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朝霞 《唯实》2008,(7):34-37
在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把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日本、韩国在中国的文化传播相比较,会发现,两者在形式上都属于一种“跨文化”传播,但在本质上又有所不同,是一种同源而异质的现象。对中国来说,必须要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努力建设“文化大国”。  相似文献   

2.
高智瑜  林华 《新视野》2000,(2):59-61
16世纪晚期 ,一位意大利耶稣会士 ,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不远万里东行 ,来到当时西方人几乎一无所知的中华大地 ;他遵循耶稣会开创者的遗训 ,创造性地将其宗旨应用于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之中 ;他在传播天主教义的历史上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利玛窦———东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 ,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独树一帜的第一人。回顾近代史 ,我们知道 ,天主教进入中国之前 ,在向外征服美洲和东方的过程中 ,骑士们自始至终高举着十字架和宝剑 ,依靠的是军事入侵和文化渗透的方式。但是 ,16世纪中叶以后 ,经济危机使欧洲陷入严重…  相似文献   

3.
涂凯宇 《求实》2006,(12):43-45
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与扩大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进行交流时所具有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避免因受单元文化影响而出现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顺利、成功进行的综合能力。提高领导干部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适应性,增进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跨文化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4.
严翅君 《唯实》2001,(3):7-12
开发区的企业大都是,中外人员共同工作,由此导致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应该看到,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哲学问题.对合作伙伴国文化的生疏感、"西方文化普世主义"和中国人盲目的"文化优越感"、文化解释不当等等,都是企业管理中造成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问题的原因.为此,应该确立跨文化管理观念、文化平等观念和文化融合观念,通过异质文化间的平等交流、沟通,达到不同文化问的相互理解、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减少、缓和和妥善解决开发区企业中的跨文化问题,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跨文化研究就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研究成为炙手可热的课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文化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渠道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文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一些文化主体凭借自身携带的信息和资本进行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当然,跨文化研究也有自身的优缺点,跨文化研究虽然可以了解某种特定环境因素对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5月16日,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文化哲学论坛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2009中国文化哲学论  相似文献   

7.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既存在互补和融合,也不乏碰撞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如此。要卓有成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走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中华民族的形式和风格,必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特点,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情感与心理特征。概言之,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也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传播视阈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是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内容作出总体战略规划,努力建立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政治宣传与文化宣传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跨文化传播网络,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曹梦月  王俊 《山西青年》2024,(5):114-11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均着重提到了学生语言文化的掌握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与外语相关的文化课堂已讲授了荆楚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也有着强烈的荆楚文化的学习意愿,但学生荆楚文化英译及跨文化传播能力却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从OBE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外语培养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外语文化教学方式的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策略,助力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陈莉萍 《唯实》2001,(4):14-17
从文化与交际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它们是相互制约的.从交际中言语行为的实现过程来看,交际不是简单地将编码过程与译码过程相加,其中包含着交际者的认知推理.对言语行为的推理离不开认知语境.认知语境的操作是以"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以具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政治色彩的"心理社会表征"作为其表现形式的.清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最有效办法,是揭开社会文化规约背后的隐蔽文化,使交际双方知己知彼,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