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我31岁,担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亲眼目睹了开国大典。“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谈本刊驻莫斯科记者盛世良王南枝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轻捻银须,朗声笑道:“十月份我三喜临门:我有幸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50周年;我略尽绵薄的俄中建交50周年;我首次踏上中国大地60周年!”齐老年过八旬,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说:“我这辈子同中国有缘。1939年10月1日我从莫斯科起飞,到乌鲁木齐,开始了近11年的驻华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桂林市东江市场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无证经营、非法行医市场,庸医之多、药材之广、看病人之众,令人触目惊心。 在一处写有“秦师傅之命下山,免费为民看病”的标语前,记者与一名蓄着花白胡须的“神医”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为病人看病,只要给他一点生活费就行,因而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他的药摊前竟无一味药。“神医”看出记者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偶尔听到两个「下岗」干部侃大山: 甲:我这辈子,领导就和我谈过两次话,一次是我提干的时候,一次是我被免职的时候。 乙:嘿!你还比我强呢!我这辈子,领导就找我谈过一次话,就是提我当官的时候。我被免职后,见到的只是一份冷冰冰的文件,哪位领导也没再各理过我。  相似文献   

4.
正"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一个普通女子这辈子能上法庭。第一次出庭我腿都是软的。拿到一审判决书我很想哭,明明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还判我输?"现年34岁的四川女工黄娟在东莞进行了其人生的首次法律维权。请不起律师的她独自经历十个月的诉讼过程,也使她由茫然变得坚强。她说她很可能输了官司,但希望她这种法律维权方式能多少起些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原金春 《侨园》2013,(8):21-21
<正>在韩国留学了几年,我对韩国人特别"好面子"留下了很深印象。作为整形医师,经常有朋友问我:"韩国真有那么多人想整容吗?"在我的印象里,韩国人对"面子"的要求近乎执著。在他们的国家里,有一种说法叫做"外貌至上主义"。一个人的容貌甚至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收入甚至前途。有熟悉的韩国朋友对我说,在韩国,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孩在出门前,至少得化妆半个小时。如果不化妆就出门,会被人"另眼"相看。如果真的来不及化  相似文献   

6.
干部公选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根本上要从解决"一把手"的态度问题入手"我是外省的考生,第一次踏上四川的土地,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四川,查了地图,才知道自贡在成都与重庆的中间……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之后,我得到了令我自己  相似文献   

7.
老兵     
娄岩 《侨园》2012,(7):62
一回到国内朋友就告诉我,他的邻居是个参加过远征军的老兵.这不禁让我喜出望外,一方面是好奇心作祟,另一方面也想从老兵那里挖些素材和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那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饭回来,老远就看见一个中年女子推着一个老者在小区的林荫路上边行边聊.“那个被推的人就是老兵.”朋友对我说.“过去看看.”我饶有兴趣地大步向前走去,把朋友远远甩在后面.  相似文献   

8.
初涉侨界,记者很幸运"撞见"一位"大人物".通过朋友的引见,9月17日上午,我如约在沈阳铁西区一豪华宾馆的大厅等他.一会儿,他突然出现了,和蔼地向记者招手:"你好,跟我去房间谈吧."  相似文献   

9.
颜玉华 《民主》2014,(5):59-60
<正>最近,我有一位在某县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的朋友高兴地向我报喜:他所分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受到了上级表彰,其主要政绩就是在全县自上而下,普遍开展了寻找和评选"最美××活动"。什么叫寻找和评选"最美××活动"呢?朋友告诉我,他发明了一道"万用填空题"。全县只印一种表格,表头是"最美××评选表","最美"后面的空白处填写"最美机关干部";"最美基层干部";"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职工";"最美农民"等等都行……全县各行各业全覆盖,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柳笛 《侨园》2015,(4):51
"朋友"二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为此,曾写过《朋友啊!朋友》一文。几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于朋友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人在世间奔波,"可以无亲无故,但不可以无友;可以无财,不可以无骨"。这是前辈们总结的经验,现在想来,确实有一定道理。交友是一件有益的事,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去认识新朋友,因为朋友能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漫长的生命旅  相似文献   

11.
“成功”人士一定要知道,朋友有“私人”朋友和“场面”朋友之分。“私人”朋友会陪伴你历经荣辱沉浮,无论你地位高、地位低,还是没有地位,“私人”朋友都会真正地关心你、帮助你,喜欢和你在一起。“场面”朋友是你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的朋友。“场面”朋友是前一个拥有你地位的人的朋友,也是下一个拥有这个地位的人的朋友。 上边这个划分,不是我的发明,而是美国的肯特·基思博士在最近畅销的《似非而是》一书中说的。他做过州政府的官员,做过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商,也做过私  相似文献   

