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综述了媒体暴力的即时效果和长期影响:媒体暴力对攻击性思维的认知启动效应,媒体暴力的情绪脱敏作用及其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行为影响上就媒体暴力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争议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对相应的理论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2.
暴力电子游戏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玩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青少年攻击性人格增加,并容易诱发攻击性行为发生。具体来说它可以误导青少年的认知模式、唤醒青少年的攻击本能、诱发并强化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教会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方式和改变了青少年大脑的正常生理机能。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暴力电子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工读生74名和普通学生246名为对象,对其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工读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较而言,攻击行为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调节方式虽也是以认知重评为主,但表达抑制多于普通学生,认知重评少于普通学生。(2)攻击行为和自我控制的某些维度有年级显著差异,情绪调节方式年级差异不显著。攻击行为和情绪调节的某些维度有显著性别差异,自我控制性别差异不显著。(3)学生类型、年级、性别在三变量上无交互作用。(4)情绪调节方式影响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某些维度,自我控制在情绪调节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强调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暴力对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和心理、生理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工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在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方面存在差异。和普通生相比工读生对自己通过攻击性行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估计过高,对其后果常常抱有乐观的期待。在这一点上男生常常比女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张一扬 《法制博览》2023,(5):103-10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袭警罪首案频现。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实务人员对袭警罪的暴力袭击行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出现追诉标准过低的情况。暴力袭击是袭警罪构成要素中关键的一环,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本文通过厘清暴力内涵入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条文中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认定袭警罪中暴力行为为硬暴力行为,不包括软暴力行为。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中提出应当以“轻微伤”作为入罪标准,这也是确保在袭警行为过程中不会放纵犯罪抑或是加重刑罚,也符合《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最后对暴力袭击的特点进行总结,认为袭警罪中的暴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突袭性行为,具有主动、突发、针对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所造成的投资失误和市场异像。在分析了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但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够普遍解释各类市场异常现象的理论或模型。本文试图从信息获得及投资者对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大小的角度为财务行为学理论提供一个简单的统一模型。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从网络暴力的内涵、网络暴力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网络暴力的成因以及网络暴力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对网络暴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研究还不够系统,没有出版一本专著;二是对网络暴力的内涵界定不清楚;三是对于网络暴力产生的技术条件研究不够;四是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研究不够;五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次“暴力影视与青少年暴力倾向的相关检验”的实验为契机,对“暴力影视是促使暴力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原因之一”的成见进行了批判分析。并对“暴力影视”做了新的类型学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暴力影视的“分层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3243篇与校园暴力相关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求我国校园暴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结果发现:自1990年来,我国校园暴力研究经历了起步期、稳步上升期和急速发展期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我国校园暴力研究具有政策引导性特征,国家相关部门的持续关注与制度建设是校园暴力研究的重要保障;我国校园暴力研究热点从对国外校园暴力状况和相关干预措施介绍向对国内校园暴力行为与事件、青少年犯罪相关法律问题和校园安全等问题转化,目前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和研究对象丰富化等特征。今后应强化研究方法规范性,进行研究范式转型,推动我国校园暴力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规定》明确指出,当有线索或者证据表明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检察机关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2.
任宏涛 《法制博览》2023,(30):54-5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式各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推陈出新”,为实现对正当竞争主体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理应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适用要求、面临的困境及完善路径进行有效确立,进而为经营者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对此,文章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适用要求切入,探究了一般条款适用面临的种种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条款适用的相关完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司明月 《法制博览》2023,(25):84-86
以日本和法国为代表的域外国家,对“软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非常积极。域外刑法对“软暴力”行为的调整范围很广,规定了众多情形的“软暴力”行为。例如,对“软暴力”犯罪行为,采“立法定性”立法模式,仅以“行为标准”予以定性,无情节、后果等定量要素标准,并保持立法活性,不断扩大犯罪圈;司法定量方面,宽严有度地将罪行分层而设;涉及“软暴力”行为的犯罪,量刑幅度大都偏轻,多属于轻微犯罪,为有效治理此类多发的轻微违法犯罪,日本和法国分别设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和违警罪法院进行专门管辖。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2,(24):14-14
无论社会心理机制是诱使一个人向内攻击,还是向外攻击,都表明它不适合人们在心理上的生存。因此,防止自杀和暴力,被还原到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一命题上。即使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活到现在,大概也无法对现在中国一些人的自杀作出解释—比如不时出现的"自杀秀"、"直播自杀"。这些自杀并不符合"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反常自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日益增多的校园女生暴力通常由日常琐事引发,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聚众性、虐待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容易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青春期女生校园女生暴力的心理特征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内在因素,女生教育的误区、大众媒体中的女性暴力和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则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外在因素。鉴于校园女生暴力独有的特征和成因,对其不仅应当适用普通的校园暴力预防措施,还应从塑造校园女生的"双性化人格"、预防校园女生隐性暴力、规范大众媒体和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普通暴力主要包括轻微暴力和一般暴力,这是基层民警在现场执法工作中遭遇暴力阻碍执行职务中常见的一类暴力对抗行为.从警械使用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规范警械配备、加强实战训练、完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宣传.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连发的五起校园袭击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多的分析可分为微观的个体主义取向和宏观的整体主义两种取向,前者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为代表,后者则以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视角为代表。但这两种视角在解释我国当前校园袭击案之类的反社会行为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引入挫折攻击分析框架,整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校园暴力频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已从国外的校园枪击案蔓延到国内的校园暴力事件,从马加爵杀人案的大学蔓延到“杨不管”事件的中小学,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运用访谈法与文献法,深入剖析了校园暴力的七大类型和暴力学生的八大倾向;深刻分析了校园暴力的成因(学生性格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从三大方面提出了校园暴力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攀云  郭敬伟 《法制博览》2022,(10):125-127
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暴力事件也愈发严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都非常恶劣,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网络暴力,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下,对网络暴力规制的现实问题和完善路径展开了研究,对网络暴力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当前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