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中国的大城市不能再大了 大城市还要不要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我国把50万人以上定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2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长期坚持的是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而实际情形是,原有大城市不论是城区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在不停地膨胀。一些中小城市也有迈入大城市行列的趋势。 国民经济研究所经过对我国不同城市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最有效率的城市是规模最大的城市,考虑到城市负的外部效果后,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漫步布达佩斯街头,可以看到店铺林立,橱窗华美雅致,商品琳琅满目。由于初去乍到,我误以为只有首都和一些大城市才如此得天独厚,农村的供应状况势必相去甚远。后来常去外地,渐渐发现匈牙利广大农村的商品供应也相当出色。有些小市镇的商店,从商品充裕、品种齐全、店堂讲究和服务周到方面来看,都不亚于大城市。匈牙利的一些朋友告诉我们说,这主要归功于通过社会集资的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成效。若仅靠国家的财力,根本不可能使商业、服务网点完善到目前的程度。匈牙利的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店并存,目前全  相似文献   

3.
唐敏 《瞭望》2004,(14)
大城市的城区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舒适,以增加道路、房屋的密度,来换取效率。牺牲掉多大舒适才能保证效率?又该如何来增加市区的密度?  相似文献   

4.
深圳建市后的第一个十年:人口总量超百万、人口结构明显优化、人口总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同时,文化建设由填补空白到文化建设意识逐步增强。第二个十年:深圳市由人口大城市变成人口超大城市、从业人口比重由过去低于全国城镇水平到高于全国城镇水平;同时,文化建设更加注重贴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与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新世纪后:深圳市逐步发展成为人口总量超千万的城市;同时,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积极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城市人口空间相继发生变动,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同时局部人口密度出现反弹;近郊区人口急剧增长且分布不均衡;流动人口在中心城与郊区呈现速度不一的增长态势,表现出与西方国家一般经验模型不同的特征;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郊区化步伐存在明显差异,人口郊区化出现二元结构.在利益博弈时代,人口空间演变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一系列的利益冲突与博弈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采取了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协同研究方法,时那些主导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利益冲突与博弈机制进行了剖析,这种跨学科交叉研究对城市宏观决策有一定启示意义.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回归公共利益代表的角色,并建立恰当的利益诉求与协调机制,是引导大城市人口布局调整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探讨了其全局和局部的人口空间关联模式,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加剧,流动人口强聚集圈层、弱聚集圈层、中间过渡圈层的分布特征明显.最后,结合东京都市圈和多伦多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模式的历史演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倒U型"向"M型"双峰曲线转变的特点,明确了30公里圈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币,住房制度改革将如何进行?沈阳市作为全国唯一的住房改革试点大城市,经过探索性试验后在住宅制度改革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总体步骤从企业突破 先从有自管房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企业做起,以试点起步,分批改革,渐进就位,这构成沈阳市住房改革的总体步骤。 沈阳市有“三多”。一是人口多。全市人口541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这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拟结合上海市宝山区的实际,就如何发展区域经济问题谈一些意见,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一、区情分析是发展宝山区域经济的依据1、地理优势显著,经济资源相对富裕。宝山地理区位存在三大优势:一是地处上海北翼,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内侧,有利于港口建设;二是地域内经济核心区距市中心仅30公里,有利于接受大城市功能的辐射和吸纳市区疏散的企业和人口;三是与浦东新区仅一江之隔,无疑将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延伸。此外,宝山还具有郊区特征,经济资源相对富裕…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热该降降温了!”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吴明杰在“两会”上的呼吁,道出了不少人的共同心声。 近几年来,我国从南到北出现了一股“城市广场热”,大城市建,中小城市建,甚至连乡镇也建。‘’某省一个县只有十几万人口,可广场建得竞然和天安门广场一样大,那么大一片地空荡荡的,只搁了几盆花,连个人影都没有。”吴明杰委员在发言中列举的这个例子,真实地反映了一些地方不切实际、乱建滥建广场的严重程度。 在城市空间日益拥挤的情况下,辟出专门地方建上一些广场,种上花草树木,让长期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市民…  相似文献   

10.
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超大城市提出了诸多挑战.日本东京是全世界首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00万的超老龄化超大城市,面临着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显著、独居老人比例高、失能与失智老人照护负担重等多重问题.为此,东京都在近十年颁布的《10年后的东京》(2006年)、《2020年的东京》(2011年)、《创造未来:东京都长期展望》(2014年)等城市规划中,连续推出构建"世界领先的超高龄城市模式"的目标,从养护机构、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智能养老模式、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东京都正在推进的高龄城市建设模式的经验得失,对完善我国超大城市养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铭 《瞭望》1997,(23)
金沙萨专电.5月中旬,记者从千米高空俯瞰,只见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绿荫蔽目,广厦参差,公路纵横,静卧在奔腾的刚果河西岸。如果不是四起的狼烟,你根本无法看出,这座拥有500万人口的中部非洲第一大城市,正在面临一场战争浩劫。有消息说,已经控制了扎伊尔90%疆域的反政府武装,已经突破了城外最后一道防线,正在向市区挺进。由于金沙萨机场早已关闭,我们只好从内罗毕飞到同金沙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Z1)
<正> 社会资源大量汇聚大城市,使得流动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问题非常突出,不少城市已感到不堪重负我国流动人口在布局上越来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瞭望》新闻周刊走访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聚集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对流动人口吸引的"盆地效应"。目前,超量的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农民工高储蓄率的成因一直都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覆盖范围较广的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地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地的城市人口规模与农民工的储蓄率正相关;在超大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的储蓄率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储蓄率与特大城市的差距要大幅高于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城市规模管控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病",而且可以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近年来成都市人口、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变化的情况表明,大城市向大都市区发展,能够对一个特定区域的产业、人口和基础设施进行有效配置,防止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区过度集中,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台州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水平、城市群内部联系和空间整合模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看出,台州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而城市群内在联系不足;浙中城市群内各县市区地理位置接近,经济互补明显,内在联系较强,但经济总量相对不足。未来两大城市群的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加强各县市区内在联系,努力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同地处晋冀蒙(内蒙古)三省区交界,自古就有“北方锁钥”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人口300万,其中城市人口104万,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雾霾高发,大城市俨然成为空气污染的重灾区,而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气污染不再专属于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至猛于大型城市。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弊端凸显,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更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中等收入者的住房责任,锁定"帮助"后仍问号多多对于中等收入者是否也要纳入政府的住房保障范围,近年来各方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中等收入阶层处于住房"夹心层",特别是在一些房价飞涨的大城市,政府必须介入;反对者则认为政府的财力和行政能力不足以解决中等收入者住房问题。按照通常的测算,我国的富裕阶层占人口的20%,中等收入阶层占人口的60%,低收入者占人口的20%,若保障性住房涵盖中等收入者,则意味着政府需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2,(18):57-57
排水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城市在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一些国外大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建设维护经验,或许能为总是暴雨积水成灾的中国大城市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问:我国大城市人口中发胖的人开始增多,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答:近几年,我国大城市人口中发胖的现象的确已经出现,北京尤为突出。现在,不仅是“坐办公室”的中、老年人中很多人在发胖,儿童中的肥胖儿也在明显增加。北京市一九八二年调查了九百名学龄前儿童,其中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百分之五以上的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三。后又调查了三千名小学生,发现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肥胖儿占百分之二至三。女青年,尤其是已婚的女青年中,发胖的也开始增多。北京市调查,成年人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