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活路外交"政策理念,台湾对外关系出现大变局,台湾对日关系也进入了新的转变与调整阶段.马英九当局提出并推动"台日特别伙伴关系"主张与行动,比较有效地处理了"联合号"海钓船被撞、斋藤"失言风波"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在波折中前行.未来台日关系将在平稳中行进,但政治关系难有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马英九一审被判无罪8月14日上午,台北地方法院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作出一审判决,主文只有醒目的五个字:"马英九无罪",理由是马英九无不法和谋利意图。这意味着马英九能否继续"参选"的危机暂时得到解除,司法也还给了马英九一个他迫切希望得到的清白。  相似文献   

3.
黄涛 《两岸关系》2014,(3):18-19
<正>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各界人士,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台湾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习总书记讲话真诚友善,充满浓浓亲情,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理解与关爱,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蓝绿阵营:正面评价"习连会"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连  相似文献   

4.
政治     
《台声》2017,(6)
<正>马英九:"台独"不会成功保留统一选项是最佳方式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卸任后于3月1日到访纽约,忙碌拜会当地4大智库学者专家。岛内媒体3月2日引述发自美国当地报道指出,马英九表示,台湾"独立"不会成功。只要不分裂,保留统一作为潜在选项,"我认为这可能是台湾生存的最佳方式"。在谈到台湾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时,马英九指出,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他认为台湾  相似文献   

5.
5月31日,台“行政院长”陈冲宣布由张盛和出任“财政部长”,接替因深陷证券交易所得税法案风暴而黯然辞职的刘忆如。翌日晚间,该人事案获得马英九核批,这也成为马第二任期以来“部会”首长的第一次人事异动。张盛和生于194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商学系,台湾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及美国爱荷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双硕士。  相似文献   

6.
王鸿志 《两岸关系》2009,(11):11-12
10月17日,国民党召开第十八次“全代会”,马英九回任国民党主席,希望通过推动党务改革,提升执政绩效,为争取连任创造条件,但马英九未来也将因“党政大权一肩挑”的执政模式而面临更多考验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 对马英九和他统帅的国民党而言,处理亲民性、现代性与候选人形象的塑造和维持是关键。处理好就是以逸待劳,处理不好就是强弩之末。马英九在国民党主席的选举中获胜。他当选以后的国民党走势和他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的位置判断广为各界所关注。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对国民党治理是好是歹,对2008年国民党重返"执政地位"是吉是凶,对他自己的"总统"之路是以逸待劳还是强弩之末?笔者以为取决于以下几点。党内整合。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是国民党首次将直接对决式选举引入党内,因此造就了国民党良好的民主形象,但是选举的残酷性本身也造成了党内理想和利益的纷争。党产、反黑金、党内改革如何进行并不因马英九的当选而顺理成  相似文献   

8.
人物     
《小康》2015,(1)
<正>辞职者马英九"我向所有的支持者道歉,有负于创党先烈先贤,很惭愧,让大家失望了。"12月3日下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以示对该党于"九合一"选举遭遇重大挫败负责,他深鞠躬10秒,国民党中常会随后依据党章,通过由现任第一副主席吴敦义担任代理主席。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县,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马英九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在民进党杯葛下,马英九当局施政绩效无感,民意支持度低迷,"九合一"选举后蓝绿版图彻底翻转,国民党内部矛盾爆发,民进党夺权气势高涨,呈现"蓝守绿攻"、"国弱民强"态势。马英九当局施政争议不断,满意度持续低迷年初马英九当局两次小幅改组"内阁",公布"25条行政纪律",意图提升国民党战斗力,全力拼经济、拼选  相似文献   

10.
台湾大选经过激烈的竞争,马英九以近80万票的领先优势获得连任。 为什么马英九最后脱颖而出?主要是马英九坚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九二共识”,与祖国大陆一起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竞选的最后一个月,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3至19日,马英九率团赴中美洲"邦交国"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访问,往返过境美国休斯顿和洛杉矶。这是马英九任内第12次出访,第9次赴拉美地区"固邦",第18次过境美国本土,是其任内最后一次出访。马英九主要意图是借出访对内宣扬其"活路外交"政绩,巩固"邦交"友谊和修复对美关系。马英九此行虽然目的明确,但效果不彰。  相似文献   

