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监督,往往是权力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权力监督理论的重点议题。在中国政法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哲学是认知、思考和解决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新的权力监督哲学的引领下,中国政法界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权威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这一体系既具鲜明的中国特色,包括党的监督、相互制约监督、内部制约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数据监控等机制,又遵循了权力制约监督的普遍原理,内含着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科技制约权力等四大控权模式。面对快速变革的权力监督实践,中国法理学的既有监督理论应当进行重构重塑。  相似文献   

2.
根据监督活动不同的力量来源,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本文分析了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的种类、特性及原则,提出要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再以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廉政机制。  相似文献   

3.
检察权具有集侦、控、诉讼监督权力于一身的特点。近年,通过一系列的检察改革,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但仍然存在着重权力监督轻权力制约、重权力监督轻权利监督、重程序外监督轻程序内监督、重机构设置轻机构的独立性等问题。要实现对检察权的有效监督制约,必须调整改革思路,在坚持现行的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外部监督制约的力度。未来中国检察权监督制约改革的科学走向应当是: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并重、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并重、程序外监督与程序内监督并重。同时注重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行政权力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之一,各种监督行政权力的要素共同构成了行政权力监督体系。 笔者认为行政权力监督体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首先,从监督权力的配置的角度可划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民主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利益集团的监督。其次,从行政权力运行的角度,依运行过程所必须经过的三个环节,可以划分为对行政决策权的监督、对行政执行权的监督、对行政反馈权的监督。关于第一种划分方法及其监督体系,很多研究者都有论述,本文不多涉及,而主要从后…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县(区)"一把手"的权力监督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的关系,自我监督与外在监督的关系,自觉接受监督与有效接受监督的关系;打造好五种模式,即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将这五种权力监督模式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县(区)"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对县(区)"一把手"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惩治和预防腐败关键在于监督权力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反腐败斗争现状来看,用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不啻为遏制腐败的一条捷径。本文讲的权利,主要指公民依法行使的权能与享受的权益。以权利监督权力,即以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力,是指权力的产生、运行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标准的一种监督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让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公职人员履行职务行为的监督方式。一、权利监督权力的优势1.权利监督成本小。用权利监督权力,与高薪养廉相比,它不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财富,只要法律明…  相似文献   

7.
一、地方权力机关监督的性质及其特征地方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监督权。监督权是地方权力机关职权中的核心权力,它在权力监督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其主要特征是:①地方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当地人民监督国家机关活动的重要和基本途径。根据宪法规定,地方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8.
"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文在对公共权力本质与特性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律监督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了权力,就同时产生了对权力的监督问题,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法律监督模式和效果的探讨。法律监督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既要对行政权力有所制约,又要保障行政权力的高效运转,依法行政就是要求法律监督和行政权力的和谐统一。而法律监督体制构建的关键,在于确保法律监督的权威和效力。  相似文献   

10.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对权力实行监督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这一铁的事实,却很少为人提及。本来,权力接受监督,不仅对于监督的一方有利,对于权力本身更为需要和必要,从监督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它的腐蚀性、自利性和扩张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如果对政治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很可能使其沦落为掌权者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因此,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权力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世界各国成功的权力监督体系借鉴,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1,(4):156-157
我国权力监督制度存在很多问题,这都与我国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关。在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下,监督的动力难以提升,监督的刚性无法体现。在目前我国这种金字塔式的权力体制下,发展公民社会,增强代议机构的民主性和增强监督机构的工作动力和压力是提升监督动力的基本路径。完善监督部门的权力授予关系和程序上的公开性是增强监督刚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政监督的专门机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执纪为民作为工作的根本要求,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扎扎实实地做好监督工作。要敢于监督。一要敢于监督权力。对权力的监督是监督的核心。在少数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存在一种对权力监督的畏惧心理,有的人对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法律监督架构及其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权力一元分立的宪政模式中,必然要在最高权力机关授权和监督之下设立专门机关,负责对最高权力产生并下辖的诸种权力进行监督,这一专门机关在我国体现为检察机关。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具有权力的从属性、地位的专门性、内容的特定性等性质,其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现代宪法与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核心部分 ,也是邓小平有关民主政治和宪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过去历次的工作失误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权力监督与制约的主张 ,对权力监督与制约作出了初步构想。邓小平在谈到权力监督与制约时 ,特别强调了制度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性。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玉霞 《行政与法》2010,(12):19-21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核心,只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因此,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约是基础,监督是手段,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法律监督,必然涉及到宪法监督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法律监督和宪法监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包含,在实践中电不能混淆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因为宪法监督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特有的职权,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重要形式。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的监督,都可称之为宪法监督。根据我国宪法的视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相似文献   

18.
权力监督在规制“为官不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备鲜明的预防功能和校正功能。但目前存在四大短板,即“为官不为”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深刻反映出权力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薄弱,难以形成监督“为官不为”合力;自上而下、平行与自下而上监督不匹配,难以构成监督“为官不为”网络;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各有不足,难以形成全链条监督“为官不为”模式;权力监督机构存在罅漏,难以有效履行监督“为官不为”之责。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补齐权力监督短板,有效规制“为官不为”,应详列权力清单,绘制权力“流程图”,让“为官不为”无处遁形;建立多元化与立体化的权力监督体系,对“为官不为”形成监督合力;构建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监督链条,挤压“为官不为”的生成空间;深化纪检机关领导体制改革,以落实“两个责任”防范“为官不为”。  相似文献   

19.
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最动态、最广泛的一种权力,与社会和公民切身利益具有最直接的联系。而任何有效的权力都有强制力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会出现强制力的滥用,行政权力更是如此。行政权力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它既能够造福于社会,也隐含着腐败的可能性。历史经验证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一切权力都需要制约和监督,法治发展的过程就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司法权对行政权审查的范围、行政机关内部的相互制约、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等途径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邓小平的监督思想提供给我们如下的启示:权力失却监控是决策失误和权力腐败的根源,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权力失却监控的症结所在,因而由邓小平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真理标准讨论、思想解放运动为革除这一弊端营造了经济、政治和思想前提;监督的民主实质是要求以民主作为手段的监督,因而监督须实现人民性、多元性、开放性、平等性和法治化;权力必须被规制、约限,而制约权力须凭借道德、权力、法律和权利。在邓小平监督思想启发下思考和解决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