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展 《民主》2009,(2):51-52
2008年10月9日下午.我向杨绛先生电话请安的同时,跟她老人家说了将《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收入《钱锺书集》是您在钱先生辞世后所作的一件大好事。数量上它是《边上》的五倍,质量之高则无法估计。研究钱锺书的重要篇章极多,其中有钱先生在访意、访美和访日的一些谈话和学术演讲,充分反映了他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鲜明的态度。杨先生说:“这些文章是陆文虎精心收集的。”  相似文献   

2.
湘绯 《瞭望》1993,(29)
钱钟书先生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孤陋寡闻的我,一直以为钱先生是一位训诂学专家。及至读了《围城》,才知道先生还是一位小说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家。自从看了《钱钟书研究采辑》(一),才对这位学贯中西的钱先生的为人治学,以及他在文学领域和学术上的成就,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管锥编》、《谈艺录》、《围城》等巨著有了较确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宏图 《瞭望》1991,(22)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茅盾先生《致钱钟书》云:“忆有《宋诗选注》,似出先生手笔。近来有何著作?欣逢明时,想必精神畅快。” 十多年来,钱先生陆续整理、出版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七缀集》等学术专著,又修订、重印了《围城》、《人·兽·鬼》、《写在  相似文献   

4.
南晨 《各界》2010,(12):29-31
埃德加·胡佛是一个创造了美国历史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神话的传奇人物,他曾是FBI的化身,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神秘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最富争议的人物。 美国作家理查德·海科在其著作《傀儡大师:埃德加·胡佛的秘密生活》中写道:“胡佛知道怎样保守秘密,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知道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相似文献   

5.
张军才 《民主》2009,(3):52-52
“政要”,应该是政治要员的简称。一般情况下,有的知名度很高,如联合国常务理事国那些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领导人:有的知名度一般,他做他的事、当他的官,履职尽责,没有多少人去理会。中国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则不然,他因“审计风暴”,荣获CCTV2004经济年度人物之年度大奖,街头巷里茶楼酒肆的老百姓都知道出了一个为国为民的新时代的“包公”,  相似文献   

6.
吴营洲 《各界》2013,(11):75-7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只是有些人自知、自觉,有些人不知、不觉。曹雪芹的“人生理念”是什么,他本人并没有直接说过,但是,通过他的书,通过他笔下的文字及人物,倒是可以“感悟”到一些的。至于这些“感悟”是否与他的本意相符,是否能得到《红楼梦》读者的认可,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保守党自撒切尔夫人后就没能再找出个镇得住本党阵脚的人物,第二大反对党自民党把目标锁定为“有效的反对党”;工党内部“有巨大的不满却无政变的阴谋”。布莱尔面临的形势可谓有惊无险,因而他可以大声高呼“没有倒挡”。  相似文献   

8.
柯庆施在人们的心目中,似是一个盖棺而未论定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虽没有什么十分重大的贡献,但勤勤恳恳奉献了一生;另有人说,不,他搞极“左”,专门整人,还勾结“四人帮”,如果不早病逝,肯定会是“五人帮”了。对人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历史中的人物,他是客观存在,不是任由评者可以随意抹红或抹黑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凡是行进到一个转型期,都需要领军人物,太炎先生就是那个转型期的思想领袖,他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非常大。“五四”运动以后那些比较活跃的人物,比如陈独秀、鲁迅兄弟、钱玄同等,很多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可染中国画展的“前言”———先生作于12年前的《我的话》,是一篇约500字的短文,可染先生却在这里提到他的6枚印章。先生一生究竟自刻了多少印章?追寻它们,窥到的却是先生不凡人生的印迹。刻自早期的印章不多。“思牛堂”和“有君堂”是他这时期刻的两枚重要...  相似文献   

