学发展开启了崭新的视角和领域,进而确立了"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社会学研究原则,并创造性地将反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解与实证主义的因果解释融合,开创了"解释性理解"的研究范式,从而实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以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以科学合理性为方法论基石、以政策过程阶段论为主流分析方法的政策分析途径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批评,代之而起的是以后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以社会合理性为方法论基石、以替代性政策解释理论为分析方法的政策研究。这表明西方公共政策研究正经历着一场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8.
孙乐强 《理论视野》2010,(12):24-26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是意大利知识分子将新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的产物。它的主要问题域是反对黑格尔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力图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一学派的出现弥补了意大利共产党党内许多知识分子心灵的空缺,但由于其自身的方法论缺陷,注定它不可能成为意大利政治改革的最终指导思想,并最终为历史的洪流所扬弃。  相似文献   

19.
王亚红 《学理论》2012,(12):79-80
法治国是现在每个国家都积极追求的国家形式,其基础是自然法还是法律实证主义。自二战以后,法律实证主义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自然法却又再次复苏,成为了完美的代名词。自然法虽然较实证法更接近正义法(上帝法),但是其发展依赖于复杂的社会背景,毋庸置疑的受到政治的约束和利用,受到人类认识局限的影响。在追求法治国的当下,自然法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一票否决”式政府绩效评价是一种前现代的、不符合科学管理原理的“救火行政”模式,应当被摒弃.但作为转型期我国政府管理的一项改革措施,它却与地方政府效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地方竞争力提升具有鲜明的同趋性.按照后实证主义无干涉研究方法的解释逻辑,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同趋性意味着“一票否决”对于这些方面都具有促动性,这说明目前它还具有建设性,应该在一定范围扩大使用积极的“一票否决”,但需要广泛引入参与式行政来约束其非科学性、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