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深入探讨了两岸"三通"实现的艰难历程与原因,认为海峡两岸"三通"之所以能够得以基本实现: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贯彻以"三通"方式促进台湾问题解决和以经济促政治政策成功运用的范例;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必然;第三,两岸民众交流是促进两岸"三通"实现的重要动力;第四,是台湾国民党当局调整大陆政策和台湾人民认同和平发展道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实现国有经济控制力与竞争力的"两力结合"是正确理解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而科技创新又是实现国有经济"两力结合"的关键.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社会条件机制、经济利益机制、主体建设机制和中介组织发展机制,就能更好地实现国有经济控制力与竞争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区域轮动发展和阶段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发展观形象而又简略的概括."五个统筹"则是对"两个大局"的具体化,是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贫穷挑战的应对.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是对"两个大局"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一项开拓性、探索性极强的工作.党的十六大修订的党章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明确规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却没有提政治核心作用.根据调查掌握的实际资料,从"政治"、"政治核心"、"政治核心的作用"三个概念的不同内涵.分别论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定位和主要职责,最后得出了"两新"组织党组织应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一样"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着力点是成功实现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而实现这一转化的基本思路是: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专题化,师资队伍专家化,教学体制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观念与中国的普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秋红 《探索》2006,(4):180-182
"程序正义"作为一种理性的法律理念,在西方国家渊源颇深,对西方民众影响甚远,并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吸纳.在中国,程序正义的理念已经通过立法化、司法化逐步确立,但其被接受和认同的深度、广度还不够,因而面临着从官方话语回归于民众法律意识、即民众化的过程,这不仅是中国实现法治目标、与世界法律文化大潮相融而必须正视的一大问题,也应是中国继续实施"普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包含两种层次:一种是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棱心的"原动力"层次:一种是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外部的"外显"层次.这两种层次的精神缺一不可,二者互为依托,统一于"创先争优"的实践之中.第一层次的精神是推动第二层次精神的精神,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实现的载体、以及与实践结合的介体.  相似文献   

8.
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地区之间县域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县域经济的发展资金一般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和要求.推进工业化,必须从县域经济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狠抓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工业经济;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狠抓招商引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扩充经济总量;狠抓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建造平台;要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服务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先富群体"争当"村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显著特点.富人当选"村官",既是农村"先富群体"的新追求,也是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理性选择.标志着村委会干部类型正在由道德权威型向经济能人型转变,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促进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加速农村致富奔小康进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东部地区进行项目对接、地区部门对接、大企业对接、院校所对接的"四个对接"活动,是谋求九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要增强承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选准产业转移的突破点,实现九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羊绍武  冉莹 《山西青年》2022,(3):105-107
大学生"内卷化"问题已成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内卷化"表现为大学生们学业卷绩点、竞赛卷数量、工作卷职位."内卷化"给学生个性成长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也给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冲击.造成大学生"内卷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学校对学生绩效主义的考评方式以及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全面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工作,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认真思考它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是时代先进性的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正确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现实看,既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经济基础巩固和完善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问题.从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看,属人力产权实现条件创造的基本制度建设.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中出现的"两个异化"现象,阉割了两个"毫不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严重削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因而,需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意义,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异化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加速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用先进文化教育公民为目标,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涵盖和囊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三个代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最重要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抵御西方多党制错误思潮的干扰,就必须在政党制度理论上关注两点:一个是破,破除"多党竞争"才是民主政治标准的霸权话语系统和对于竞争性政党制度的迷信;一个是立,确立对坚持和发展中国多党合作政党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同时展现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中的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都离不开先富起来的能人带领.历史和现实把致富能人推向了农村经济发展"领头人"的位置.大胆起用能人当"村官",加快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禹新荣  陈湘舸 《求实》2008,3(2):16-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新的矛盾与困难.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走出一条"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必须走改革这条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着邓小平的所指引的道路,以改革求发展,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括了新中国60年的历史巨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阐发了新中国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深刻总结了新中国60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