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自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和多宗教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边疆、民族等特殊性,又具有作为社会治理重要单元的普遍性。这些地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相对的宗教情况也比较复杂,做好宗教工作直接关系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立足阿拉善盟宗教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认识,探  相似文献   

2.
浅析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具有双重功能,其正负功能相互对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宗教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宗教性安全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今天,美国宗教学者对宗教与国家安全关联性的研究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流派:世俗主义,宗教自由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他们均承认,宗教的全球复兴和全球化的深化导致世界各国面临着严峻的宗教性安全问题,他们观点上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关于宗教对国家安全影响程度的估计上和强调重点的不同,以及由此所提出的不同的政策主张。此三种学派既有其成功和有益的地方,也有其严重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莫岳云  李娜 《湖湘论坛》2014,(2):106-112
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近10年来,高校悄然兴起一股"宗教热",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加剧是一个主要诱因。境外宗教渗透无孔不入,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必须把抵御境外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提高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来认识,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严格校园宗教活动管理,构建起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王俞懿  潘奕辉 《传承》2014,(12):120-121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对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的危害正在与日俱增。特别是这三股势力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恶势力相勾结,打着各种旗号实施分裂中国的目的,实质上已经形成了对国家军事安全的破坏。我们必须增强遏制和打击"三股势力"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保证国家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信教群众的人数、结构分析了我国宗教新格局、新趋势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我国五大宗教及新兴宗教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都获得了发展,但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原有区域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改变,从长远看,一些地方的宗教生态会从相对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宗教矛盾日益复杂,主要体现在:各宗教自身存在的矛盾;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有关方面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和合"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交汇点,在中华各派宗教的教义中包含了大量的和合精神.由于道德与宗教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互渗互补的特殊关系,宗教对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作为社会现象将长期存在,和合精神对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积极作用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发展的重要战略,目的是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新疆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历史传承,被定位为"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商贸交流日益增多。同时,在面对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西亚部分国家和地区民族、宗教矛盾突出,文化思潮涌动频繁,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等问题,原本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维稳任务艰巨的新疆如何面对外来复杂多样的思潮挑战,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具有强烈政治意图的宗教极端思想在我国西北地区不断蔓延,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倡导"族教分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加强公民教育,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文化认同;深化区域反恐合作,打击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西北地区的宗教极端思想,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宗教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既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道义力量,又可能是诱发冲突,挑起战争,导致战争规模扩大、战争进程延缓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宗教对战争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与国家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重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新冷战"趋势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建立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理论与政策,已成为"新冷战"趋势下中国国家安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回顾历史,宗教已经存在了十几万年之久。十几万年来,它一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人类进入21世纪,宗教已经遍布世界每个角落,渗透到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地区当中,拥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信徒,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衰亡的迹象。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范畴存在的宗教认同有着自身的边界,这种认同的形成过程也是宗教群体不断对自身认同边界进行阐释、构建和维系的过程。在认同结构中,边界是理解认同复杂性的有效途径。正如认同是在与社会他者不断比较、竞争和选择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宗教认同的一般意义即社会中个体在理解某种特定神圣意义系统的基础上理性地通过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来表征自身认同边界的过程。在宗教认同体系中,边界在个体和群体认同形成和构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尤其是除"区别"之外如"表达""联系""整合"等其他功能。通过边界看宗教认同,不仅是探究现代宗教变化机制的关键视角,也是理解多元社会中文化间接触、融合和冲突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卢家银 《前沿》2014,(3):75-77
与其他国家类似,佛教国家也主张对亵渎宗教的言论进行法律规制。在立法上,泰国、斯里兰卡和柬埔寨三国普遍禁止侮辱宗教领袖、扭曲宗教教义和嘲弄宗教习俗的言论;在司法上,这三个佛教国家均会对亵渎宗教的言论予以较轻的刑事制裁或一定程度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既能保护佛教免受亵渎,也能为其他宗教提供同等保护。出于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三个佛教国家对亵渎宗教言论日渐宽容,亵渎宗教类法律较少被动用,已呈现出一种轻罪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16年4月,习近平同志出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并且在大会上做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标志着我党对于宗教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高度,基层宗教工作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众所周知,我国的宗教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同时,基层宗教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妥善化解基层宗教事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三大不足":宗教事务管理体制不足,宗教场所不足,宗教事务管理经费不足。这是当前我国宗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调研可知,可以采取"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宗教管理体制建设,二是加强基层宗教场所建设,三是加强基层宗教投入。唯有解决宗教事务管理中的问题,方能有效提高基层宗教事务管理的水平;唯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方能走出一条良性管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全球疫情与中美博弈加剧对高校国家安全造成了深远影响,当前中国高校国家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师生涉及宗教、民族以及"三股势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隐患、西方利用国内民众对疫情的讨论煽动群体对立等方面。而疫情全球扩散与中美博弈导致西方对中方的打压会传递到高等教育领域,反华势力也会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寻求新的代理人,同时,非政府组织会以学术面孔进行信息收集以危害国家安全。这些都根源于美方及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高校师生国家安全意识缺失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与反智主义的出现。高校要在国家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国家安全意识与教育能力培养、高校与国家安全机关联动以及校园硬件建设方面加强工作,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一国国内公众舆论方向并进而对该国外交和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危机事件主要分三类:宗教—政治性的危机事件、事关历史认知心理的危机事件和事关国家现实利益的危机事件。中国当代公众舆论方向深受这三类国际危机事件的影响,经此,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也深受影响。新世纪,业已浮现世界强国前景的中国需要认真应对这些国际危机可能给国内舆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宗教需求”与宗教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产生及其演变的复杂过程 ,揭示了宗教存在本身的复杂性。在宗教的存在状态中 ,是什么因素能让一种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而又使另一种宗教半路夭折 ?关于“宗教是什么”的众多分歧 ,也说明了宗教存在确实具有某种变数。而“宗教需求”就是在宗教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因素。一、关于“宗教需求”“世界上有多少宗教 ,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①“宗教是什么”既是宗教存在的基本常识性的问题 ,也是正确理解宗教存在的重要问题。从宗教同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 ,可以说 ,宗教就是一种需求 ,是随时满足人类各种精神和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德定 《前沿》2007,3(10):7-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繁荣。当前,我们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新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党的宗教理论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种宗教观是通过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来表现的,这种宗教观与马列经典作家的宗教观之间存在着继承、发展、创新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性,体现了与时俱进,这种内在的联系性,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宗教理论政策和原则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