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刑讯逼供的三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我国刑事司法中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症。本文全面分析了刑讯逼供的思想、价值、制度及实践根源 ,深入探讨了刑讯逼供对刑事诉讼安全、自由和效率 (效益 )三项价值及现行司法制度威信的损害 ,最后系统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理论和实践对策。这对于我国从立法和实践层面上全面预防和消除刑讯逼供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刑讯逼供:对根源,危害与对策的三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是我国刑事司法中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症。本文全面分析了刑讯逼供的思想、价值、制度及实践根源 ,深入探讨了刑讯逼供对刑事诉讼安全、自由和效率(效益)三项价值及现行司法制度威信的损害 ,最后系统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理论和实践对策。这对于我国从立法和实践层面上全面预防和消除刑讯逼供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成为长期困扰司法界的难题。造成刑讯逼供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积淀在民族意识和民族心理之中产生的文化惯性,以及制度缺陷和领导者的偏好是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遏制刑讯逼供,应当从转变思想观念、制度创新入手,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方式,设计最优的刑事诉讼模式,为创建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是一种为现代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所严格禁止的审讯方式,它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危害司法制度及民主法治建设。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却屡禁不止,成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大毒瘤和痼疾。刑讯逼供是特定角色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现,口供对案件的重要作用等均是刑讯逼供久禁不绝的根源。我国应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明确无罪推定原则,通过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对刑讯逼供案件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等途径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5.
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法学家沈家本在20世纪初指出:“刑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诉讼不备,即良民亦罹其害。”人类社会虽几经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司法制度的革命,但刑讯逼供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有效打击犯罪,注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预防、减少乃至杜绝刑讯逼供,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刑讯逼供的危害;二、刑讯逼供的成因;三、遏制刑讯逼供的措施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拷讯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拷讯 (即刑讯逼供 )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介绍了历代法律对拷讯制度的规定 ,分析了拷讯制度的特点及成因 ,在此基础上探讨古代拷讯对现代司法体制的影响并提出了从立法上消除刑讯逼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试图通过举证责任倒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录音录像规则、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等制度遏制刑讯逼供。就刑讯逼供的遏制而言,需要明确的是,同一刑讯逼供行为,既可以是实体法中的证明对象,也可以是程序法中的证明对象;在作为不同性质的证明对象时,在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方面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取证方式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具有文化的属性.从中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刑讯逼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发展轨迹.然而,发生在当代中国一起起由于刑讯逼供产生的冤假错案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良性的法律文化氛围建设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应该是遏制刑讯逼供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焕然 《工会论坛》2015,(2):115-117
我国古代刑讯逼供长期存在。在司法制度尚不健全、法律规定尚不完善、个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司法官吏审判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本着快速结案的原则,通过刑讯逼取犯人口供,往往成为官吏审判方式。犯人往往是受尽折磨,屈打成招。从刑讯制度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刑讯制度的长期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刑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对于当事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证,有利于预防刑讯逼供等非法取得口供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与进步。本文将从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为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是对人权的践踏、法制的破坏。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刑诉法的修订在遏制刑讯逼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压缩刑讯逼供生存的空间,加大刑讯逼供的风险。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审讯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刑讯逼供的惩罚力度,也是遏制刑讯逼供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又称沉默权,是当今刑事司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对于沉默权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状况作了简要地回顾,阐述了沉默权对维护被告人权益的内在要求以及我国确立沉默权原则所应解决的反对刑讯逼供、正确认识举证责任和无罪推定原则、加强侦查的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关系等方面问题,提出我国确立沉默权原则采取“不同对象、两种制度”的渐进式阶段实施设想,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对于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内容的探讨还不多.尤其是在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含义的界定上。人们往往根据自身对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来探讨其内容,导致关于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很不统一的局面。根据联合国少年刑事司法准则以及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已经确立了四大基本原则:“双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减少司法干预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根源,有思想认识、价值、制度、实践等方面的原因所致。革除刑讯逼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从消除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根源、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提高公安、司法工作的技术质量、强化对刑讯逼供的查处力度等方面有效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同 ,因此 ,少年犯罪的定义、统计及少年司法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如何预防少年犯罪 ,如何处理少年犯罪 ,如何科学地建立和运用少年司法制度 ,却是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日本在立法和实践上少年司法制度均较完备 ,相对而言 ,中国却需要专门立法 ,进一步使少年司法制度正规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刑讯逼供的防范应从刑讯逼供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寻找出路.在法庭审判中,应当确立对刑讯逼供事实的附带性审查程序,被告承担初始推进性(程序启动)的举证责任,控诉方承担刑讯逼供事实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在刑讯逼供类犯罪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刑讯逼供事实不存在的举证责任.此外,刑讯逼供的防范还需辅以一系列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7.
能否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不仅是反映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立法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评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立法得失的一个关键问题。要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必须完善相关诉讼制度和证据规则,使通过刑讯逼供得到的证据没有法律效力,使讯问人不敢、不能实施刑讯逼供。在目前提出的众多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的措施中,改善羁押和讯问制度是最实际、最经济和最迫切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刑讯逼供行为由来已久,对于案件的侦查人员而言,刑讯逼供俨然成为一种法律明令禁止、司法实践中屡禁不止的行为选择。对刑讯逼供行为在制度中的应然与实际司法过程中的实然相互冲突的逻辑进行探讨,挖掘刑讯逼供行为难以根治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前瞻性预防警务、高科技的破案手段和取消口供的证据之王地位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刑讯逼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是分析刑讯逼供成因和控制对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刑讯逼供在心理学视野中的成因主要包括:归因偏差、冲突情境、学习模仿、人格缺陷和角色冲突等五个方面。刑讯逼供这一侵犯性人格特质是先天和后天习得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结合后天与刑讯逼供动机形成之间的紧密关联性,控制刑讯逼供可以确保和运用提高侦查讯问工作专业化程度、树立依法讯问楷模、严格查处和惩罚刑讯逼供行为人、加强法律教育和讯问业务技能培训等心理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公安部遏制刑讯逼供的内部管理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并加以深入剖析,对于全方位、更有力地遏制公安机关的刑讯逼供行为大有裨益.在遏制刑讯逼供问题上,我国公安机关最高主管部门大有可为之空间,其作为力度之大小,关系到遏制刑讯逼供行为的最终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