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与冷战后的“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外干涉,发源于美国文化传统中“美国例外论”所产生的强烈使命感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传统。冷战后美国积极推行“新干涉主义”,且干涉的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为由利用联合国对外进行军事干涉。由于借助联合国的名义,美国的干涉行动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美国所拥有的巨大军事实力又是其他国家难以抵挡的。因此,“新干涉主义”对主权原则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2.
胡志勇 《国际展望》2012,(4):69-82,139,140
本文全面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所推行的亚太政策,并重点考察了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新的军事战略部署,指出"重返亚太"只不过是奥巴马政府强化对该地区事务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借口,亚太地区一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该地区。奥巴马新军事战略实际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但对中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指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对外政策中,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人权外交作为美国70年代以来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和最大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战略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战略目标来看,由于中美经济社会发展都高度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因而两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对内目标有相容之处,但由于中美对核心网络安全利益的不同界定,两国网络空间战略在对外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战略手段来看,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是"以实力保安全"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则可以理解为"以治理谋安全"。从战略模式来看,对美国而言,控制、威慑、干涉、合作四种模式都被赋予一定重要性,从而组成了其先发制人的网络空间战略,而中国采取的是以合作模式为主的网络空间稳定渐进战略。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新保守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主要是指主导美国政坛的以“鹰派”为代表的“新保守派”所持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它对第一届小布什政府产生了如下影响:(1)推动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大战略的形成;(2)对其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3)推动布什政府执行以美国军事力量为后盾,维持并扩大美国全球霸权的“新里根外交政策”。与第一届布什政府相比,布什新政府开始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推行全球民主化改革,对外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这与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单极世界,区别只在于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逐渐将前任政府的"亚太战略"升级为"印太战略"。美国印太海洋联盟具有向网状结构转化、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目标、以海上安全合作为战略重心的特点。美国印太海洋联盟可能对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海上安全环境和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通过采取一国一策分化联盟、推动中美海上安全合作、加强中俄海上安全合作、发挥其他多边机制的对冲作用等方式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最早实现对外援助机制化和法制化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外援助机制主要由以《对外援助法》为主导的对外援助法律体系和以国际开发署为核心的对外援助执行体系构成。上述对外援助法律体系和机构设置确保了美国对外援助项目的稳定性和原则性。与此同时,不同时期内国会通过的相关法案和行政部门出台的相关行政指令,加上根据需求建立和参与的其他对外援助机构,保证了美国对外援助在不同时期服务于具体外交政策目标的灵活性和实时性。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机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外援助法》内容过时,相关法律和行政指令繁多;缺乏高级别对外援助机构充分参与政策制定、项目执行管理和监督;对外援助目标缺乏清晰和统一的界定;机构间合作机制不够有效。在中国对外援助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考察美国对外援助机制的优势和不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人权外交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卡特政府正式推行人权外交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点对象.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放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并继续推行人权外交.但在新的形势下,美国的对外战略有所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外交也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不仅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之后,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有些学者提出中国应该强化对中亚外交,以在应对美国战略中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然而将中国中亚战略从属于对美战略的看法有失偏颇。"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擘画的提出,为中国重新校准中亚战略奠定了基础。中国新中亚战略必须采取"反客为主"的姿态,借助有利条件,克服地缘政治和区域制度方面的一些障碍,打造中国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对外战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缘学研究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的新发展,中国的地缘战略应包括地缘政治战略、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应从全球、地区和周边三个层次上地缘空间的实际状况出发,明确界定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主要地缘威胁与挑战以及应对地缘威胁与挑战的战略手段。中国地缘战略的基本特性在于内外结合、由内而外。在周边层次上,中国地缘战略应强调以统一、发展、稳定为基本取向,在地区层次上应突出以合作、稳定、整合为基本取向,在全球层次上应突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基本取向。总体上,中国应结合地缘空间与地缘战略的特性和取向,制定和推行合作性参与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3.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高举"反恐"和"民主"两面大旗,以"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政权变革"为手段,在全球尤其是中东和中亚大力散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稍稍检视美国近期的外交行动: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朝核危机到伊朗核危机,从格鲁吉亚政变到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的更替等一系列所谓的"颜色革命",再至"5·13"乌兹别克斯坦爆发的"骚乱",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窥见美国外交政策理念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向.