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另一重视角--近代以来英美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学人王国维先生尝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1〕 这话说的虽然是文学写作 ,但其他学术研究大抵也有着相同的道理。我们炎黄子孙 ,生于斯、长于斯 ,要研究自己的文物典籍 ,入乎其内应当不会太难。可是要让我们完全超脱出来 ,摆脱各种感情上的瓜葛 ,俯视高瞻 ,那就不是件易事了。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所在。相反 ,欧西人士 ,与我们远隔重洋 ,容易超脱 ;文化背景迥异 ,观察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明初重典考》,是由杨一凡同志撰写、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部研究明初法律制度的专著。关于明初法律,沈家本先生在《重刻明律序》中曾说:“太祖惩元之时法度纵施,刑用重典,故明律往往重于唐,其《大诰》、诸峻令尤出乎其外。”(《寄簃文存》卷六)沈氏的这一看法是正确的。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3.
[原文]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皆是术也。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19,(6):135-146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的重心是将国企改造为独立自主的竞争主体。但是,当国企以一个"正常的"竞争者的角色进入市场以后,其凭借监管、税收、融资等倾斜性政策而攫取竞争优势,会对私企产生"挤出效应";在国际层面,竞争中性成为西方国家继国家安全审查之后限制国企对外投资的新工具。国企改革引入竞争中性能妥适解决上述"内忧外患"。我国引入竞争中性应通察发达经济体、尤其是倚重国企的新兴经济体的经验与教训,坚持以所有制中立为前提,采取嵌入式和渐进式的改革进路,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推广中国方案,积极参与竞争中性国际规则的再造。具体路径上,应秉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方法论,从国企内部结构优化和外部竞争环境塑造两方面推进竞争中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王峻 《法制与经济》2008,(11):32-34
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初入都城长安时曾领受过一句教诲,“长安居,大不易”,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如今京城疯了一样上涨的房价,令多少人不得不为之摧眉折腰,愁肠百结。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来平抑房价,以图让“居者有其屋”。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之事小乎大乎 ?谓之小者曰 :离婚乃男女情变 ,而男女之情自古未知为何物 ,故变幻无常其实寻常 ,于是不足为训。谓之大者曰 :婚姻虽为男女私情 ,但合之为情 ,离之为变 ,合乃社会安详之基 ,离则社会躁乱之由 ;况男女结合 ,实阴阳结合 ,男女离异 ,实阴阳裂变 ,而阴阳之变自古为天地之变。是所以离婚事之大莫有其上者 ,于社会稳定发展之影响亦潜移默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情民风变异凡人都有觉察 ,然其中阴阳离合裂变 ,未必人人皆知。田岚之文 ,小中寓大 ,取之于万千男女 ,教之于社会众生。述其前因 ,明其后果 ,引世人警醒 ,令男女为训。更能佐以个案资料统计论证 ,并兼传离合情理之用和法律之规 ,最终引出制度设置一己之见。窃以为此文要义不在男女之事 ,而是社会之事 ,法治之事 ,因其为阴阳之事 ,故又是天地常事大事。故以其大而荐之于读者。  相似文献   

7.
杨忠明 《检察风云》2013,(21):92-95
苏东坡《定风波》词云:“竹杖芒靯轻胜马”,意喻手杖作为老人行动护身之具,且自刻别有新意的“杖铭”错以自警:“于乎危,于忿是,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  相似文献   

8.
任平  郭胜 《公民与法治》2009,(10):46-46
项羽垓下被围以致丢掉脑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在突围后一农夫给指错路,耽误了时间,使汉军追及之,却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史载,“十二月(公元前202年),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安营扎寨);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警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泪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相似文献   

9.
“乡原,德之贼也”语出《论语·阳货》。什么是乡原?朱熹说:“乡原,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夫子以其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以为德之贼而深恶之。”说得再简明一点,乡原就是老好人,好好先生,两面讨好、见风使舵、和稀泥的高手。这种人在社会上兜得转,吃得开,原因在于他们的言行始终迎合一般人(乡人)的口味,故与世沉浮,得心应手。但在孔子看来,乡原没有理想,玩世不恭,于世无补,所以孔子警醒世人不要受乡原“似德非德”的欺骗。当前,“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正在各级深入开展。这一教…  相似文献   

