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叶丛 《政策》2009,(8):23-24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构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加快鄂西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保康地处襄樊市的西南部,是襄樊大荆山旅游区的核心区,也处于湖北传统“一江两山”旅游圈的几何中心。“鄂西圈”战略的实施。无疑为保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鄂西圈”建设进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生态文化旅游内涵,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肖旭明 《政策》2010,(3):42-44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恩施州是“鄂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这对加快推进恩施州“绿色繁荣”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新桥  温健  马金钟 《政策》2012,(1):41-44
生态文化旅游是鄂西圈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是发展前景极其广阔的产业。当前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仍比较分散、粗放,整合不够,一体化开发相对滞后,资源开发支撑圈域发展作用不明显,因此亟需加快转变圈内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施聚合、集约式开发,这既是推动鄂西圈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鄂西圈支撑中部崛起支点建设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常贤波 《政策》2009,(6):38-40
正值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之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也拉开了发展大幕——鄂西圈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即将出炉。鄂西圈将以生态保护为主旨,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到底怎么建设鄂西圈?如何解决圈内矛盾和发展难题?这是全省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给大家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5.
湖北旅游"一江两山"的单一中心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存在线路组合不具备竞争力、品牌知名度不足、基础设施开发档次低等问题,实施"两圈一带"新战略,是突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资源、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和融入国际旅游市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郭有明 《政策》2008,(11):28-30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既是一个旅游圈的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圈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圈内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本期《构建“鄂西圈”》栏目特刊发该圈中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樊市委书记谈如何加快发展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09,(11):14-14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它对于加快鄂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我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春洪 《当代广西》2008,(22):40-40
所谓“桂林旅游北环圈”是指在“大桂林旅游圈”的总体框架下,构建一个包括资源、龙胜、兴安等桂北旅游县的组合圈,使之如恒星系中的行星系,相互带动,相互配合,打破过去那种旅游开发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局面,实行线路连接并构成一个旅游北环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9,(3):27-28
随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重要的门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去年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建设鄂西圈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奋力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9,(11):6-6
一、十堰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及构想 十堰可开发建成武当、郧阳和房陵三大文化旅游区,各旅游区内可规划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开发前景的若干个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形成以旅游景点、产品为依托,以三大文化旅游区为载体,以武当山为龙头的“丁”字型东、南、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楚钰 《政策》2008,(10):21-25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编者注)。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圈”内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市(州、区)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鄂西地区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一 )突出“四位一体” ,加快三百山风景区开发建设要想在国内外旅游业崭露头角 ,站稳脚跟 ,就必须跳出原有狭隘的发展思路 ,创出特色 ,打响自己的品牌。1.挖掘“东江源头”的潜力 ,大力发展寻踪探源游。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 ,特别是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后 ,三百山作为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特殊意义的旅游胜地。这对于这样一个拥有“饮水思源”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来说 ,香港同胞来安远寻根探源是三百山旅游的永恒主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围绕寻踪探源这一主题 ,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精品 :一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大》2013,(4):56-56
2007年,“好客山东”旅游品牌隆重问世。五年多来,山东省旅游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持续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指示要求,组织全省旅游行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品牌,“好客山东”唱响全国。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15,(3):40-42
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需要"两圈两带"战略的有效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战略可谓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自实施鄂西圈战略六年来,鄂西圈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区域联动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开发和互利共赢,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速推进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09,(11):19-19
一、突出特色,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我们确立了“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旅游新理念,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线索,培植核心旅游品牌。一是打好“两张名片”,即“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都”。二是打造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两圈”展宏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天舒 《政策》2009,(2):19-2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图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人大》2007,(2):I0002-I0003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二次创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省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省政府旅游现场办公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创新旅游开发方式,积极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战略,以大思路,大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1,(11):4-4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十届省政协以来,省工商联围绕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发展鄂西圈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调研,先后在全国和省政协全会上提交大会发言23篇、提案36件,  相似文献   

19.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必将对鄂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作用。作为“湖北旅游大县”之一的五峰,必须抢抓这一重大机遇,优先走发展旅游文化之路,着力打造魅力五峰。  相似文献   

20.
州市     
《创造》2009,(1):26-27
隆冬游成为旅游“热”产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强度宣传促销,高水准管理,最近,迪庆州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政府主导,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全面培育旅游市场,将著名景区景点和有冬季特点的产品等组合包装起来,打造新的冬季旅游品牌,做足冬季“雪”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