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同芳 《奋斗》2014,(8):53-54
正中共大庆市让胡路区委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在大庆市率先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把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居民群众,把周到贴心的服务送到居民心中,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化对接,有效地激活了基层的神经末梢,释放了党建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基层群众中的强劲活力。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理念大庆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如何把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2.
省委"五有一创"工程对全省的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实施这一工程,旨在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零距离。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广大基层工作者对"五有一创"工程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3.
网格化管理理论是传统管理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其在我国社会基层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将网格化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服务管理,有利于高校以学生宿舍为中心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当前高校在学生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践中,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不断优化高校学生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重点的网格化管理是基于创新社会治理这一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但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宣传群众力度不足、发动群众参与不够等问题,以致群众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格化管理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保证、育人、开发等功能,助推网格化管理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5.
以"格"为基础,以"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重点的网格化管理是基于创新社会治理这一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但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宣传群众力度不足、发动群众参与不够等问题,以致群众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格化管理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保证、育人、开发等功能,助推网格化管理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6.
贺振宇 《实践》2013,(7):23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为适应社区变化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乌兰察布市在全市推广了网格化管理,把网格化管理作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实现党建网格和服务管理网格的有机融合,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13):6-6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要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网格化使社会服务管理突破了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运动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以及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有力举措,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总结网格化服务管理主要经验,探寻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契合点,构建"党建工作网格化"全新服务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积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数字化社区等建设平台,积极推进维稳机制创新,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掌握民情、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深入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分析如何在维稳创新工作中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化管理弥补当前维稳存在的不足,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维稳长效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管理对效率的追求催生了以精细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北京东城区、上海浦东新区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向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本文从整体性政府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角度分析了两地实践探索的路径、进展与异同.东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注重于信息技术整合的流程再造,而浦东新区更注重基于执法整合与下沉的组织创新.这两种模式都力图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社会管理的高效率、精确化与可控性.但是,城市社会管理必须超越对“效率”的迷信,回归城市生活的根本目标.这也许是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未来探索亟需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劳服企业生存发展,开滦开大集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制度。合理划分网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有利于组团服务和包干负责、上门调查以及面对面服务的原则,做到"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实现开大集团在册和退休员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昔阳县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建设"人民幸福自豪新昔阳"的重要举措,将党员教育管理纳入社会管理网格化数字平台,形成了网格化定位、动态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的党员网格化管理新格局。一是网格化定位,形成"四三二"运行模式。"四"即县、乡(镇)、村、单元网格形成"四级管理网格";"三"即在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关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创新实践探索,不断健全完善全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和有益效果。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完善工作机制,网格划分科学合理。2017年9月,  相似文献   

14.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农村基层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起源于城市,然后向农村扩散,最终在农村基层推广。精细化服务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要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农村与城镇的区别,不能简单套用城镇做法,要加大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构建双轨制治理,实现传统治理与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互补互促,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效能的同时有效避免其负面影响。要精准把握农民群众的需求,实现服务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实行群众路线的服务方式,向基层下沉更多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5.
《学习月刊》2012,(2):85-86
近年来,大冶市灵乡镇积极探索推行"扁平化、网格化、便民化"的"三化"管理模式,有力提升了镇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管理要素"扁平化",创新群众工作服务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决策在群众中制定,干部在群众中服务,问题在群众中解决,工作在群众中创新的"群众工作法",构筑起了镇组互动、部门互助、上下互促的良好格局。1、细分群众工作要素功能。  相似文献   

16.
按照网格化的先进理念,有效动员社区网格上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执政党凝聚基层社会的新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逐步实现社区党建工作管理全覆盖、稳定全天候、服务全方位。  相似文献   

17.
张兵 《党建》2011,(3):36
浙江舟山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有"渔都港城、海天佛国"之美誉。为加强社会管理服务,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机制,2008年8月起舟山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  相似文献   

18.
杜铁军 《新长征》2011,(11):62-62
白山市江源区结合本地社区工作现状和居民生活需要,创新构建社区"1+4"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通过"一个上下贯通的组织格局",定位"四方面符合实际的服务内容",开辟了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新领域,搭建起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新舞台。小社区、大格局,组织机构网格化。区委倾力打造区、镇(街)、社区、红旗站(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9.
周伦  李学会 《当代贵州》2012,(19):38-39
近年来,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各级政府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路径。湖北宜昌在全市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重构基层管理和服务架构,建立和强化了个体之间有效联结的微观组织单元,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投递。这一鲜活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格化管理下沉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积极践行社会利益诉求,强化服务导向,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已然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抓手。但在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管控思维和传统的条块治理方式潜藏着弱化居民自治、形式化治理的风险。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防范策略在于科学定位网格化职能边界,完善政策法规,在基层社区构建多元主体的共治格局,实现从单向度的行政化治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