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的“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一般不是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而是随心所欲、好高骛远地实施一些具有轰动效应而无实际效益的项目。这种“政绩工程”都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给国家、集体、当地百姓都造成不小的损失。 (一) 那些善于搞所谓“政绩工程”的官员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三板斧: 企业上马“一阵风”,债台高筑。中原某市1990年实施“千村百万工程”,1993年又跃升为“千村千万工程”。按规划,该市3249个行政村,三分之一要“创千万”。为完成这一宏伟计划,该市各级政府一齐上阵,订计划、下指标、压任…  相似文献   

2.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建设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些地方不顾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过度负债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一些城市随意调整城市规划,过量供应土地,盲目大拆大建;一些地方在征用土地、房屋拆迁中降低补偿标准,侵害群众利益等。尽管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采取措施,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是,…  相似文献   

3.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为了获取个人“政绩”,纷纷上马“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人形象地把这种不考虑发展效果而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称作“政绩饥渴症”。医治“政绩饥渴症”,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10,(21):55-58
不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历来为党和政府严令禁止、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不仅浪费大量国有资产,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最近,很多地方的党政领导班子都即将或已完成换届。联系以前换届工作后的一些情况,笔者认为,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定要解决好怎样对待前届“旧事”的问题。新班子上任,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目标,对前任班子的做法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这无可非议。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新上任的领导干部,为了显示新班子的能力、水平和政绩,热衷于搞一些在任期内能见效的“短、平、快”项目,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乱铺摊子,而对前任一些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但未完成的项目或“冷处理”或废弃,致使这些项目变成了“马拉松工程…  相似文献   

6.
新官上任伊始,要取得群众的拥戴,泽及后世,必须要干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时下,一股为“政绩”而“政绩”的浊流已冲淡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始意味。有些“新官”奉行“自己栽树自己乘凉”的哲学,追求“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有的为官一任,只管一任,不管长远。“造福一方”成了只管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不管他方,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地方和国家利益;有的为“政绩”而搞“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斩断经济发展的后劲;有的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投入,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损失;有的“新官”做表面文章,招商会…  相似文献   

7.
近期,半月谈杂志刊登调研文章,认为当前很多地方施政重心悄然改变,政绩考核逐步告别“唯GDP”,而财政蛋糕也更多地蕴含了“民生经济学”,出现了一些富民的新亮点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颁布了《2000年-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纲要》,针对贫困地区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这无疑是一项造福贫困地区的“民心工程”。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农村扶贫工作中有一些“官场作秀”现象。如“数字秀”。有的贫困地区扶贫项目不多,扶贫效益不高,却在汇报总结时大做数字“技术处理”,想办法把人均纯收入加上去,把贫困发生率降下来,以此捞取政绩。又如“工程秀”。一些贫困地区不搞体现贫困群众根本利益、有可持续发展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品工程,却搞一些仅限路边道旁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9.
方未 《中国监察》2009,(3):47-47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从来就勇于为人民利益而献身,为群众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过,眼下有的领导干部不论何事,皆习惯于“为民做主”,甚至异化为“替”民做主。比如,有的地方每年要为老百姓办若干件实事,虽然事先也曾向群众征求意见,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可末了还是“听领导的”,以至有的“实事”办了之后,群众并不满意。再如,有的地方强行拆迁上项目,名日“加快经济和城镇发展”,实则掺杂着领导干部“快出政绩”的初衷,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0.
最近,审计部门通过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决策、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经济规律,绩效不高,亏损严重,甚至酿出腐败问题,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类:一是盲目追求政绩,决策失误,造成项目效益低下。一些地方政府或个人为追求政绩,在项目实施前,不经科学论证,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盲目决策拍板,致使投资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亏损的黑洞。有的地方不顾政府财力,借债建设,不仅使投资项目成本增加,而且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二是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  相似文献   

