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德,二是才。德是指人的品德;才是指人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在领导人才选拔和任用中,德是首要的基本条件。才是一个有优秀品德的领导者成功的资本。领导者的才是其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的统称。这里笔者着重探讨一下领导者应具...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工作,不仅要抓紧,而且要抓好。”如何真正培养选拔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年轻领导干部,在当前工作中,我们务必防止畸重畸轻的现象。一是重才轻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二者不可偏废,有德无才a,难当重任,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但一些部门或单位在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往往重视了年轻干部“才”的一面,忽视了其“…  相似文献   

3.
王奋平 《前进》2004,(9):36-3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尽快建立适合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机制。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这里的“德”即思想品德,“才”即能力本领。“德”与“才”是人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在一般意义上,我们指的人才就是具备某种能力和才干的人。在社会实践中,能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突出的贡献。人才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人才机制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人才管理机制、评价机…  相似文献   

4.
人才,不仅要有“才”,还要有“德”。不论哪个历史时期,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自古以来,国内外都把思想品德看作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我国古代十分重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  相似文献   

5.
用人撷言     
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   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群。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之人。   德才兼备成大事,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无德无才干不成事。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先是好人。   用人,凭实质,论能力,重公论,一把尺子量长短。   用人如器,各取其长。   用人,避“将才”之短,扬“帅才”之长。   用人,就要用那些热爱祖国的“忠才”,为民做事的“干才”,兴邦建业的“命才”,清正廉洁的“仁才”,识时明理…  相似文献   

6.
德才兼备,是用人举贤的标准。德者,兼之以才,则如樯帆纳风,驰骋万里;才者,施之以德,则如行舟添舵,永不迷航。有德无才,于事业无用;有才无德,于事业有害。过去,极“左”思潮下的唯政治论,纵容狂热,袒护愚昧,严重扭曲正确的人才观。现在,我们提倡解放思想,尊重才干,但绝不是忽视政治标准。德,是领导干部的先决条件。当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德的涵义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当今改革开放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罗孝平 《传承》2011,(9):1-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8.
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世纪开端,选拔任用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担负起新的世纪发展历史重任的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坚持德与才的辩证统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才用人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小平同志选拔任用干部思想的核心。当前,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反对“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错误倾向。江泽民总书记最近也指出要加强“德治”,古人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  相似文献   

9.
罗孝平 《传承》2011,(24):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10.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原则。陈云同志讲:“德才兼备,我们更注重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有德天才,是社会上所说的“老好人”,自然难当重任;但有才无德,就如古人所云:“士不信悫(que,诚实)而多智能,替之豺狼也”。是说一个人思想道德不好,则越有才越有危险。同样居高位,做高官,同样有才,孔繁森德才兼备,为官清正廉洁,求真务实,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而名垂青史;而王宝森则有才无德,以权谋私,置党和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11.
党内腐败现象是当前全国人民和党内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党员所深恶痛绝、痛心疾首的,而“用人不公”则又是党内腐政现象中最突出的一个。什么叫“用人不公”?就是用人者公然或隐蔽地违背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方针,不公正、不公道、不公平地使用干部。致使不少有才有德、忧国忧民、工作勤奋的同志被打入另册,得不到提拔重用,而另一些有才无德、有德无才甚至缺德少才的庸碌之辈却青云直上,志得意满,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12.
桑士达 《今日浙江》2006,(14):62-62
荣辱,属于道德范畴,凡人皆有荣辱意识。做人德为先,先贤哲人皆倡导“志于道、据于德”,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孟子则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东汉的王充讲“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北宋的司马光则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王安石亦道“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历史昭告人们,一个具有高尚人品、完美人格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有大德的人,才能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建大功。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的人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问题非同小可,它关乎人的思想品德、民族素质乃至国家形象。不…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领导干部的素质要体现在“德、才、廉、实”四个字上。 德是前提“良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家者多矣。”做官先做人,高尚的品德是领导干部必备素质。除此之外,领导干部的德就是要讲政治,其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否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首要条件。若具备了高尚的政治品德,则工作就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就能在国际风云变幻的纷繁复杂斗争  相似文献   

14.
以德化人     
德,是立身处世的宝中宝。德,是世间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何为德?古代先贤有许多关于德的论述。《礼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道德、品德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根本,而财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仅作为身外之物的财富不能与“德”相比,而且,在精神世界中的其他方面也不能与“德”相比,古人认为:“才而无德谓之奸,勇而无德谓之暴,辩而无德谓之怠,智而无德谓之谲。”吕尚在《文韬》中说:“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在今天,一心为人民服务,诚心解他人之难,即为大德也。…  相似文献   

15.
(一) 中国自古以来关于用人的论著、文章很多,其中议论最集中的就是“德“和“才“的问题,“德才兼备“成为古人衡量人才的一致认可的标准。所谓“德“,指的是良好的品德。包括忧国忧民、服务百姓的思想,清正廉明、克己奉公的品行和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作风等。所谓“才“,指的是学识、才  相似文献   

16.
以德育德,铸造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 一个 ,人的道德水准如何 直接决定着这 ,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 甚至 ,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 因此 做人 。 ,德为先 育人先育德 只有造就有 , 。道德的一代新人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才会发扬光大 我们的精神文明才 ,会注入新鲜活力 教师只有率先垂 。范 注重身教 才能以德育德 铸造 , , ,学生健康人格 才不愧为 人类灵 , “魂的工程师 ”。 一 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 、“ ”导师德建设 确立 执教为民 和 , “ ” 为民而学 的道德方向“ ” 道德…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早年写的《讲堂录》中,对人才、学识、才干及怎样看待人才,都有非常精当的记录。他录道:“才,才者,经济之谓也。才有从学问一方得者,有从阅历一方得者。”这里,首次解释了什么是人才的问题。我理解这个“经济之谓也”是指具有经纶济世的学识和才  相似文献   

18.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原则。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德与才,德居首位,德为才之帅;有才无德,“才”亦可能误入歧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出在“德”上。如何考察评价干部的“德”,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薇 《北京观察》2009,(6):56-57
中国自古有“修身、治国、平天下”之说,从政者个人品德不好,群众怎能相信他们能治国平天下呢?不过,有何机制确保“以德为先”的公正性,而没有潜规则作祟.目前仍是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