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光指出,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基于应对碳基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又称之为“化石能源”)所引发的气候变暖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倡导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来替代碳基能源消耗、提高能源高效利用的新兴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一词成为了2010年中国“两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或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 ,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这个命题中 ,“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 ,“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指的是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其中理论、观念、制度、管理、分配创新可称之为“软件”创新 ,而技术创新则是“硬件”创新。企业创新由于受当今社会环境的制约 ,首先应该是“软件”创新 ,即理论、观念、制度、管理以及分配的创新。只要解决好了“软件”创新 ,…  相似文献   

4.
张晓林 《发展论坛》2001,(10):27-29
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江泽民同志尖锐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它不仅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官僚主义滋生的根源,同时也警示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流行于社会生活中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从词语学上很难找到渊源,大致是从“金本位”的概念引申而来的。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金钱为本,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而“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5.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发展论坛》2001,(2):60-61
一、什么是创新   目前,我国对创新的理解比较宽泛,相当于创造一词,认为创新就是创造一个新东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最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创新一词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从外延看,创新范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一种新产品,即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四是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五是建立一种新的工业组织。概言之,创新就是科学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6.
数字     
《党课》2007,(4):122-122
现在,人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其实,“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一个“木”字旁呢?  相似文献   

7.
<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变革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社会理想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什么是旧社会、什么是新社会、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变革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概念内核上,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新社会”与“旧社会”概念的认知经历了从碎片化认知、到以“人”为概念核心、再到以“社会”维度为概念核心的转变;在概念范畴上,经历了从表象化认知社会现象、到聚焦社会价值与社会建设、再到着眼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的转向。总体而言,“新社会”与“旧社会”概念的形塑过程发轫于早期共产主义者对民生疾苦的本真同情,受到社会改造思潮宏大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最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得以完成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8.
数字     
《党课》2007,(5):122-122
现在.人们一般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之为“楷模”。其实,“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那么.为什么“楷模”两个字都有一个“木”字旁呢?  相似文献   

9.
“官本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从词语学上很难找到渊源,可能大致是从”金本位”的概念引申而来的。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金钱为本,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而“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就是说,把“做官”看作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评判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意识从来都是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行为源于意识,意识引导行为。作为意识的“官本位”,不会、也不可能仅仅滞留和局限于“观念王国”,而是…  相似文献   

10.
乔榛 《奋斗》2022,(10):59-61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创新龙江”“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黑龙江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找准创新着力点,激活黑龙江振兴发展新动能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引领这一过程的必须是创新。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求,黑龙江省用技术创新打通一系列发展堵点,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一词,目前在国外用得相当广泛,与材料、能源一起被并列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甚至有人把当今人类社会称之为“信息社会”。近几年来此词在我国也流行起来。但究竟什么是“信息”?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如控制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说: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内容的名称。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大创新活动。什么是三大创新?技术创新是国际通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中国把“失业”这个概念专门用于描述和研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业情况,并且坚信失业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应存在失业现象的。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和人民曾经那么真诚而坚定地为消灭失业而战,把消灭失业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把是否存在失业作为衡量姓“社”姓“资”的标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端着铁饭碗,坐着铁交椅,拿着铁工资,吃着大锅饭,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更多的所谓“公平”,而在物质生产上却失去了更高的效率,结果是最美好的理想成为海市蜃楼,甚至酿成了最难以吞咽的苦果,以至于“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也成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有些人害了“恐资病”,一听见“失业”这个词,就条件反射,头脑中直接反应的只是“资本主义”。对于我国城镇青年没有工作的现象则称之为“待业”,而不是“失业”。“待业”这  相似文献   

14.
一、创新与技术创新 何为“创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本上是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创新”的含义包括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及革新。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诸如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以及文化艺术等各类创新。人类历史能得以发展,就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组织等各方面不断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服务创新理论 为研究服务创新,首先必须对其内涵进行界定。“服务创新”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所谓宽泛,是指服务创新活动发生的范畴不只局限于服务业本身,其他产业和部分中同样大量出现。服务创新发生的范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服务业;制造业工业;非营利性的公共(公益)部门或组织。认识这点对理解服务创新的本质以及提升服务创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服务创新概念进行界定。从广义上讲,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与活动。  相似文献   

16.
纪宝成于1999年11月2日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不能按照企业经营方式、运作机制来办教育。教育称作产业,不过是产业这个概念的泛化,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产业,与工农业的产业有很大区别,教育具有商品属性和私人产品的特点,同时,教育作为社会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主要表现在教育消费的结果,不仅对本人有利,而且对社会有利,它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公益性,是准公共产品,如果把教育当作盈利的事业,这是一种谬误,不是什么解放思想。另外,教育具有“教化”的功能,对形成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大作用,对人类文明的积累、传承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切都决定了它不能像私人产品一样产业化、市场化。把教育产业化,办成盈利事业,势必危及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危及“四有”新人的培养,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是事关原则的大问题。简单地把教育纳入产业化轨道,就是忘掉了教育的特性和特点,把教育引向歧途。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吉沐平 《党课》2009,(1):66-66
江苏宝胜集团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特点,坚持“四个创新”,提升了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一是创新活动载体,始终把党员思想上存在的“热点”和“疑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与发展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技术创新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一百年前的人们很难预见的,这不仅是因为技术本身日新月异,而且因为科学与技术之间以及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相互推动,为促进技术创新而构建的社会化创新体制也日趋完善。探讨这一百年来技术创新与发展规律,无论对我们理解20世纪技术进步,还是对选择新世纪的技术创新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的本质与特征。技术本质上并不是科学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是“人类在与自然彼此相互作用时,用来扩展他们肌肉、感觉和智慧的一切手段与方法———在创造文化价值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涵 《党课》2007,(3):30-31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党风”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在党的建设中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并且形成了一套党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