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十天之内,连续给毛泽东发去三封电报,催促速来重庆谈判。当时国共双方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又有怎样的台前幕后呢?"蒋介石如不同共产党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1945年5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亚洲战场胜利在望,而蒋介石是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还在芦沟桥事变八周年时发表纪念文章说:"以八年  相似文献   

2.
临危受命 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北局势严峻,战云密布。蒋介石虎视眈眈,螳臂长伸;毛泽东调兵遣将,捷足先登。国共两支军队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闯关东”。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0,(6):51-51
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后,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此时,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每天都有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狂轰滥炸。这一天,冯玉祥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总统府,请求辞职。他气冲冲地对着蒋介石说:“人家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这有什么不对吗?你为何变着法儿地找理由就是不批准呢?”  相似文献   

4.
谭明  张燕 《世纪桥》2009,(14):43-46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接着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于23日发表谈话,表明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后,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此时,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每天都有日军飞机在南京城上空狂轰滥炸。这一天,冯玉祥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总统府,请求辞职。他气冲冲地对着蒋介石说:"人家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  相似文献   

6.
1939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待阶段,日寇对蒋介石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蒋介石因恐惧和仇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人民力量的壮大,便将其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转向消极抗战,加剧反共摩擦,诬蔑共产党“捣乱后方”,八路军和新四军“游而不击”,井创造了一系列惨案,残杀抗日军民。 就在这国共关系较为紧张的时刻,毛泽东却指示在国统区的进步书店生活书店出版了《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相似文献   

8.
罗玉兰 《世纪桥》2012,(7):20-21
谈判就必然有让步,只有坚持就不成其为谈判。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让步:中共方面在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国民党第一大党的地位,不直接提联合政府等问题上都做了让步;国民党方面也承认了中共以及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在军队,解放区等问题上也做了相应让步。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了国共双方关注的战略要点,也是国共双方势力消长的重要因素,谁先占领东北,谁就占领了战略制高点。我党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作出了英明决策,十万大军迅即占领了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知道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 1942年下半年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就都有意在西安或重庆举行会谈。这次拟议中的会谈虽然最终未能举行 ,但国共双方围绕此事所进行的接触 ,尤其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争取举行会谈所作出的努力 ,却对当时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 1941年 1月 ,蒋介石发动了皖南事变 ,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蒋介石不但未能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目的 ,反而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谴…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与张学良,都是受世人敬仰的千古功臣。一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另一位是著名的爱国者,中国国民党陆海空副总司令,东北军总司令,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国共10年内战,双方军队曾在战场上有过多次较量。然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却毅然捐弃前嫌,肝胆相照,荣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但欢乐并没有维持多久,蒋介石就暴露出其内战独裁面目。其内战的战略部署是“稳住华北,抢占东北。”在美国支持下.从海路空三路向东北进攻。东北是旧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其中重工业占全国85%以上,产业工人则约占全国1/3,因此地位十分重要。国共双方都把重心放在东北。在这场决定东北乃至全国命运的较量中,东北工人阶级起了很重要作用。一、组织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统一斗争1945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车北局,彭真任书记c彭真…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赢得发动内战的准备时间,并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给共产党,连发三封电报公开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国内外舆论对蒋介石的此举评价不一,大多数人把蒋介石的邀请看作是对共产党摆下的一桌"鸿门宴"。然而,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通过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认为赴渝对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有利,毅然决定冒险赴渝。在重庆,国共双方几经博弈,最终以签订"双十协定"为结,而后毛泽东安然返回延安。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可以说是身在虎穴。面对多年的对手,蒋介石怎么会不对毛泽东有所筹谋?几十年来,很多人一直在困惑,蒋介石为何没有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加害或扣留毛泽东呢?其实,毛泽东得以全身而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列平 《党史纵览》2004,(9):15-17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经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就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密令大举进攻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还击,大规模的内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生前最恨共产党,天天叫嚣着要消灭共产党.然而,让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眼皮底下就有一个共产党——速记员沈安娜.作为蒋介石身边的卧底,沈安娜将蒋介石的一举一动全部整理成重要情报,通过特殊渠道输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手中.  相似文献   

16.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嫡系将领,因为他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故有"和平将军"之称。张治中一生热爱和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手握重兵,却始终没有与共产党军队直接作战;身为国民党著名的谈判专家,但在其与中共的谈判生涯中,却常常与周恩来唱着殊途同归的对手戏。他与周恩来,在谈判桌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家里,挂着一幅周恩来手书的“闻鸡起舞”立轴条幅。许多人说“闻鸡起舞”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专门为张瑞芳题的,也有人认为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我国电影界设“金鸡奖”时题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叶挺的大儿子叶正明所题。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被抓,先后被关押在江西上绕、贵州息烽和湖北等地,经我党一再交涉,蒋介石都不肯放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举行和谈。和谈中,释放政治犯一直是共产党坚决坚持的一个要求。蒋介石表面上不好拒绝,但仍企图把叶挺和其三个孩子长期关押,就把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于10月10日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为实行停战协定,决定在北平设立由美国和国共双方共同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国内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1937年的国共合作,原本就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加速促成的。然而两党之间隔阂已久,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国民党必欲保持其一党独裁,而共产党又决心不受其约束,确保自身独立发展的态势下,这种矛盾遂更难解决。因此,国共双方合作刚刚开始,一系列的分歧便很快出现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蒋介石在抗战初期曾提出过将国共两党合并成一个大党的设想。围绕这一主张,国共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终因对合并后组织形式的理解存在重大差异,未能谈拢。于是,国共继续维持着党外合作的方式,直至抗日战争结束。  相似文献   

20.
在承认私有财产的同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大陆与因独立论抬头而动荡的台湾之间,矛盾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应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存在着的国共之间的合作抗日与内部抗争。在当时中国那种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日本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和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都很接近,不但提出过关于战后日本改革的构想,还试图让日本国民承认他是“日本人民代表”。这个人就是日本共产党的领导者野坂参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