12.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10):24-25
《中国时报》马英九与王金平间永远难解的死结马英九与王金平从争夺2005年国民党主席之后,两人心结就浮上台面。近来核四、服贸、年金等法案迟迟无法进展,使得两人关系更加恶化。马英九将改善两岸关系视为第一要务,开放两岸定期直航、签订ECFA,但在"立法院"审查ECFA时,马英九坚持应该要比照条约案包裹表决,但在绿营强烈抗争下,王金平最后仍采取逐条审查、包裹表决的折冲方式,让ECFA过关。2012年马英九连任后,包括油电双涨"、证所税"的政策王金平都在5人小组中表达不同意见。第8届台"立法院"国民党席  相似文献   

13.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9):24
台湾《中国时报》"英九三箭"能否正中红心关键看射箭人马当局推动的自由经济示范区,原仅有4大示范产业,"经建会主委"管中闵力推的金融产业,前"金管会主委"陈裕璋有不同意见,最后一刻在马英九拍板下纳入",行政院长"江宜桦不久将正式核定自由经济示范区方案,4+N示范产业将点火上路。"英九三箭"的第二箭是扩大公共建设。扩大公共建设要钱,但钱从  相似文献   

14.
谢楠 《两岸关系》2014,(9):15-16
<正>7月28日,马英九当局主导的所谓"经贸国是会议"在汇集40余项上百条意见后落幕。由于岛内近期发生一连串重大事件,分散了媒体与民众的注意力,舆论对此次会议反映较为冷漠。此次会议,马英九当局释放出未来将更为重视岛内民生经济问题的信息,会议结论对两岸经贸提出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将对未来两岸经济融合产生一定影响。凝聚"朝野"共识之举"国是会议"是台湾当局为解决体制内无法处理的重大课题,在体制外举办的高层次会议。会议虽属于协商咨询性质,但其结论往往具有相当的约束性和影响力。上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0日,马英九利用就职6周年之机在台湾台中市"中国医药大学"发表题为"倾听青年心声、实现世代正义"的演讲。这篇长达5200字的讲稿,处处充满柔情喊话,同时不失一贯立场,可谓柔中带刚。马英九在演讲中,围绕当前岛内青年的焦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牛肉",同时对当前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等问题提出明确主张。这篇演讲突出表达了马英九希望破解民进党攻势,重新争取选民认同,化解施政压力等方面的良苦用心,但能否达到目标,尚有许多难题待解。  相似文献   

16.
时政     
《台声》2016,(3)
正1月24日,新党主席郁慕明表态,将投入国民党主席补选。他强调,国民党如今要"去中国化"、改名,他将与新党一同捍卫,呼吁国民党展现真心诚意,欢迎他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同参选党魁。此举将为泛蓝整合投下震撼弹。1月25日,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经审慎考虑后,同意台当局"行政院长"毛治国辞职,并决定任命现任"行政院副院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大败之后,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辞职,马英九任命毛治国"组阁",再次引起一阵批判之声,认为马英九用人缺乏创意,又是老面孔,没有新气象。暂且不论马英九提名人选是否合适与恰当,我们首先要问台湾需要怎样的治理人才与精英?选人用人是要没有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  相似文献   

19.
10月中旬,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八次党员代表大会。马英九就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中,积极评价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明确表示要继续把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政纲,并肯定同共交流平台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值得珍惜”,表示将继续举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扩大各界参与,以凝聚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马英九还表示,国民党在推动两岸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国民党通过的政策纲领纳入了要继续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条文。  相似文献   

20.
董川 《两岸关系》2023,(4):34-35
<正>3月27日至4月7日,马英九率团来大陆祭祖、交流。国台办主任宋涛评价马英九“素有民族情怀和振兴中华信念,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内,与大陆方面一道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利在两岸,功在民族。”对于马英九大陆之行,两岸有识之士予以高度评价,笔者认为,其中三个方面尤值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