10.
还要讲“慎独”林博斌“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莫观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做人之道理是时时刻刻不能背弃的,……(如果有不好的念头或行为)尽管很隐蔽,但没有不表现出来的;尽管很细微,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孙中山《民权初步》序A:只要严格遵守程序,就能保证结果。B:那要首先保证程序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梅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花之以花作为审美对象是魏晋以来的事。南朝诗人或感言闺怨,或力构形似。入唐后梅花成了文人自主抒情的意象。中唐以来咏梅之作渐繁,睹物感伤逐步发展到审美赞赏,梅花的人格象征意义于是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宋代士大夫司法活动中的人文主义批判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宋代士大夫司法活动中的人文主义批判之精神陈景良“士志于道”本是儒学的一个悠久传统。孔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①宋之士大夫生活于忧患之际,奋起于汉唐之后,绍先圣之道统,承陈、范之素志。②“言...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西行15公里许,大青山松林深处,白石沟生态园中,蒙古包前广场西南角,有块白色巨石,高1.5米以上,周边8米有余,慕名而来观尝者不绝于途。或曰:白石沟碎石满川,何对此石情有独钟?其必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也。余推其来历,疑为飞来之石。虽非女娲炼就,定为天地孕育。它为近旁流淌的白石河增加了些许春色,也为这原本的清凉胜境平添了几分诗意。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5日上午10时许,王某(男,53岁,单身)窜至同村夏某某(女,19岁,痴呆)的家中,欲对其进行强奸,被夏某某的母亲返家时发现,当时夏某某仰卧在自家卧室的床上,下身衣服推至膝盖处,腹部及会阴部外露,王某站立于床侧,下身所穿的长裤纽扣已解开。故夏母报警,并在村民的协助下,将王某扭送至公安机关,该王拒不承认犯罪事实。立即对受害人夏某某进行活体检查发现其外阴部稍红肿,右侧大阴唇内面有一长1.8cm的划伤,有血痂附着,处女膜未见异常。随后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身体进行了详细检查,在其右手食指指甲缝隙内发现少量暗红色斑迹,用纱线提取晾干后备检。  相似文献   

16.
李琛 《科技与法律》2004,(1):J001-J001
此法题别裁第一回也。“别裁”云者,非“别出心裁”之自夸,实与“正论”相对,属不登大雅、难入正殿之言。所记之事,皆为执教之时不忍以“良药苦口”以劝学,故尔点缀之零星闲谈,有“糖衣”之功,用一“裁”字颇为相宜。片言琐论,难成正果;敝帚自珍,鸡肋不弃。幸得《科技与法律》杂志社王曙光先生之勉,将“无才可  相似文献   

17.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包括初查)过程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获案件,追回经济损失并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是每一个指挥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进一步阐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把战争取胜分为四个等级:慎谋能断而制教于未战之前是上策;施离间计而陷敌于孤立无援是中策;兵戈相见,进行野战是下策;攻城战则是下下策。笔者认为,侦破贪污贿赂案件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四个等次,即:…  相似文献   

18.
李因笃的思路是进一步将师法对象追溯到《诗经》,主张学诗必本乎三百篇 ,“学三百而得苏李 ,学苏李而得曹阮鲍谢 ,学曹阮鲍谢而得开元天宝诸公 ,是真能学者矣。是故湛于三百而后为苏李 ,学苏李未能为苏李也”。以此类推 ,“溯洄从之 ,必自三百 ,所谓登山而诣其极 ,道水而穷其源也 ;溯流从之 ,必自盛唐。否则欲入而闭之门 ,升高而去其梯 ,恶乎可 ?”(《许伯子茁斋诗序》[5] (卷 1) )这虽是“学其上 ,仅得其中”(《沧浪诗话·诗辨》)的老生常谈 ,但对格调派“诗必盛唐”的诗学观念却是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取材于《选》”的介入 ,不仅大大拓宽…  相似文献   

19.
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初入都城长安时曾领受过一句教诲,长安居,大不易,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如今京城疯了一样上涨的房价,令多少人不得不为之摧眉折腰,愁肠百结。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来平抑房价,以图让居者有其屋。然而,为了区区一套住房而奔波奋斗的人们,何曾想到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居然在开发国有资产的房地产项目时,把整个的房地产项目据为已有,侵吞了8000余万元的  相似文献   

20.
鲍照为南朝刘宋时的杰出诗人,由于他“才秀人微,史不立传”,故生平事迹,多有湮没。其生年亦无明确记载,各家于此颇有歧说。近人吴丕绩著《鲍照年谱》曾依陈沆《诗比兴笺》说,以为鲍照《拟行路难·中庭五株桃》篇乃元嘉元年(四二四)为伤庐陵王刘义真之死而作,又据《拟行路难》末首,以其作是诗时年二十,故断鲍照生于晋安帝义熙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