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判是一种法文化现象,在世界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曾普遍存在过.神判的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原始社会的宗教巫术仪式和原始生活习俗是神判的重要来源.神判实质上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程序公开、审罚合一、野蛮与文明融为一体、无公诉与私诉之分、标准的不确定性与结果的确定性并存以及原始宗教色彩浓厚是神判的基本特征.神判对审判制度、诉讼制度以及西方国家诉讼的程序至上和宣誓证据有重要的影响,在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神判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中国虽然也有神明裁判的遗迹,但其影响却远不及西方.  相似文献   

2.
姚雁鸣 《法制与社会》2012,(23):135-136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些,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的美称.阿奎那在政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春风轻拂的日子,有幸作为山西省城媒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访团的一员,走进屯留县,驻足市泽村、小南村、东古村、余吾镇、昂生药业、郭庄煤矿、潞安煤基油示范基地、嶷神岭森林公园、老爷山生态园、绛河苑、屯留会堂等处,感受着羿神之乡的小康之路、秀美之景、和谐之风。一路走来,大学生村官成为萦绕在每一个记者、诗人、作家心头的芬芳。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沉默权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制度的沿革人类社会的司法证明方法 ,经历了神证、人证、物证这三个发展阶段。在以神证为司法证明主要方法的人类社会早期 ,被告人只有按照“神”的旨意进行宣誓和协助“神”调查、证明的义务 ,而不可能有沉默的权利。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取代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中世纪的欧州大陆国家和封建社会的中国 ,由于视口供为“证据之王” ,“断狱必取输服供词” ,因而被告人也不可能有沉默的权利 ,因为被告人如果想沉默 ,司法官员就会用刑讯的手段逼取口供。正是这种口供主…  相似文献   

5.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08,(24):23-23
我一直从内心里感到幸运,因为我能以法律为我终身的职业。 法律是什么?法律不是纸上的条文,而是含有力量的生命。传说中的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一手执宝剑。执衡器以权正义,执宝剑以实现正义。而法官,现实中的正义之神,我们可以拥有、挥舞施展正义的宝剑,这是法律授予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晚期的"神"界定为语言所召唤的存在之神。"神性"即是存在自身,是存在者生成的奥秘;但此神并非诸神或上帝,因此它并不创造一切或不可追问;恰恰相反,它可追问并被语言所召唤出来。追问意味着它能够被思考,被召唤意味着它需要语言的指引。去除掉崇高和中心地位的神在此与天、地、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但语言的召唤和指引并不意味着语言在此成为了另一个"神"或者"上帝",因为语言是通过沉默的道说去指引,却并不设立或创造。因此,人只需要放弃自己的强烈意愿,而去倾听语言,就会洞悉存在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范依畴 《法学》2013,(1):112-122
传统中国的小民百姓如何看待司法权和司法公正?民间的"城隍信仰"给了我们部分答案。城隍神是传统中国民间信仰诸神之一。作为保护城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神灵,城隍神实为古代中国司法之神。这样一种土生土长的神灵信仰,相当深厚地承载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对于安全、公平和秩序的认识和期待。本文从对明清民间文学中的城隍神作为"法司"的角色特征的考察出发,通过对"城隍神司法"与世俗司法的比较,试图对古代民间鬼神故事所传载的传统中国百姓的司法公正观念做一个初步梳理,并试图做一些法律文化解读。这一解读,相当程度上是在试图解读中华民族法律观念的某些遗传密码,也是从社会病源学视角对当代中国官民司法公正观念的传统盲区或局限做一个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以独角兽廌的起源、沿革、作用、贡献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为基本脉络,以与席相关的甲骨文为线索,对中国远古时代的法律文化作出全新的大写意式的诠释和描述.廌是东夷蚩尤部落的图腾,又称"夷兽".东夷部落是文身、五兵、五刑(灋)、战鼓的创造者.廌成为战胜之神的象征.廌与礼、刑、律、法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廌的族谱就是一部中国远古法律文化史.  相似文献   

