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著作权人是进行网络著作权贸易的主体,其身份是发生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时主张权利的基本前提。网络著作权权利主体身份的确认主要涉及到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的确定,在实践中可依据署名推定网络作品的作者,倘若署假名或未署名,可利用网络注册号和密码验证、由网络服务商提供证据、借助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等平台和通过公证的书证认定网络作品作者。  相似文献   

2.
公证遗嘱法律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遗嘱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欠缺程序要件及不能排除合理怀疑而被宣布无效。因此,为了维护公证机构的权威性及公证遗嘱的公信力,公证机构应强化对公证事项的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同时还要完善公证遗嘱立法,切实维护公证市场秩序,保障公证遗嘱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证遗嘱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欠缺程序要件及不能排除合理怀疑而被宣布无效。因此,为了维护公证机构的权威性及公证遗嘱的公信力,公证机构应强化对公证事项的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同时还要完善公证立法,切实维护公证市场秩序,保障公证遗嘱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证的权限和公证的程序是公证立法的重要内容.比较外国公证权限和我国的公证权限,外国的公证程序和我国的公证程序,可以看到,我国公证权限的重构以及我国公证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而有必要寻求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公证活动的基本特点入手,指出在国内民事公证中同样需要从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两方面来保证公证活动的质量.从程序上讲,应以<公证程序规则>为依据,着重探讨了保证公证程序正义性的方法论;实体上应以<民法通则>第55条为起点,并就几类应用较多的公证类型包括继承权公证、遗嘱公证、赠与公证、委托书和委托合同公证作了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证证据保全是不同于公证机构的证明行为的保全行为,是公证机构行使保全职能的体现。作为与法院证据保全并行的证据保全种类之一,公证证据保全具有以下优势:更为便捷、高效、专业;更具中立性;责任追究机制更为完善;提升当事人的取证能力。公证证据保全的相关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公证证据保全与《民事诉讼法》的衔接;公证证据保全与法院证据保全的运行关系;公证人员在公证证据保全行为中的定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民事诉讼法》明确赋予公证机构保全证据的主体资格,明确公证机构保全的证据的效力;诉前鼓励选择公证证据保全,诉中也可以申请公证证据保全;明确公证人员在公证证据保全中亲自取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拉丁公证制度国家公证机构存在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不同事业单位体制模式公证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对我国公证机构体制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期刊的著作权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期刊这一新的作品表现形式的出现,对如何适用著作权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和网络期刊出版者的权利,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包括网络期刊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其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是作者,而出版者则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由于网络期刊同时存在两类著作权人,因此,在著作权的行使上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著作权优先于出版者的著作权。作为作品的传播者,出版者除了享有著作权外,还享有版式设计权、转载、摘编权以及一稿多投禁止权等邻接权。  相似文献   

9.
论公证中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证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公证程序中的证明标准问题,导致各地公证机构出证标准的不统一,有损公证的公信力。由于公证的对象以及公证审查方式的不同,机械不变的证明标准不能适应现实要求。公证的证明标准应当与公证的证明力相适应,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法国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的证明力制度。此外,我们还应当制定详细的公证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0.
公证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的《公证法(草案)》看,该草案对公证的民事法律责任问题仅作了模糊规定。针对公证机构与人员的特性、公证事项对公证机构的要求,在规范与健全公证的民事法律责任过程中应明确:第三人因依赖公证机构出具的假证、伪证而造成损失的,公证机构应当对损失予以赔偿;在公证机构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上,应当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在赔偿范围上,对部分间接损失和特定的精神损失也应当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模式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计算机软件,多数国家一般都以著作权法来予以保护。但由于著作权法只能保护一个创意、一个思想的表现形式而无法保护创意、思想本身,因此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权保护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有关软件专利保护的审查基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获得专利权保护。同时从功能上看,软件更接近于专利权的客体而不是著作权的客体,因而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专利权保护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论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著作权法》以法定形式明确了著作权的归属,同时也明确了出版单位的权利,作为出版业主体的编辑,必须认真研读著作权法,提高版权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出版社、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对于作品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同时对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进行充分的保护,这一制度将难以有效运行。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著作权人声明制度和作品使用人付酬制度来保障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从而使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存在具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是把计算机软件纳入著作权法或版权法的调整范围并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应当在充分掌握计算机软件特性的基础之上,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对其进行保护。二是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了软件著作权人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大都是因袭了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保护的规定,并没有考虑到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性。另外从保护周期等方面考虑,软件著作权保护中并没有解决利益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行立法保护,但从司法实践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是一个难点。本文在总结国际上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的主要方法:“思想、表达二分”法、“实质性相似+接触+排除合理解释”法和“抽象-过滤-比较”三步判断法,并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限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版权保护范围、保护标准、保护水平为视角,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人权益空前强化导致利益失衡的表现,从开放性创新理论、Copyleft理念、公有领域切入梳理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利益平衡的理论根基,从版权人与传播者及使用者、版权人与教育机构及数字图书馆、版权人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立场出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利益平衡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禁播电影,即我国实行电影审查制度下不具备公映资格的电影,不能够在我国境内发行、放映、进口、出口.我国法律实践中仅仅规定了非法传播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而没有有关版权人版权的民事责任规定.根据版权相关的国际公约,由于其形式上构成作品而应当享有版权,因此在我国被非法传播的禁播电影版权应该得到确认.禁播电影版权的国内保护具有特殊性,首先它不能够积极地行使版权,但是在非法传播的情况下可以依据电影版权而获得民事赔偿.网络服务商对禁播电影的网络传播承担间接侵权责任,而网络版权侵害中的替代责任的确立更成为了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试析自由软件及其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软件的“自由”体现为通过版权许可给予的自由 ,而不是自由得没有知识产权。也就是说 ,自由软件不是没有版权 ,它首先是承认软件的版权 ,即软件有原始的版权所有者 ,然后纳入自由软件的版权许可约束 ,使其在维持该许可条款不变的情况下 ,都有权复制、修改和发布软件及其衍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国际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得到快速发展,作品形式、作品使用方式、作品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当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发行和传播时,著作权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传统著作权人希望将其对传统作品的权利能自然延伸至互联网上,互联网上的既得利益者则希望互联网上的权益能得到传统著作权的扩大保护.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给著作权理论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诉讼中视频分享网站往往寻求"避风港"条款的庇护。但在最近审结的案件中,视频分享网站大多败诉,表明在实践中法院适用该条款的尺度比较严苛,倾向于让服务商在保护版权人权利上承担过重的责任。如何正确适用"避风港"条款成为视频分享网站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