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为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有些人早就有不廉洁行为了,但得到提拔和重用.社会上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虽然"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干部是极少数,但影响很坏,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组织工作的声誉,必须下大气力,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些干部早就为政不廉,仍在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环节时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其中少数人继续得到提拔重用。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带病上岗”。为什么不廉洁的干部在提拔使用时没有被过滤剔除出来,反而“带病上岗”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地方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用人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急于改变落后现状,在用人上片面强调大胆起用能干“大事业”、“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干部,而对干部的“德”重视和考察不够,把一些虽然能力较强,但政治素质差,思想作风有问题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干部考察…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六条措施。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意见》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干部“带病提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别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用人凭个人好恶,不坚持原则,千方百计提拔群众早有议论和反映的干部;有的是…  相似文献   

4.
干部“带病上岗”是某些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干部“带病上岗”有其前期症状,其病因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庇护有关,也与干部选拔评估失准及监督不到位等有关。预防干部“带病上岗”,一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实行干部财产公开制;二要加强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的基本准则。认真学习宣传好《条例》,提高贯彻执行《条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的重要前提。乐都县委在按照《条例》要求,强化监督,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选用干部必须“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这进一步论证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应该自觉“把德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这一命题。坚持这一命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要求:在干部德与才的考量上要首先看德,在干部才能相当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德行更高者,在干部才德都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让群众最后裁决,杜绝在“德”上有大问题的干部“带病提拔”,防止“德”上出了大问题的干部“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媒体披露了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例,其中不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问题”新发现,刚刚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就“东窗事发”,即所谓“带病提拔”。之所以出现“带病提拔”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病”情隐蔽性强。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干部交往手段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宣城市,“带病”的干部如果被提拔,将有“连坐”等着你——如果发现干部提拔前就有严重问题,则初始提名责任人也将被追究责任。遏止干部“带病上岗”,这个办法如果执行起来不打折扣,应该有效。  相似文献   

9.
林利育 《党建》2009,(6):41-4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基层党委,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三个坚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坚决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的六项措施”,进一步加强把好用人关口。实行监督关口前移,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等问题的发生,近日,阜阳市出台了《关于对拟确定考察对象人选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各级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对拟确定为考察对象的人选,组织(人事)部门在实施考察前,  相似文献   

11.
信息长廊     
“五要五不”倡导网络文明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是按照中央确立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大力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的重要举措。警惕干部“带病”上岗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最近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片面强调才能、重才轻德,忽视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有的干部“带病”上岗,刚刚提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从一些落马的腐败分子身上集中地暴露出一个组织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问题。这说明,一方面,一些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对干部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防止“带病提拔”现象出现,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前发现“带病”的官员。作为干部管理和干部监督部门,必须在日常工作和干部考察过程中加强对干部是否“带病”的甄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抓早抓小,基础在下面。要上下联动,把问题化解在地市和县一级,有效防止‘带病提拔’。”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2,(5):60-60
上海市建立拟提任领导干部(人员)个人重大事项专项申报及审核制度,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15.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干部任用考察中,认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让拟任人选过一过“纪律检查关”非常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党建动态     
《江淮》2006,(10)
绩溪县:干部提拔须过『五关』近年来,绩溪县坚持干部提拔必须过“五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一是提名关。无论是个人举荐,还是组织推荐提名干部人选,都一律实行书面推荐提名,明确初始提名责任人及其承担的相关责任。在考察时和提拔使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党委(党组)认真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少数地方和单位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行为和“带病提拔”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切实防止和纠正考察失责、‘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解决“带病提拔”是强化“带病提拔”责任追究。分析目前“带病提拔”责任追究存在的难点及其原因,寻求强化“带病提拔”责任追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5,(11):21-21
江苏省淮安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选拔干部,严防干部“带病上岗”。他们在于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认真把好五个环节:一是考察问“病”。把廉洁自律情况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位访谈对象必须对考察对象廉洁自律方面作出评价。二是会前查“病”。干部任用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前,市委组织部将方案涉及人员名单,特别是拟提拔人员名单交由纪检监察部门把关,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霍邱县委加大领导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实施干部行为作风专项测评,并把专项测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较好地落实了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逆向思维,科学设定专项测评内容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切实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县委前移监督关口,积极探索准确掌握干部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2001年开始,结合县直、乡镇领导班子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和干部年度考察,通过召开群众评议测评会议,征求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组…  相似文献   

20.
曹广琦 《学习论坛》2003,(12):22-23
一、任期监督与任前监督把关相结合 ,防止“带病执政”  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任期期间 ,逐步走上腐败的歧途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任前的把关上缺乏应有的监督力度 ,比如推荐不准 ,考察失误 ,任用程序不严等 ,致使一些动机不纯、素质不高、作风有问题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而这些人在任期期内 ,又不注意学习、加强世界观的改造 ,“带病执政”期间 ,就会逐渐暴露出原有的毛病 ,而且有增无减 ,愈发严重。尽管任期监督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往往是为时已晚。因此 ,对干部的监督工作应当从源头就开始进行“过滤” ,坚持把好标准关、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