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却属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任何学科的研究有热门也有冷门,而且冷门研究的成果往往真正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教授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就是这类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程希 《东南亚研究》2005,18(1):73-78
本文指出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对于华侨华人研究日趋关注的现象,认为这主要是由持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认识引起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华侨华人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对于华侨华人"特殊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华侨华人作为移民群体所具有的个案意义,从而引发对移民所具有的"普遍性"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关于华侨华人研究的政治敏感性,并拓宽华侨华人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1927年诞生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是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多、声名最著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门机构,它开辟了中国现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新纪元".关于这一机构的历史沿革,已有的叙述或有讹误与疏略之处.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提出较为清楚准确的表述,以供学者了解暨大校情以及进行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术史回顾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鹏  陈奕平 《东南亚研究》2013,(2):89-92,99
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后,暨南大学紧抓机遇,牵头组建了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华侨华人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重大战略性需求为导向,以涉侨研究与运用的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选取了六大重点发展方向,在华侨华人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菲律宾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其次,从政治认同和社会融合、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华人经济成长、中国新移民等视角,阐述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代表性的成果.再次,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透视支撑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探索促进研究重心与特点变化的深层缘由.最后,提出菲律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先生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了研究;在对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中,他十分强调对华人移民生活背景的分析,从文化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分析是其主要特色。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即中国和移居国的政策对华人移民的影响、华人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认同、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贡献。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华侨华人的具体知识,更主要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7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丛书之十五形式推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引人注目的一件事。该书总凡860页,共计70余万字。单论量而言,就已足见其相当分量,但该书出版的意义显然还不啻如此。“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此言是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用以形容华侨华人分布之广泛和生存力之顽强的常见表述。然而,“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研究”,则可以说是得益于《欧洲华侨华人史》的出版才有更完整的体现。因为,在该书问世之前,国内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加强对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作用,以培育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文化认同进行了理论阐释,接着分析了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结构,最后探讨了新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原因.文章认为,美国、加拿大新华侨华人为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其民族情感是双重的,他们既认同所在国并为所在国效忠,参与所在国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心灵层次上又认同祖籍国的文化,并形成对中华文化深深的情感依恋.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新华侨华人中之所以长期存在,其原因是他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民族认同的情感需要,居住国政治体制的二重性和祖籍国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陈乔之:"献身东南亚研究事业,我无怨无悔" 本刊编辑部:暨南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陈乔之:暨大的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起源于1927年上海时期的暨南大学建立的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当时暨大聚集人才,开展南洋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可以说是开了中国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之先河.抗战期间暨大沦陷,南洋文化事业部停办,人员也失散了,其中一些人到了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学会,继续从事东南亚和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以后来我们跟新加坡南洋学会的联系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发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的传统优势,突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研究特色,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刊从2012年起将大力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栏目建设。具体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