11.
谭端 《各界》2013,(4):87-89
2012年3月下旬,钱穆夫人胡美琦病逝,享年83岁。当时的新闻还转刊了香港新亚书院的讣闻,说“胡美琦为照顾钱先生,遂辞教职,为钱先生于教育及著述上创下不朽的丰功伟业,厥功至伟”。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历史人物群英谱中,魏廷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却最终未受到重用;他善于思考、富有主见,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却极少被采纳;他忠心耿耿、全力实现兴汉大计,却被疑有“反骨”,惨遭斩杀;他作为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没有死在刀枪相见的疆场,却死于自己营垒中已故上司安排的圈套。这样一个“鲜活的面孔”,颇为引人深思。魏廷,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人,原在刘表大将蔡瑁手下,刘备兵败途往襄阳,蔡瑁因降曹,拒不接纳刘备。魏廷砍死守门将士,去追刘备未能寻见,就投了长河太守韩玄。韩百因其…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叫吴庚舜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某县一鞋材公司,有一个连芝麻官也够不上的人物唐某,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居然贪污16万余元。当他被检察院逮捕时,竟抱怨说:“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害得我走上了犯罪道路。” 这则消息的作者,在写唐某交待犯罪原因时的“说”字前边,加上了这样的修饰语─—“竟抱怨”。“竟”,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统观前后。“竞抱怨说”的全部涵义应该是:本以为他会说犯罪的原因是人生观没有改造好,禁不住金钱诱惑,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谁知他竟然抱怨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才使他有了今天这样可悲的结局。 消息的作者,一定认为唐某…  相似文献   

15.
和何满子进行论争的樊建川先生《论张贤亮和马克思谁更值得维护》一文,开章点题,说“这个问题是何满子先生在《对艺术和人生的庄严感》中提出的”。据他说,何满子说张贤亮“轻薄”,“理由是”张贤亮“让马克思分担小说人物性无能的恼恨”。“为此写的几篇稿子都被刊物退回了,因此提问。” 我怀疑樊先生的这个说法。找了何满子那篇  相似文献   

16.
1+1=?     
“一加一等于几?”有人出了这样一道题。“等于二!”一个年轻人干脆利落地说。众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他:真是太不稳重了!“关于一加一这个问题吆,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应当慎重地研究研究再考虑下结论。”一位显得非常老练的先生很严肃地说。众人尊敬地点头.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很认真地告诉提问者:“一加一,看来不会等于一。”又过了一个月,那位先生更认真地说:“似乎也不会等于三。”三个月了,那位先生终于说出了他研究的结论:“从原则上讲,一般地说来,一加一大概等于与这位先生相比,那位年轻人显得多么不慎重、不老练…  相似文献   

17.
宏图 《瞭望》1989,(38)
小说是假的。清人陶家鹤序《绿野仙踪》云:“世之读说部者,动曰:谎耳!谎耳!”然古今中外说梦之痴人,钩沉索隐,迷不知返。《围城》迷竟然感动了“确也手痒”的杨绛先生,一篇《记钱钟书与〈围城〉》,拆穿了钱先生笔下《围城》的“西洋镜”。  相似文献   

18.
不请求原谅     
远音 《党政论坛》2009,(22):56-57
早在五十年代,王元就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著名人物。他对哥德巴赫猜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即他证明的2+3为陈景润最终证明1+2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此外,他与恩师华罗庚先生一同创造的“华王方法”被匿际数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们多年的师生合作,可谓中国现代教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青少年求学时代便有不少佳对。十岁前,他在韶山冲南岸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一次老师令其对对子,称如若对不出就要用条竹抽手心。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思索片刻即对答:“修身”。命老师暗暗称奇。见没难倒他,老师出了一个更古怪的上对:“牛皮菜”,并对毛泽东说:“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回答我。”毛泽东略思片刻,对老师说:“先生,我现在回答你可不可以?”一俟应允,他脱口而出:“马齿觅。”老师禁不住连连点头:“牛马相对,好!好!”从此对他另眼相看。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  相似文献   

20.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语录,形象而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扎扎实实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可贵品质。先生既已作古,而他这句话语依然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说了再做,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甚至,在做之前,通过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