12.
4年前,上海电视台筹划将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小说《穷街》搬上荧屏。万事俱备,唯独一个有“穷相”的外景地四处难觅。导演在大上海踏破铁鞋,终于在杨浦区定海街道找到了一角理想的外景地。一部电视剧拍完,定海街道从此得名“穷街”。这里的居民告诉记者,4年前的“穷”跟10年前乃至解放前相比,那还算不得“穷”,而现在,“穷街”更是不穷  相似文献   

13.
柳笛 《侨园》2013,(12):44-44
<正>距河北蔚县县城西部10公里处,有一被誉为"京西第一古镇"的暖泉镇,它是蔚州八百古堡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在我的感觉里,暖泉古镇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在心里也并没把它当回事。想不到,它竟然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古镇,最令我称奇的是那些古城堡、古寺庙、古街巷、古民居。据说在元代,暖泉就形成了较大的集镇,既是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的商道必经之地,也是军事上的关键要道。狭窄的小街上,青石板花石板白石板,被古往今来的人马车流踏磨得溜光滑亮。街道两旁的民宅民居,仿佛是上了岁  相似文献   

14.
小王 《侨园》2016,(4):64
正在今年两会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一位现场的负责人: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她在国内的经历给人的感觉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对此问题,该负责人正面讲了一大堆屠呦呦的事迹,却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令人不知所云,一头雾水。我很纳闷,我们国内有的人时自己同胞在国际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并且为国家争了光,竟然"不以为然",其  相似文献   

15.
戴先任 《党政论坛》2014,(21):63-63
“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一个普通女子这辈子能上法庭.第一次出庭我腿都是软的。拿到一审判决书我很想哭,明明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还判我输?”现年34岁的四川女工黄娟在东莞进行了其人生的首次法律维权,请不起律师的她独自经历十个月的诉讼过程,也使她由茫然变得坚强、她说她很可能输了官司,但希望她这种法律维权方式能多少起些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搞得真活!”我刚从北京回来,一位朋友便向我推荐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他还对我说,去年九月应胡耀邦总书记邀请来我国的日本朋友到武汉作客时,曾点名观光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汉正街地处长江和汉水的汇合处——集稼嘴。我随着人流进入了汉正街,真是热闹极了。立在街道两旁的有遮雨棚的摊亭,一个紧挨一个,好象筑成了两道堤岸。人们在这小商品的河流中涌来涌去,挤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7.
一个稳定、公正、规范的市场秩序,是创业者最大的希望当今的社会创业环境到底怎么样?有哪些阻碍成功创业的不利环境因素?不同的创业者都会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说法。"下海"5年的辛汉民对本刊记者说:"我最大的教训就是轻信了别人,一次被骗让我至今无法翻身。社会诚信缺失是创业者最大的障碍!"他如今仍在创业路上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8.
未来     
娄岩 《侨园》2012,(6):34
临回美国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原本想和父母在一起,但朋友的一个电话又让我忘记了最后陪父母一个晚上的诺言.在送我回家的路上朋友问:"这次回国感觉如何?"我脱口而出的竟是"我仿佛完全忘记了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的事实."用我母亲的话说:"这孩子回国这么多天就没在家里吃过一顿饭."一个朋友更是调侃我道:"我就没看过一个像你这样从国外回来的人,比总理还忙的."  相似文献   

19.
马勇  明星 《瞭望》2008,(17)
袁隆平差点成为专业运动员,差点成为空军飞行员,但他最终还是成了"杂交水稻之父" 如今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十分不易,他每天的日程安排都填得满满的:下稻田劳作、给研究生上课、搞超级稻的实验室研究,开国际学术会议……4月的一天,在位于长沙东郊的居所内,忙里偷闲的袁隆平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面对记者,他侃侃而谈平凡而快乐的人生际遇,如同喜获丰收的老农,回顾辛勤耕耘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在天津蓟县,我结识了一位两年前曾因主动辞职而闹得满城风雨的土木建筑工程师.他,名叫张健,五十来岁,高高胖胖的身材,架着一副宽边眼镜,意态轩昂,步姿爽健,看上去就是一个不俗的人物,凭着职业的本能,我一眼断定他是个"高知",谁料,他轻意地表示了可得而又不欲的态度."难道是单位里没给评定?"哪里,我是个体户啊!"他的回答大出我所料,但惊讶之余,又觉得他从工程师到个体户的转折又诱人问底,出于记者的好奇心,我就把他盯上了,然而也就是这一"盯",我竟发现了一个改革时代的新型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