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79年9月23日,北京。当时负责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写的,内容是有关山西牺盟会和新军落实政策的问题。薄一波是当年山西牺盟会和新军的主要领导,他在回顾了牺盟会和新军的历史后,说:“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却被林彪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危急、华北危急、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曾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是经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集体酝酿讨论,由王明执笔;又经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审查同意,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的。它的发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基本形成。毛泽东同志曾对《八一宣言》作过极高的评价, ??认为:有了《八一宣言》之“源”,才有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流”。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对《八一宣言》的历史作用进行分析。——作者  相似文献   

3.
商豫 《党史纵横》2010,(10):51-53
接办牺盟会 组建新军 1936年11月3日,薄一波受阎锡山之邀来到太原。此时的阎锡山是想借助共产党的声誉宣传抗日,所以,薄一波到山西最初一段时间与阎锡山的合作十分顺利。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采》2001,(6):1
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发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为适应急速变化的国内外革命形势,中共中央12月17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5.
1937年,西安事变之后不久,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路经太原时,组织上把我留在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当报务员。办事处设在太原的一所中学里,由周恩来副主席等同志亲自领导。那时我才21岁,第一次进大城市,又是在周副主席身边工作,那股高兴劲儿真没法提了!  相似文献   

6.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4):47-47
《大无大有周恩来》是我散文作品中分量较重的一篇,前后费时20年。1976年周总理去世.四人帮限制对他的悼念。国内既无碑又无纪念活动.甚至还不能发表纪念文章。直到1978年北京才在历史博物馆搞了第一个周恩来生平展。我当时在太原工作,专程到北京看展览.详细摘记后发表了一篇千字短文:《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后来,关于周恩来的资料逐渐公布,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拉网阅读,包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生平.报刊上记录的他周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1993年11月26日,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丹东为我的先父赵宝城烈士隆重举行诞辰90周年纪念会,并决定将《赵宝城传》列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写计划。革命老前辈薄一波、刘澜涛、伍修权、马文瑞、黄华、郑天翔和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副主席林声等为我父亲题词,深切缅怀这位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我的父亲赵宝城,原名赵城壁,字元和,1903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寨县三岔镇。祖父赵世禄清末考中“秀才”,民国以后祖父作为新兴官僚南佩兰的幕友离开故土,长期就职于太原。父亲自幼随祖父在太原读书,1922年离晋赴京,在祖父的帮助下,考入“民国大学”,并寄居在北狮子胡同张作霖、张学良家中。在此期间,他直接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中国的名称,有人认为是张奚若提出来的,有人认为是任弼时提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中共中央在1947年12月会议上提出和确定的。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名称是由薄一波首先提出,而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确定的。 1937年6月4日,薄一波为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牺牲救国)周刊写了社论《牺盟会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9.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会议期间,身患绝症的周恩来见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陈望道,热切地同他握手并询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不无遗撼地摇了摇头说:“没有。”不久,周恩来于1976年1月不幸逝世,《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道也于1977年10月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山西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矛盾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构思了一个“新策略”。在抗日的交叉点上 ,他首选共产党人薄一波来实施这一“新策略”。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 ,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鉴于山西工作的特殊性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开工作系统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 ,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一波领导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 ,找到了解决山西问题的特殊方法 ,从而在山西抗战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6年9月18日,牺盟会在太原海子边公园举行宣传大会,提出“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的总纲领。薄一波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的名义,到牺盟会任常务秘书,主持日常工作。1936年冬天,牺盟会主办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在国民师范学校热火朝天地开办起来。沉睡的太原古城苏醒了,各省苦于报国无门的爱国青年纷纷涌向山西,到处是抗战的欢呼和救亡的歌声,颇有点像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相似文献   

12.
正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里,曾经有多种职务上的称谓。其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周副主席"的称谓最为人熟知。"周副主席"一职中的"副主席"所指的是周恩来曾较长时期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及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副主席。本文结合各种史料,披露周恩来担任中革军委及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前前后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1933年1月,中共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开始调整政治策略。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指出,中华民族已处在生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1,(35):65-65
薄一波1908年2月6日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蒋村,2007年1月1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9岁。薄一波一生都在读书学习,他晚年在《七十年的奋斗与思考》中写道:“我的七十年革命生涯是同不倦的学习始终结合在一起的。如今虽已垂垂老矣,但仍在学习。”  相似文献   

15.
“你对大家一定也不错”1941年夏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到《新华日报》位于重庆化龙桥的编辑部去。心想,谁会是我新的联系人呢(作者当时刚入党不久——编者注)?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周副主席。我跟周副主席说话时脑子里先是一片空白,一时半会儿还不敢相信周副主席亲自与我谈心。后来又像水库中开了闸门的水,一发不可收拾。只记得我从我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晚上,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内人声喧哗,气氛热烈。牺盟总会正在举行欢送军政训练班王镛等13名东北籍学员北上抗日的大会。同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阎锡山对战争是有预料的,他把薄一波请回山西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办“军政训练班”,都是为应对战争做的准备。但阎锡山的嫡系们并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要求把薄一波赶走。当阎锡山看到东花园官邸跪了一地“请愿”的晋绥军将领时,大为恼火,他骂他们“目光短浅,糊涂”……阎锡山还是要用薄一波的。芦沟桥事变刚爆发,阎锡山就急…  相似文献   

17.
薄一波是现在唯—健在的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受党内外景仰。在革命战争的岁月,他就与周恩来有过交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他更是长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受益良多。 说起周恩来,薄一波充满了敬重之情。  相似文献   

18.
鲁南 《廉政瞭望》2009,(1):62-63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然而可惜的是,《共产党宣言》这本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命文献,她的中文第一版本在中国大地却迟迟没有找到,周恩来总理生前—直关注着《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本的寻找。他曾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终于有一天,这样一本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革命文物在山东省广饶县被发现了……  相似文献   

19.
薄一波是从山西成长起来的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任何伟大人物一样,薄一波的思想也有一个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他7岁入蒋村小学读书,11岁进入定襄第一高小学习。1922年,薄一波只身来到省城太原,考进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2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期间,经过勤奋学习、艰苦探索和革命斗争的千锤百炼,他树立了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7,(8):80-80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又多了一员大将” 林育英汇报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2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聆听了季米特洛夫作的《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主义而统一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向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批评了妨碍实行这个方针的“左”倾关门主义。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于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