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广东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我校专升本工作,深化教育理论学习研究,近期,我校科研处、教务处联合主办了一期“广东公安高等教育理念论坛”,现将八位同志的发言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2.
张连举  马睿 《政法学刊》2003,20(5):53-55
入世不仅使广东公安工作拥有了更为广泛的服务空间,而且推动了广东公安机关自身改革的进程,也拓展广东公安机关与国际间司法交往与合作的机会。但入世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社会治安更加波动,犯罪活动更加突出,文化侵袭更加严重,公安任务更加繁重。广东公安机关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针对性措施,加强公安思想建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素质;加强公安法制建设,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公安作风建设,积极大力推行警务公开。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确保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很快,成绩斐然,作为广东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东公安高等教育怎样,有哪些成绩,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如何发展,这需要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本文将广东公安高等教育放在广东高等教育和全国公安高等教育两个系统中,联系广东的社会发展,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未来,以期认清现状,明确方向,把一个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广东公安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公安人才,为保护广东的繁荣稳定、加强粤港澳三地联系和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首敏 《政法学刊》2005,22(6):105-108
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中,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是:高层次化、高效益、流动性增加、专兼职结合、法制化等。公安高校教师队伍现状不理想,存在着基础较差、结构不合理、培训不力、按照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不够等问题。公安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真正树立人力资源的观念;结合实际,坚持特色、效益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为人才成长与发展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公安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安教育的现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论述了现代警察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公安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建设资金不足是一个客观情况。高校一方面要争取更多的外部资金,另一方面要积极从自身挖掘,践行节约理念。本文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我国高校建设现阶段面临的形势出发,提出了在当前建设节约型大学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解决大学生就业,如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观、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变学历教育为能力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等,从而为大学生就业难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荣英 《法制与社会》2010,(30):185-185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多维度分析我国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首敏 《政法学刊》2003,20(5):82-8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公安高等教育办学时间短、历史积淀少,但是她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很多的共性,因此,公安高校确定办学理念需借鉴国内外普通高校和其他行业院校(如军事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公安工作和公安院校的实际来确定,而且有关公安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继发性研究.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包括许多方面,涉及办学指导思想、高校功能、发展、办学主体、投资渠道、教育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这里,本人就我国几个有关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热点问题,联系公安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 促进公安高校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公安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思考,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公安高校的实际,身体力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公安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公安高校的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公安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公安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警察心理咨询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睿 《政法学刊》2004,21(6):15-17
目前关于警察心理咨询的必要性、重要性研究较多,但是关于警察心理咨询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评价、如何开展等问题的研究较少。由于警察心理问题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心理咨询应当与传统的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在警察队伍中吸收或培养专门人才从事该项工作,同时密切与当地的心理学专家合作,取得支持;警察心理咨询应当很好的完成一般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的辅导与治疗,能够诊断与判别严重心理疾病,及时将之转介,同时给予管理部门关于当事民警精神状况的适当建议,以及针对普遍或有可能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建议管理部门作出预防措施。常规的警察心理保健也成为心理咨询部门的延伸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黎小平 《政法学刊》2004,21(6):13-14
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警察队伍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要高度重视警察心理素 质的培养和提高,帮助他们解决因各种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促进心理品质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何睿 《政法学刊》2005,22(5):124-126
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教育内容不明确,教育重点不清晰,教育体系不健全等困境。为了应对这种现状,首先要明 确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健康合格社会成员和培养心理素质过硬的警务人员。因此要建立以心理学教师为主,联合 学生管理教师和德育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面、线、点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帮助与自我帮助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警察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援朝 《政法学刊》2005,22(2):102-104
警察是高应激、高风险的职业,需要工作主体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目前,在职警官和警察院校学员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警察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应该对警察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易星 《政法学刊》2011,28(1):125-128
新生教育是公安院校图书馆每年的一项常规而重要的工作,新形势给公安院校图书馆新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提高教育效果,图书馆必须大胆探索,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8日,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导论证的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同时被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增设为一级学科,这在我国公安教育史上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盛事,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为了加强公安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公安学整个学科建设来说,公安学基础理论是所有公安学科的基础和基石,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公安学其他学科建设的成败。因此,研究公安学基础理论具有非常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才强国是国际趋势。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警战略要建立完善的公安人才结构;发挥学习型公安组织 的“孵化器”作用;要留得住人才;反对人才工作上的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深化公安教育改革;加强党政领导;实施人才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18.
周茜蓉  颜卫青 《政法学刊》2011,28(5):99-104
政治建警,即公安政治建设,它如何从"务虚"向"务实"转变,其关键在于重新认识政治建警,"忠诚"教育作为政治建警的一个重要维度并不原始和基本,以政治关系为基础,"嵌入"政治体系才是政治建警的关键和核心。政治体系既有逻辑构成,也有历史情境。政治建警既要融入政治体系的一般构成,又要面对当代历史情境。"嵌入"政治体系既可以实现"忠诚",又可以切实提高警察制度能力。这是政治建警的正轨。  相似文献   

19.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01,18(6):73-76
警察摄影是指警察用照相机拍摄与警务工作相关的影像的过程和以警察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警察摄影按题材可以分为警察实用摄影、警察新闻摄影、警察艺术摄影和警察纪实摄影四大类。当前我国的警察摄影主要以警察实用摄影为主,对警察新闻、艺术、纪实摄影长期以来缺乏较为系统地理论研究和摄影教育。这是我国警察摄影教育中的一大盲区。警察摄影应该是全方位的警察摄影,警察摄影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摄影教育。警察摄影理论的完备应该成为警察摄影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in policing and, therefore, in pol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widely acknowledged. Nonetheless, disagreement often exists about the ways in which police ethics subjects should be taught and who should teach them. In this paper, three areas of debate will be critiqued, with the aim of arriving at principled responses to the underlying issues. The first issue will be whether police ethics subjects should include any ethical theory and, if so, to what extent. Related to this, but also a distinct issue in itself, i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standalone police ethics subjects should be valued over dispersing ethics learning throughout a police curriculum (e.g. as a ‘golden thread‘ running through every subject). Finally, the question of who should teach police ethics subjects will be considered. Here, the issues largely revolve around the relevant significance of philosophical expertise, knowledge and critical analysis as compared to policing expertise. Importantly, the principled response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will not only be theoretically sound. They will also take account of the real-world conditions in which many police ethics subjects are delivered, particularly situations where agreements in place require police ethics subjects to be taught by both police officers and acade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