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铁雄 《党建》2012,(7):36-37
“善治”作为现代治理理论的核心概念,其实质就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生活开展合作管理。近年来,台州按照“善治”的理念和要求,在工作中体现回应性、透明性、参与性、有效性,推动党委、政府和公众对社会的共同管理,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共精神——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行政的现代公共精神基本体现在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责任精神、参与精神六个方面。现阶段提升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路径包括:传统公共精神资源的批判性反思与传承;公民美德的教育和行政人员公共精神的重点培育;公民社会的构建和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善政”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3.
施翔  赵秋园 《世纪桥》2007,(3):35-36
责任政府是以公共利益至上为基本信念,它要求政府积极回应公民要求,向公众负责、追究行政人员因过失而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当代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与责任政府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探讨如何汲取当代协商民主的核心理论和价值来构建责任政府,以此说明发展协商民主是构建责任政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第三条道路”理论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政治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并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治理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视阈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削弱了政府合法性基础,对传统官僚制"统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治理和善治理念倡导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与合作,以公民参与为内在特征和本质要求.它有助于政府化解公共危机,提升政治合法性,克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基于"积极公民"和"积极政府"合作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式政府治理模式,是实现善治,建设合法性、法治化、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政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依据俞可平教授关于"善治"的10条标准,社会治理要达到"善治"的境界任重而道远,国际社会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去追求.为了社会和谐与善治的目标,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回应公民需求解决合法性问题,通过与民间更多合作而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均衡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何颖 《新视野》2006,(4):43-45
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现代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表征着公平与正义、理性与法制、伦理与责任。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体现在:政府行政要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政府理念,即民主行政的理念、法制行政的理念、责任行政的理念,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政府要公平施政,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要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整合与组织整合,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善治和网络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建设中出现时间不长的新课题、新实践,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的这两者,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发挥着积极功能,但同时也具有负面效应;善治则对网络政治参与起着规范作用.为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对善治的有效推动作用以最终实现善治的目标,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本着治理的理念,和网民进行合作,对网络政治空间进行共同管理,为网络政治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公民方面来说,网络政治参与要做到积极、理性和负责,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注重策略与艺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短信政治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在公民使用短信参与政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回应意识缺位、回应主动性不够和回应渠道落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延误了现代政府参与式治理方式的构建.因此,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短信政治时代的政府回应力重塑:提高政府短信政治责任意识,政府回应由被动趋于主动;建立公众互动短信平台机制,政府回应由单向化趋向多向化;加强短信传播的管理和监控,政府回应由抵制转向引导.  相似文献   

11.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场域,其治理模式的选择关乎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巡察村居以监督下沉的方式形塑地方政府的治理权威,为乡村复杂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乡村综合治理是依据巡察结果展开的一项系统性的治理机制。在乡村复合型治理架构内,治理结构的碎片化和村民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导致“乱村”问题长期存在,巡察村居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有效运作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重塑地方政府的权威,为村庄公共秩序建构赢得群众信任,通过部门联动和整体协同的方式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地方治理创新的一种有效举措,巡察村居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模式是中央顶层设计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产物,旨在丰富“中国之治”理论体系并促进乡村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生成逻辑包括“对常规型环保治理机制的矫正纠偏”和“对环境问责制度的弥补与强化”。前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运行程序下产生的动员压力一起指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征;后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组织架构下产生的问责压力一起指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特征。但从长远来看,在法治思维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存在“行政权力过度依赖与长效机制缺位”“多元治理乏力”的弊端和困境。元治理通过对自组织的组织和对治理的治理,既倡导多元治理主体的依存与合作,又强调国家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保留了政府的影响力。这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所践行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逻辑具有契合性。其对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中的法治进程推进、政府角色重塑、治理模式协调等方面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时-空-技术”三维视角下,政府治理面临着社会加速带来的时间压力、复杂性增长带来的空间压力及技术革新带来的创新压力。2050年政府治理将实现十大转型:治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开放透明、包容共享和系统创新;治理目标转向人的幸福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理方向转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动力转向质量驱动、创新驱动、价值驱动;治理路径转向共振、共景、共治;治理模式转向“人-机”融合;治理结构转向动态网络型灵活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转向超级合作型、包容创新型和快速反应型;治理职能转向核心职能;治理手段转向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等。  相似文献   

14.
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基层性、复杂性等特征,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部门治理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资本发育不良三个方面。协同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各子系统的协同性、共同制定公共规则,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基层社会善治的必然选择:通过协同治理构建整体性政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通过协同治理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协同治理积累培育社会资本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媒体是联结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之一,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质性要素。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民主、公平、善治、宽容的和谐社会,是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6.
善治目标下的我国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建立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基础上的社会管理模式。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广泛合作。以善治为目标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是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公共信息在政府与民众间的开放及流动,不仅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对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治中,各地基本做到了及时公开权威性信息,但信息公开程度有所差异,这对民众的风险防范行为和疫情防治效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对信息公开与治理效度的研究在理论上缺乏因果机制分析,在方法上依赖观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加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民主法治理念的深入等都在倒逼政府实现角色转换。政府在社会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应从集权管理型转为服务型,从舆论控制型走向合作对话型,从被动应对型转为主动发布型,从封闭型走向透明型,从过程管理型走向素养培育型。  相似文献   

19.
从政府职能的视角看,群体性事件的生成逻辑主要有三点,即政府触角过长、垄断公共决策、政府职能结构不良。政府应当通过理顺关系、强化沟通与合作治理、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创新职能实施模式等路径逐步转变政府职能,最终达到消解群体性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立峰  潘博 《求实》2020,(2):26-36,M0003,M0004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党中央强化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亟待学术界予以研究和回应。城市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价值整合达成稳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可治理性和强化社区凝聚力等目标,以此实现政党领导和治理绩效之间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城市基层党组织应当以社会整合为着力点,从以推动利益协调和红色网格建设强化党组织权威、以形塑家庭关系和公益网络培育横向合作关系、以培育文化共同体和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传播有效性等方面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