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采集村有位老人,名叫柴国义,今年78岁,是有名的拥军模范。1948年9月,他怀着崇敬心情,将在战斗中牺牲的南下干部刘树贵的遗体背回掩埋,建立了一个烈士墓。解放以后,他40多年如一日,义务看护这座烈士墓。柴国义有4个儿子,他为儿子们定的原则是都要为保卫国防做贡献。1962年,他将大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边防战士;1968年,他将二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工程兵;1971年他将三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炮兵;1974年,他又将四儿子送入部队,当上了陆军战士;ig90年,他又将孙子送入部队,当上了消防兵。在四儿子办理入伍手…  相似文献   

2.
魏斌 《民主与法制》2014,(30):36-39
“他,曾是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沟子板村的“荣誉村民”;他,曾是工作中的一支“标杆”;他,是十八大后的首个“60后”副部级落马官员。”  相似文献   

3.
抗震救灾,他捐款;乡村硬化道路,他出钱;见义勇为基金,他认捐……每年3.3万元“庄学枝奖学助学金”,2万元“慈善敬老专款”,4万元的矿区边缘村资助……这些年来,他为社会行善捐款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在玉林市容县容西乡祖立村,庞兆丰是一位退伍38年的老兵,也是村党总支书记。几十年来,他退伍不褪色,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祖立村5000多名村民艰苦奋斗,该村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治安良好,文明新风劲吹。该村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卫生村”、“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04—2006年,该村党总支先后被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党总支部”称号;庞兆丰也于2006年获玉林市“十佳村党支书”称号。  相似文献   

5.
他豁出一辈子植树斗沙,甘肃民勤宋和村在他的带领下在沙滩上建起万亩林场。昔日“逃荒村”变成幸福小康村。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带领乡亲们浇铸着风沙前沿的绿色长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豁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人生格言:他创造的治沙新模式被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命名为“宋和样板”。他就是——  相似文献   

6.
他不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却喜欢扶贫济困,热心公益;他不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却经常捐资助学、关心教育;他只是胶南市藏南镇下洼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20多年来,崔焕明老人用自己的爱心编织了一个个动人的人生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位台胞亲属的感人情怀。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新洲县汪集镇汪集村,有个县政协委员叫万绪普。这个一直同泥巴打交道的中年庄稼汉,凭着一股子“敢想、敢干、敢闯”的倔劲,含辛茹苦地走出了贫困后,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在汪集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闪烁着一代政协委员的精神光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一度贫困潦倒的万绪普卷入了经济建设的大潮之中,为了追寻那个曾经失落的致富梦,他一边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做文章,一边在市场上找窍门,什么赚钱,他种什么,哪里有生意,他往哪里钻。收废铁废铜来钱快,他走村串户;打鱼捞虾投资少,他起早贪黑;没有…  相似文献   

8.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7,(20):10-11
她,是一位社区党委书记,总是把“大家”排在“小家”的前头; 她,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大山里放飞着孩子们斑斓的梦想; 他,是村电的党支部书记,领着穷乡亲硬是把大石山变成了金银山;  相似文献   

9.
他30年如一日情系民众、关爱民生,用满腔热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关心群众疾苦,任劳任怨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带头学法用法、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一方社会稳定,把昔日全国出名的“拐卖人口村”变成了如今的“法制示范村”:他积极建言献策,做群众的代言人,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风采。他就是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  相似文献   

10.
李伟民 《今日浙江》2009,(17):36-37
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普通农民陈飞多年来一直热心环保事业,至今已在全同送出一万多只菜篮子。在他的影响下,珠岸村成了中同首个不使用塑料袋的村庄。在浙江,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各级领导;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企业家;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杭州、宁波,还是欠发达的衢州、丽水,人们已经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共同参与到了低碳社会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1.
王兰廷 《辽宁人大》2007,(12):30-31
在凌海,在锦州,百姓对张占宇的名字耳熟能详。他出任锦州市小上五旗村党支部书记10年来,始终心系农村发展,情系农民利益,尽心尽力带领村民热火朝天开展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更是一心扑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上,使小上五旗村发生巨大变化。他的名字和事迹也随之被人们更加广泛地传颂着。最近,他又被评为辽宁省新农村建设风云人物,荣获“辽宁十大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奖杯。  相似文献   

12.
黄任波 《当代广西》2011,(18):47-47
走进武宣县黄茆镇根村,就能看到这样一幅图景:河水潺潺,垂柳依依,平坦的水泥巷道在错落有致的红砖白墙中蜿蜒;一座座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中;楼顶安放着太阳能热水器,屋里装着空调;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场上,这边腰鼓敲得咚咚响,那边乒乓球打得真热闹,大家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相似文献   

13.
《乡音》2007,(4)
邢台市最年轻的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以一个年轻人的朝气和魄力,竭智尽力地改变着一个村的落后面貌。他就是邢台市桥东区大梁庄乡新营村的领头人郝合柱。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23,(4):15-18
<正>“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话语很朴实,却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习近平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他跑遍了所有村;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他提倡“四下基层”,深入群众之中;在浙江任省委书记,他调研了全省90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15.
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看上去四十好几,但实际年龄只有39岁;他既无职位,又无大权,却用“公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一方百姓走上富裕路。他就是全国优秀村主任、江西德安县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殷林火。1983年殷林火由村民小组长调任石桥村团支部书记。他工作勤恳扎实得到领导的器重和群众的拥护C1985年,他担任J”石桥村村委会主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殷林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创办储金会。当时他看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致富缺资金,尤其是“三缺户’的困境,于是决定创办村互助储金会。为此他一面动员村民入会…  相似文献   

16.
他是90万乡村医生中唯一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曾两次面对面向温总理汇报农村医疗状况;他被亲切地称为“农民健康的守护神”,在42年的从医生涯中,他的“爱心诊所”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传递着关爱和真情,而他的心里却始终怀揣着一个心愿,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来报答乡亲们的救助之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村见闻韩琳向城市化发展的新农村张占鳌老汉今年70岁,早已从生产第一线上退下来了。他与儿孙们生活在一起,住着一栋两层楼房。平日里,他除了做点家务以外,还到村办的养鸡场帮点忙。虽说是农民,他们一家却没人种地,他的大儿子在村办的...  相似文献   

18.
盛干宇 《人权》2004,(2):24-28
在中原大地,有这样一位村官:当全国农村都分田到户的时候,他把全村的土地收回到集体:当社会上认为毛泽东思想过时了的时候,他投资26万元在村中央竖起了9米高的毛主度汉白玉雕像;当国际共运处于低谷的时候,他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口号。近20年来,他带领村民,坚定不移地走共同裕道  相似文献   

19.
这些天,绍兴县平水镇岔路口村种养大户尉桂龙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要管理自己的几十亩山地经济作物外,还要引导周边村民开展四季笋、板栗、山地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到联系户的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因为年初时,他当众许下诺言,要帮助村民扩大山地经济作物的种植,他的承诺书还贴上了村党务公示栏。  相似文献   

20.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丽华村的大街小巷里总可以看到一位佩带红袖章的顾长身影,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他就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银火,为了丽华村的平静和安宁,他和他的治安义务巡逻队几乎放弃了每个夜晚的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