9.
"礼"之效能提升离不开其神圣性与敬畏心态的作用。"礼"起源于"事神致福"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后来则演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正由于"礼"的原初为原始宗教礼仪,在这种礼仪上,献祭、颂神、祈福等活动都具备一定程序,从而致使"礼"在源起意义上就具有一种"神"性化色彩,其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性与神圣性。所以,尊"礼"、循"礼"、守"礼"、践"礼"必须持有一种尚诚、真诚、敬畏的心态。诚敬、敬畏、恭敬是实现"礼"之效用提升的保证,是确保祭祀礼仪活动中"天人""神人"沟通的精神支柱,更是健全社会关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对"全能神"在基层社会的传播阶段、传播行为进行系统阐述.通过梳理"全能神"在乡镇这一基层场域中的传播方法和传播策略,根据"五缘"学说,作者总结出"全能神"基层传播的七种传播途径,探索信徒的聚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鲁鑫 《法人》2006,(8):44-45
基业长青是王永庆的梦想,也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挑战,这位“经营之神”会给自己的传奇经历再增加一份神奇吗  相似文献   

12.
王淼 《政府法制》2012,(11):22-2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拿破仑曾以炮兵纵横欧洲.称霸世界。然而,炮兵的祖先原来是诞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圣经》记载的以色列王国的政治权力分为三部分:王权、祭司权与先知权;权力之间有制约关系,特别是王权受到祭司、先知权力的制约;各权力主体在律法之下行使权力,政治模式体现为法律之治与神权之治,以色列王国是主权在神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4.
曾感悟“廉洁是自由的明灯” 2016年8月底,王新强被法院判刑5年零6个月的消息传到西平县后,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 西平古为柏皇氏遗族封地,西汉初年置县,是黄帝正妃、中华之母——蚕神嫘祖的故乡,中国冶铁文化的发祥地,被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2004年4月至2012年8月,王新强担任西平县委副书记、县长8年有余.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神话中,拉达曼神是天神宙斯和欧罗巴之子,为其兄所迫,转涉俄卡勒亚,成为著名的公正的法官。后来,拉达曼又在通往冥界和乐土的岔路口,执起法律之剑。  相似文献   

16.
当中国的"神七"飞上蓝天,宇航员出仓行走在太空时,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震撼.中国总理温家宝动隋地说:"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国人的头拾得就有多高." 参加航天新区创"双优"活动动员会的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郑鲁宁说:"航天建设的要求有多高,检察机关配合航天新区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要求也有多高."  相似文献   

17.
“神誓”(votum)是古罗马时期个人或集体为寻求神的帮助或庇护而对神作出的允诺,起初涉及宗教仪式和习惯,随后渗透至法律,进而发展为一种典型的宗教法律制度。以个别文学材料作为考据基础的研究,站在“现代罗马法”理想体系的立场上臆造神誓制度的浪漫史,通过拟制神明对允诺的“参与”或“接受”而试图使其法律效力因所谓的“双方性”得以证成。事实上,神誓并不是一种存在接受的双方行为,而是一种单方行为。共和国时期,对神誓之违反将导致监察官记过;发展至元首制时期,神誓受到非常审判程序的保护;在优士丁尼法中,神誓被纳入单方允诺体系之下并例外地被承认其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8.
一、程序法制之人性尊严的内涵(一)人性尊严的涵义在人性尊严范畴中,涉及两个基本的概念:一是人;二是尊严。讨论展开之前首先从这两个名词开始进行分析。人是法律主体的一种称谓,在法学上人包括个人(自然人)与法人两种形式。法人乃法律拟制之人格,无人性而言,故人性尊严的人专指个人,是剔除了身份、能力、信仰等外在条件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不是集体的人、联合的人。以下论述中所用人民一词是在此意义上的个人观念之集合。尊严二字并非明确的定义,罗马人认为尊严乃是个人在公众中的声誉,尊严的获得基于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基督教将尊严理解为神的恩赐,因为神创造了人。  相似文献   

19.
郭俭 《法律适用》2013,(6):77-80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专章阐述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最高法院确立的目标任务,总结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经验,针对当前法院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性地提出了法院文化建设"六大板块体系",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九歌·湘君》的结构,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本篇是描写湘夫人(女神)等待湘君(男神)不至而感到怨慕悲伤的诗篇”。马茂元先生《楚辞选》说:“通篇到底都是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气。”比起旧时的学者,甚至解放后出版的一些楚辞选本和白话译文,把诗看作是男女神双方对答之词,这两说似更切合诗意。但是,对于诗中“驾飞龙兮北征……横大江兮扬靈”六句,北大参考资料说是:“写男神将至而终于未至”;马先生则说:“这六句是湘夫人的想像之词,她幻想湘君也可能前来和她相会。”两家之说虽不尽相同,但显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