11.
陈莹莹 《法制与社会》2011,(36):148-149
我国目前房地产调控效果不佳的失灵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地方政府在作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执行者角色时,出于抓住“土地财政”不放和政绩考核取巧的动机对中央的调控举措执行不力的“执行失灵”所致。克服的思路是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征收房产税,为地方政府在现行收入体系中增加替代的稳定收入来源,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财源依赖以及从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人性把握角度着手,将房地产数据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建立问责制,形成制度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运作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已成为诱发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及违反财经纪律等案件的一个重要因素。花样繁多的财务违纪现象——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目前,一些地方原已被人们唾弃的浮夸风又渗透到诸多领域,形式也五花八门。如“弄虚作假定盈亏,移花接木闹翻番,妙笔生花出政绩”,“你吹我也吹,不吹自不吹,吹了不吃亏”、“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不满意”,“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等。一些领导人为达到升迁、提高待遇等目的,千方百计在财务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某县一位领导干部在就职演说中,庄重承诺:本人在任期内,一定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决不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决不给下任留“窟窿”、背“包袱”,诚请大家监督。寥寥数语,博得台下阵阵掌声。“不给下任留‘窟窿’”,体现了这位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也体现了他对事业和下任领导的负责精神,值得击掌赞赏。然而,近年来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求政绩、树形象,不惜花光财政钱,设法借贷银行钱,多方筹措百姓钱,大搞圈地建园(工业园区)、建大楼、建现代广场、建“亮化”城镇等“标志性”工程。上级…  相似文献   

14.
母鸡下了一只蛋,屋里屋外“咯咯蛋”地叫个不停,直到主人撒给它一把米,才停止“报喜”。眼下,我们的一些干部居然也效仿起母鸡来,做了一点事,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在群众面前自吹自擂,到领导跟前邀功请赏,群众讥之为“咯咯蛋”干部。“咯咯蛋”干部喜欢作表面文章、摆花架子。今天一个新口号,明天一个新思路,后天一个新花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咯咯蛋”干部喜欢围着领导转。领导喜欢听汇报,便在材料上大作文章,把芝麻说成西瓜,把…  相似文献   

15.
时下,工作中存在一种现象:某位领导为了建树“政绩”,往往大兴“工程”。诸如“321工程”,即三百亩桔园、二千亩时令菜、一万亩桑树;“一水二路三桥工程”,即沿江河发展水运养殖业、沿公路发展三产建大市场、靠大桥发展旅游建公园;以及“1231程”、“168工程”等等,不胜枚举。 如果这些“工程”果真实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那也确为“政绩”。但某些地方,事实并非如此。某乡镇为了完成上级指令的“花木工程”,硬要农民将田里农作物拔掉,种上花木。结果农民努力完成了任务指标,上级验收合格,自此便不管不问,各种花…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官场秀”,说白了就是担负一定党政领导职务的人搞形式主义。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作秀”歪风呈蔓延之势,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作秀”种种归纳起来,“作秀”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急于表功的“政绩秀”。热衷于搞“政绩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大喜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农村不可以点"代"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乡党委书记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2006年,他们乡准备选择一个群众生活比较富裕、建设规划较好的村庄,集中全乡之力搞好试点。当被问到如何利用“点”来带动“面”,这位干部却语焉不详。在有的乡镇,“后进村”的群众常年喝不上一口干净水,干部们却在讨论选择一个“先进村”开展亮化、美化工程。这位干部之所以语焉不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没有认真想过以点“带”面,而他们想做的是以点“代”面。一些干部为了出政绩、追求轰动效应,就选择一些条件好的村或方便上级检查的村,不惜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个别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身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问题比较突出。他们热衷于“短、平、快”,喜欢马上就“显山露水”,往往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今天比盖高楼大厦,明天争建大道广场,只重视任期内上项目、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漠然视之。这种忽视抓基层、懒得打基础、不为子孙计的“短跑心态”,危害极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从根源上消除。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88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党委、政府就作出“承诺”:不收群众一分钱提留,一切公用事业开支部由镇财政支出。9年来,无论财政多困难,历届党委、政府都不向群众伸手,硬是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让农民“有服务、有保障、无负担”。1996年社会总产值达1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乡镇”,被省科委列为首批科技星火示范乡镇。他们的秘诀何在?干部身上有重担.群众身上无负担。多年来,胜坨镇以让“群众富起来,集体强起来”为目标,转变机关职能,服务群众,对于部“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20.
官商勾结是房地产业潜规则之罪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兵 《法人》2011,(2):25-27
在这个追求GDP点数的时代,通过“土地财政”拉升GDP已经成为地方官员们博取政绩、牟取利益的最重要的手段。隐藏其背后的,是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无处不在的暧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