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转型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俄罗斯社会处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其对外战略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由最初的全面倒向西方,逐步演变为全方位、多极化和实用主义的外交取向,最终目标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与西方的关系由热变冷,逐步拉开距离;与东方的关系则由冷变热,逐步修复传统友好关系.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更加清晰,实用主义色彩更加浓厚,基本确定了未来俄罗斯外交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作为昔日大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政局的稳定,对其外交战略也不断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今年以来,从俄乌天然气大战、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邀请哈马斯访俄到普京出访被美称为"邪恶"国家的阿尔及利亚,俄在外交上接二连三地做出了令美、西欧及全世界震惊的举动,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告别过去,大国外交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俄罗斯能源外交对于全面振兴俄罗斯经济、提高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剖析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与经济发展相伴随,能源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国,近年来,俄罗斯借助其能源优势确立了一项以独联体为基础、环绕欧亚、进而抵达美国的"三环"能源外交新战略,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外交基础.  相似文献   

5.
虽然人们习惯于把俄罗斯外交概括为“双头鹰外交”或“大国外交”,但事实上,在俄罗斯至今仍没有一个一致、明确和完整的外交战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俄罗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角色,无法确定自己在21世纪国内和国际事务方面的战略目标;第二,频繁的政府人事更迭、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此起彼伏的政治风波等内部因素严重妨碍了对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是首次为本科生开设的限制性选修课。这门课程以历史为主线,以近代世界的发展为主要背景,对俄罗斯这个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颇具戏剧性色彩的国家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重点分析,揭示政治、经济与外交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独立以来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 《国际政治研究》2004,(1):116-122,150
独立以来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想流派经历了从大西洋-欧洲主义到新斯拉夫主义(民族主义)、从“近邻-远邦”流派到新欧亚主义,再到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稳定的弧形战略”等演变过程。实现俄罗斯国家的复兴,激活俄罗斯民族主义,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获得世界大国地位,是各大流派的共同实质。但各派所主张的具体方式、道路不尽相同。这些主流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洪波 《当代世界》2008,(11):40-4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拉美实施战略收缩,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几乎陷入停滞状态。随着国力逐渐恢复,俄罗斯积极谋求重返拉美,并得到了拉美国家的响应。近年来,俄罗斯高层领导频繁出访拉美,不断加强与拉美国家的政治、经贸及军事合作。特别是俄格冲突后,拉美与俄罗斯的外交互动更为紧密,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俄罗斯重现拉美以及拉美的外交回应,毋庸置疑,必将催生西半球国际关系的新棋局。  相似文献   

9.
外交社会化是俄罗斯在欧洲摆脱地缘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然而,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国家规模而经济实力欠缺,与欧洲多国之间尚存历史包袱和现实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很难接纳俄罗斯。与此同时,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很难成为可与欧盟并驾齐驱的区域合作机制,欧亚联盟作为俄罗斯外交社会化路径难胜重任。相比之下,鉴于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却又非欧非亚的特点,以"一带一路"为载体的泛欧亚合作不仅不受上述因素的负面影响,反而为俄罗斯外交社会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对里海能源外交政策做出调整,体现在调整对里海法律地位的立场,由坚持不分割到有限划分;与他国合作建立里海油气外运管道;加强军事力量,用武力捍卫石油利益;增加经济援助,以期达到笼络沿岸国家目的。这些政策显示了俄罗斯在里海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俄里海能源外交也存在问题: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结合不够;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让邦交国心生畏惧;国内和国际的不确定因素会削弱其能源外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15-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了第32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这是俄罗斯首次担任G8集团的主席国主办的首脑峰会,峰会对俄罗斯而言,可以说是普京总统对外展示俄罗斯近年来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成果、对内增强国民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大好时机,更是展示其大国外交的最直接的平台.从G8峰会我们不难看出近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当代世界》2008,(6):16-18
2008年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并将于6月初访问德国,这是一幅经过精心选择的外交路线图。按照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务必圆满顺利,因此一般首选关系较好的国家,而出访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外交优先方向。梅德韦杰夫通过首访明确表达了对普京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延续: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亚洲合作需要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俄欧关系亟待改善。它表明俄罗斯将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3.
左凤荣 《南风窗》2010,(15):82-84
<正>俄罗斯把发展对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优先地位,但这种关系不再是苏联式的干涉,其方向是向正常国家关系过渡,把双边关系建立在经济互惠、务实合作的基础上。从俄罗斯与这些兄弟国家的关系看,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最近在吉尔吉斯内部骚乱事件中,尽管吉临时政府两次要求俄罗斯政府出兵帮助恢复秩序,但都被俄罗斯拒绝了。在许多西方媒体看来,俄罗斯没有这么做是实力不足的表现,甚至有媒体认为俄罗斯成了"空壳帝国"。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环境及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综合实力衰退,俄罗斯在国际力量对比中份量不断降低,在当今世界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将实行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以西方国家为重点、以独联体为依托、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与此同时,发展俄欧关系,使俄罗斯融入欧洲将成为俄罗斯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独立报》中国外交方略的发展变化及特点三年前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外交问题研讨会上,一位中国专家强调,中国最关心的是周边问题,至于全球事务,则要看具体情况。北京希望以周边近邻为依托。在西方,外交重点是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参与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东方,严格地说是在东南方向,重点是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在历史嬗变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决定了俄罗斯人的处世哲学 ,而且直接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俄罗斯独立以来 ,其制定的从全面西倾到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除了受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及本国综合国力变化的制约外 ,与其独特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及宗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俄罗斯文化在为其外交提供精神支柱的同时 ,也带有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要理论结晶,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完整地揭示了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外交支出呈增加的趋势。但它们的外交支出使用方向偏重不同,俄罗斯主要是对驻外机构的支出,印度则偏重技术和经济合作费用、驻外使领馆和使团支出、特殊外交支出或对外国政府的贷款,南非重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外交支出主要偏重国际关系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国际转移支付费用,巴西外交支出使用方向不太明确。总体而言,金砖国家的外交支出规模偏小、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偏低。与经济发展相伴随,金砖国家外交普遍处在扩张阶段,核心是需要加强外交能力建设,但受制于自身国力及外交工作人员数量的不足和机构的官僚化,金砖国家的外交能力总体并不乐观。为此,金砖国家在增加外交支出的同时,需要变革其外交体制机制,以适应实现外交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全球经济的血脉和现代工业的基础,在当今时代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政治色彩,成为各国重要的外交手段和战略武器.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特别是"9 11"事件之后,俄罗斯凭借其欧亚地缘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强有力治理下稳定的政局和极其丰富的能源储备,被推上国际能源舞台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俄罗斯东北亚能源战略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俄罗斯东北亚能源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为改善国家形象并扩大全球影响力,使公共外交在外交战略中得到强化,公共外交组织趋向多样化,对西方国家采取"吸引"与"说服"的策略,对独联体国家采取"操控"但同时弱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俄罗斯强化公共外交的主要原因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国际舆论环境的恶劣。考察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公共外交应突出扩大文化多元和平等参与的理念;加强新媒体建设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注重外交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