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7月17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快于去年全年3%的增速,快于一季度4.5%的增速,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个复兴的中国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否跳出“国强必霸”的传统定式,超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对外政策取向如何?中国如何在国际关系中运用自身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     
《南风窗》2016,(9)
正6.7%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进出口总额5.2144万亿元,同比下降5.9%。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在加快推进,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同时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傅勇 《南风窗》2007,(21):80-80
10月2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此外,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1%。其中9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一改今年5月份以来的加速递增态势,比8月份的同比升幅下降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朱磊  祝斌 《台湾研究》2007,(1):6-10
2006年,台湾经济发展态势呈“外热内冷”格局,全年经济预计增长4.4%,在“四小龙”中最低。两岸经贸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调整仍步履蹒跚。展望2007年,两岸经贸将继续扮演带动台湾经济的重要角色,台湾经济将可维持4%左右的中低速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6.
屈小博 《工会博览》2023,(21):31-32
<正>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教育体系、年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技能型人才培养等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质量的同步提高,提高人口素质既是推进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要采取继续提高财政投入促进教育深化和发展、完善高等教育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双通道”等措施,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于2022年12月14日对外发布。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何在?将实现怎样的预期目标?有哪些具体部署?记者采访权威人士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工会博览》2023,(4):7-9
<正>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首都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学习宣传贯彻、团结动员职工、强化维权服务、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回望2022年的首都工会工作,哪些“奋斗图景”让你内心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9.
财讯     
《南风窗》2013,(9):19-19
消息1201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201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发布,其中GDP增幅低于预期,而社会融资规模则大幅增长,两个数据出现了异常的背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发展观与GDP的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没有GDP的高速增长 ,就没有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但一些地区对GDP的盲目追求也带来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影响中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无疑是对过去片面发展观的“扬弃” ,强调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GDP的高速增长 ,只是这种增长是以发展为本的经济增长 ,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海公司)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7%;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4.05%;主要产品产量立式钢琴同比增长12%;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55.3%。星海集团  相似文献   

12.
张鲲 《南风窗》2014,(23):58-60
增速放缓、微刺激、调结构,种种区别于高增长、强刺激等“旧常态”的现象表明,中国经济似乎正在进入所谓的“新常态”。那么,经济“新常态”是否意味着股市将迎来“新牛市”?  相似文献   

13.
李晨 《当代世界》2015,(4):63-64
<正>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日本企业撤离中国现象时常见诸报端,各种议论纷繁复杂。认真厘清、客观看待并妥善应对该现象,对中国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更好运筹两国关系、促进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大有裨益。部分日企出现撤离中国的现象近年,日企对中国投资总体呈下滑态势。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14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跌至43.3亿美元,同比减少38.8%。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欧盟经济进入温和复苏通道,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8%,但仍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容克投资计划、欧版“量宽”、再工业化等经济提振措施距政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法国新劳动法引起大规模抗议等事件表明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阻力重重;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仍在40%的高位徘徊。总体看,欧洲社会贫富差距与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级萎缩、未来前景黯淡,社会草根阶层对自身经济状况和欧盟既有政策日益不满,经济“参与感”和“获得感”缺失。  相似文献   

15.
形势估计不足1998年力保经济增长8%,人民币不贬值,物价水平低于3%,是我国新政府的“硬任务”。这个“8%”是中国许多经济学家计算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中国,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就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不好解决,因此8%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低界限,新政府“初战力求必胜”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2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四读通过了“2007年联邦预算法”。新预算既反映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态势和走势,也显现出明年乃至更长时间俄政府经济政策的新趋向。第一,俄经济形势将继续看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预算确定的宏观经济指标就很令俄国人振奋:GDP将达到31.2万亿卢布(约1.17万亿美元),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长6%;预算收入7万亿卢布(约2600亿美元),为GDP的22.3%,增长13—15%;预算支出5·5万亿卢布(约2050亿美元),为GDP的17.5%,增长26%;财政盈余1.5万亿卢布(约550亿美元),为GDP的4·8%。这么大的预算盘子充分显示了俄经济…  相似文献   

17.
让公平不再“兼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9月份公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就有对中国的地区、贫富差距的描述。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银行60%的存款掌握在10%的存户手里。这些表明,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聚集在少数人手里。在我们这个正在迈向小康的社会里,“丰裕中的贫困”仍然是那样的触目惊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关系时,压倒性的主流观点是“发展是硬道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毫无疑问,这种观点对计划经济下根深蒂  相似文献   

18.
<正>职业技能大赛具有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能够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气,能够更好服务就业创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每年,北京市各级工会都会举办众多类型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在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技术工人,有的获得相应的奖励、证书,更有的被评选为“大工匠”。本期我们请这些获奖者谈谈自己都参加过哪些技能大赛?对参加技能大赛的感受如何?通过技能大赛是如何提升自己技能的?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继去年首届大会成功举办之后第二次为工匠们举办的全国性盛会。3天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知名企业家等相聚一堂,不仅在展览区切磋技艺、在论坛上交流研讨,还共同关注着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息息相关的话题:如何帮助产业工人走通从工人到工匠的成才之路?如何吸引更多青年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社会认可度,弘扬劳模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一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斯科之冬”,国际政治格局在变;美国经济挣扎复苏,欧债危机深重,金砖国家未雨绸缪,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亚太和东亚国际关系也在酝酿重整;中美关系面临重新定位……那么,应当如何评估世界变局,如何观察在此变局之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