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一刻也挣脱不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双重助推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调节必然要在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中有所折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更是触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衍生物,经历了从经济学教条到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它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2.
论规则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则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深层表现。规则全球化有一个客观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组织 共同推动的,在当前,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末冷战的终结使人类真正步入全球化时代,中国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全球化浪潮。然而正如罗伯特·塞缪尔逊所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尤为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发展,不但向我国的历史传统和固定特性的国家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我国的共同价值观的观念也提出了质疑.民族主义意识对于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内容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我国在民族主义意识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主要来自三个不同的层面,从次国家的层面看我国目前受到了地方分裂主义意识的困扰,地方分裂主义意识的主要表现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从国家间的层面来看,我国民族主义意识的问题主要是国家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不是很明确,以至于很多在国际交往中的问题被打上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在超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民族特性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相互交织与融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使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具体体制层面上日益密切与融合,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和吸收,使“地球村”上的“国际人”普遍关注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命运。1不同经济制度被纳入统一全球经济体系。第一,多元异质主体共同参与世界单一市场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扩及全球的互联网络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同为网络社会成员,超越时空,信息共享。中东欧、俄罗斯等23个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实行以市场…  相似文献   

6.
试论文化全球化及执政党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对全球化的讨论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 ,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所谓全球化 ,从根本上说 ,是指人类从以往各国家、民族、地域之间彼此分隔的封闭状态 ,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 ;具体地说 ,是指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 ,最终使人类活动突破国家、民族和地域的限制 ,使全球成为一个统一的发展整体。它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既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又包含有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有集中化,又有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经济全球化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其迅速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事实。但是,我相信我们低估了它的脆弱性。国际社会必须作出选择,是建立一个由短期利润额驱使的全球市场,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市场;是创造一个使人类 1/5人口陷入饥饿与贫穷的世界,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意识形态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判断执政党建构的意识形态是否成功的一个衡量标准,是社会成员是否从心理上普遍认同意识形态,因此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探求意识形态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心理对于建构意识形态的作用社会心理在社会层面上对客观基础有一种折射作用,执政党在建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可以把社会心理的折射作用融合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它也隐含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冲突和矛盾。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化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地区化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超越国家主权与主权国家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竞争一斗争加剧与合作一协调加强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力量与国家干预的冲突和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济旧秩序与新秩序的冲突和矛盾。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冲突和矛盾,全面、正确地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功能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而制定出既面向世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国际范围内关于全球化的论争达到了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纵向和横向上的拓展所导致的全球不平等、不公正现象越来越突出,全球正义问题凸显。全球正义不仅是当今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也成为整合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冲突的基本线索之一。在当下,全球正义的实现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既不能完全依赖于全球化,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反全球化,而是要依赖于两者的互动,依赖于全球主义者和反全球化者所提出的问题的双重反思。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正题,反全球化是一个反题,那么,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合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价值理想,为促进全球和谐打开了新的认识视野,不啻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正义观,对于整合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冲突、最终促进全球正义的实现具有长期的规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在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绝不是"资本主义化",更不是"西方化"、"美国化",它的历史趋向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早已阐明了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对政治领域影响加深、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交锋的背景下,毫不含糊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我国特有的历史语境决定了我们只能走独具民族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又要与时俱进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公权力真正服务人民,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文化权力,它通过对主流文化“核心”的坚守而为某一政党、组织或社会集团所持有。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在实践层面上,意识形态领导权其实是一个权力问题。传统时期,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借助于政权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潮流中 ,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问题凸显。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 ,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本文剖析了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新变数 ;并提出内外两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是加快国内各项体制改革 ,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二是积极投入全球化进程 ,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是必然的。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种趋势,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文化主权,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全球化”作为超越国家和跨越民族界限的概念,其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方面,所以对它的含义就有不同的理解。由于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国际经济学,是由“一体化”转化而来,所以,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西化,是自由化。实际上,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全球化概念不仅在国际经济学,而且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产生和发展又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因此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延伸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非均衡性 ,经济全球化也就必然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过程。由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历史定位”的差异 ,注定了它们从中分享的利益和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均等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面对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以世界眼光来看待中国与全球的发展问题,在对全球化的认识与把握以及战略决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国际战略意义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构想,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独具特色的全球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在国际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的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不仅标志着一个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性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民族性和地域性迅速减少的过程,而且还意味着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加激荡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对此保持足够的清醒认识,树立积极应对的战略防范意识,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影响,提高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应对水平。 提高国际经济的战略防范意识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潮流和时代趋势,在给当今世界创造出巨大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的同时,必然也给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尤…  相似文献   

19.
应关注全球经济伦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伦理”是目前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愈益引人注目。中国加人WTO后,正愈益迅速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对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不能漠然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贵 《理论探讨》2006,1(2):13-15
全球化态势下国际意识形态的交锋和斗争依然激烈。表面上,西方敌对势力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的渗透和攻击;事实上,只不过是他们变换了手段,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和斗争的基本特点为:意识形态交锋主线的不变性和长期化;意识形态交锋领域的复杂性和扩大化;意识形态斗争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意识形态斗争目的的差异性和全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