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海燕 《湘潮》2013,(1):7-8
生态马克思主义面对全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理论形态,是人类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丰富与发展马克思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以及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是当前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政党制度同其运行的政治生态变化之间的冲突性张力,事实上构成了继续优化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在动力.实现政党制度功能优化对其运行生态变化的适应性变革是当前完善我国政党体制的重要内容.调适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利益表达功能、政治民主化功能是小康社会优化政党制度功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前,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这样认为,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政治观.立足生态基础,把握生态规律,构建生态型政府,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态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模式及其政府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政治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因此, 统筹是生态型政府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政治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我们经常谈论的"global warming",实际上今年我们在北京遇上的恰恰不是"global wanning",而是"global cooling",就是北京比以往的冬天更加寒冷.我认为这也是生态不正常的表现.为什么以往出现的暖冬气候现在却变得更加寒冷?答案无疑要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去寻找.全球化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带来了很多福祉,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难以回避的问题甚至是危机,生态的危机就是其中之一.不仅是自然环境的生态,同时也是文化的生态,这里的"natural"实际上也就是"cultural".生态批评家的反应最为激烈,他们提出了以地球生态为中心的写作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写作、绿色写作、自然写作、环境写作.这种写作消解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之后,又进入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心主义,有人说是地球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从而导致另外一种二元对立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陆子新 《世纪桥》2013,(8):57-58
在当代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文明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困境,把生态建设提高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文明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不断深化。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循环经济是解决生态危机,摆脱能源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之所在,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解决"究天人之际"这一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思路."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观,又是一种生态伦理观.作为生态伦理观,其基本要义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它对我们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目前,我国多年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进入频发阶段。生态治理作为一道亟待解答的政治命题,体现党的治理能力,关乎党的执政形象。加强生态治理,主体在于各级党委、政府,要害在于领导干部,关键在于强化政治担当。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综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提倡节能减排,促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任务,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中政治因素的含义,处理好政治因素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化通过理清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分析当今中国社会政治因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提出优化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治因素的对策,以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在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使西藏成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推进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