那就是小布什政府中以副总统切尼和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对布什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美国在中亚及前苏联诸国推行的一系列以"颜色革命"为特征的外交政策中,把强调"意识形态"因素摆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的高度.因此,探析美国外交政策理念的新保守化及其影响,对于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曼谷机场宣称"美国回来了"开始,迄今美国实施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超过七年。随着和平与发展正能量向中国的集聚,美国这一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以制造对立紧张、生事生乱为手段的"重要谋划"违背时代潮流的性质日益显露,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变数与挫折。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单边利益,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强力手段,成为影响世界发展与稳定的巨大变量。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努力推动合作共赢的经济交往方式,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常量。从世界秩序、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对外经济行为特征差异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即在世界霸权秩序难以为继、资本主义制度陷入困境、美国意识形态失去引领力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依然固执地追求美国霸权、资本主义主导地位和单边狭隘利益,目标的错位与手段的不足促使其更多地采取强制性手段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中国则顺应历史前进逻辑和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塑造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探索合作共赢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交往方式,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美国各自倡导的伙伴关系既有渊源,又有显著不同。不过,由于伙伴关系概念缺乏清晰界定,关于伙伴关系的学理研究难以深入,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也难以摆脱美国主导的西方伙伴关系的语境。伙伴关系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外交政策概念。伙伴关系政策既承担国家对外战略任务,也有独特的功能。美国主导的伙伴关系是美国旨在维护世界领导地位,以联盟为核心而构建的具有等级和功能差异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中国特色的伙伴关系是中国为了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倡导的一种"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平等、和平和包容的新型国际合作范式。经过比较,伙伴关系可以被界定为一国为了实现对外战略的总体目标,基于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可能的共识,与另一方正式建立的,具有较高政治平等性和政策灵活性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23,(1):1-23+153
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并延缓自身衰落,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和“安全威胁”,推行所谓“全政府”和“综合威慑”的对华战略。准确认识美国的对华错误认知,需要把握其哲学思想、历史观、世界观以及战略理论等思想根源。美国根深蒂固的“天命论”和“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论”及对丛林法则的信奉,导致其形成了唯美国独尊的历史观,建立了固执己见的当代史观和自恋式的未来史观。美国从零和博弈和二元对立思维出发,形成了偏执地树立假想敌的政治安全观和“重利薄义”的对外关系理念。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霸权,并在当前的背景下加速了其自身的衰落,将中美关系推向竞争甚至对抗。中美关系影响世界的未来走向,和平共处应是中美两国基本的相处之道。中国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全方位、综合性地应对和塑造中美关系,在物质和精神、实践和理论、战略和政策等多层面与美国进行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国内贸易政治的菱形博弈分析框架,美国贸易政策是总统、议会、利益集团和公众四方互动的结果。总结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理念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来自公众、议会和利益集团的约束,可以发现主张保护贸易的全球化受害者们是特朗普的民意基本盘,因此特朗普政府绝不会轻易放弃重要的贸易保护主张;而共和党人同时控制参众两院的现状以及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利益集团不断壮大的趋势,决定了特朗普政府不至于陷入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潭。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将以结果为导向,凡是能促进"公平贸易"从而改善工人就业的手段都可能被采用。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列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号目标,正在并将继续以打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为名,依据国内贸易法规或者采用"议题联动"的方式,试图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具体目标。中国应在洞悉美国国内贸易政治的基础上,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积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政府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公开其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立场,敦促各方尽早达成一份"完整而有效"的"行为准则"。美国通过将该行为"合法化",主导该议题话语权,以及整合东盟内部统一立场等举措,积极推动"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政策呈现一系列鲜明特点,如以"全政府联动方式"推行其政策,力主"协同性外交"展开磋商,以"协调者"之名行主导者之实,政策高开低走等等。经过奥巴马政府的努力,美国强化了菲律宾、印尼等国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盟的立场统一,也对中国的立场和政策调整产生影响。美国未来将会延续其基本政策立场,特朗普政府在"行为准则"问题上的介入有望弱化,目前其政策举措缺乏其他配套策略,对东盟及相关机制的重视减弱,并且鼓励其他域外大国发挥作用。中国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排除干扰,以中国方案助力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周琪 《当代世界》2018,(5):21-24
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以对美国人更自由更公平的方式扩大贸易"。它申明世贸组织对美国不具有直接约束力;要求其他国家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坚决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它以"国家安全"为由,连续发起贸易"337""232"和"301"调查,对相关国家实行单方面制裁,威胁同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措施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政策,而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变化的一个侧面,即把中国确定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者",为此要竭尽所能阻止中国高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美国在与中国竞争时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