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并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虽然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 ,一些流派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些流派已经淡化了其社会主义传统和观点 ,但仍有众多社会主义流派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当前国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对社会主义的预设中 ,均提出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思想观点 ,只有认真吸取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的积极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理论创新 ,从而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 ,步向振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上日程。探寻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必须立足现实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反思历史发展、体现时代精神、面向未来发展趋向,在坚持人类普遍价值、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尊重、公正、人本、富强、和谐。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与本质属性,它屏弃了仅仅从矛盾、斗争的特性上认识社会主义的简单化思维,仅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某一方面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极端化思维,仅仅从原则意义上对社会主义加以把握的抽象化思维,仅仅从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僵化思维,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打开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共进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广大人民和谐人格塑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主义和谐人格理当包括与胡锦涛同志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相适应的具体规定性,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知识、能力和价值取向,公平正义观及其实践能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诚信友爱的理念和履行,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四个尊重”的品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超循环理念和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也可以按照疏解—升华、内化—外化的路径塑造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消灭了剥削、两极分化不明显的社会,也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和谐世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外交领域,实际上,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域研究和谐世界涉及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和谐世界新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在与国际环境的互动上,采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二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现行国际体系中践行共建和谐世界的问题;三是外促和谐世界与内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和谐的发展又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性状态,应该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具有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奉行互利主义行为准则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一要弘扬互利主义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所代表的首先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是资本控制着社会经济权利,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私有制的比重日渐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探讨应突破传统的"所有制决定论"的束缚,更多地立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立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予以科学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谐社会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与人们社会活动需求之间和谐关系,更要使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法律法制发展与自然、人类相和谐,社会发展内部环境的和谐等等一些列问题,要想使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有进展有效果,就必须强调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社会建设规范、社会行为规范的中工具,有了健全的法制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可以更有导向。  相似文献   

10.
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体现三方面要求,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反映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不断发展的实践历程和根植于中国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具有现实指导性。按照这样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可概括为"人本、平等、互助、和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有一般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又有其特定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中外和谐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世界优秀文化的和谐共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立伟 《工会博览》2011,(9):148-1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将为社会构建一道安全网,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避免差距过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这进一步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上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属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了很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断吸收,使中国社会主义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吸收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该传承的部分,一方面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初步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构想,即民主自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公平公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时俱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的过程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又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国际共运中长期强调"国际联合"和"统一性"的传统发展战略实行调整和转变,从而形成了新的强调"独立自主"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战略又有了重要的新发展,集中表现为:对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外实行"和谐外交",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国家、民族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为价值出发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古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意识形态斗争以全新的形式进行着的时代展开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性与创造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人本性与人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在,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的结果。通过对我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对"和谐"的解读、手段的运用、维系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加以比较,一方面,对我党和谐观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展现我党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上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比较为我国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晶  周婷  方卉 《工会博览》2009,(1):109-111
采启超的社会主义观来源于对欧美国家的直接观感、进化论的信仰.乃师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及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反对在中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主张先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再发展社会主义。梁氏是站在社会改良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主义,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对发展社会主义的看法,则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曲折推进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实践的绩效。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化发展为“全面、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思想则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推向更新、更高的层次。但这决不是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终结,它仍有进一步递升的空间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