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苏珊·洛里·帕克斯凭借《强者/弱者》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戏剧家,成为当今美国非裔戏剧的领军人物。在这部获奖作品中,她通过黑人兄弟俩的叙述,刻画了新世纪里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群像,深刻揭示出处于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权双重统治、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本文以帕克斯戏剧《强者/弱者》中的黑人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女性身体为研究视角,全面考察该作品中所反映出的黑人女性的三种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纪萍 《青年论坛》2009,(6):130-132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而且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在文化层面上体现了黑人文学的独特审美观点,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而且小说在关注主人公珍妮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人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由此指出黑人文化是黑人民众的根,是黑人重获自信、进行自我身份重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著名长篇小说《去吧,摩西》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鼎盛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全面、真实反映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白人、黑人和大自然三者之间微妙关系的佳作。小说中的七个故事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牙买加出生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英国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其人及其著述(如《监控危机》《最小的自我》《英国黑人》《艰难的复兴之路》等)的披露,记叙了霍尔因殖民种族主义制度而形成"流散知识分子"的缘由,以及霍尔在英国成为新左派的阅历及其主要学术理论路数。霍尔对后殖民主义制度下移民现状等问题的揭示,反映出加勒比、美国和欧洲地区的"黑色大西洋"共同体之间的复杂关系,黑人群体和"道德恐慌"之间不断升级的剑拔弩张的关系,其根源是对英国社会更为深远的危机的反应,即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和"社会权威"失败的危机。霍尔在重新定位自己在加勒比生活中的角色的同时也努力应对着过渡时期特殊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李嵘剑  孟庆娟 《前沿》2013,(22):159-160
20世纪的黑人女性文学经历了三次高潮.在此期间,对于黑人女性的身份解读是其主要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以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等为视角,对黑人女性文学批评及黑人女性身份进行了剖析,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音乐     
《Reach Out欢乐通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主题曲词曲:John Williams演唱:Lionel Richie这一年是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所以这是中国人最早昕到的奥运歌曲.也是当时世界最畅销的单曲之一,中国人也熟悉了这个黑人歌手Lionel Richie,和他的另一首情歌《Say you,Say me》。词曲作者John Williams是好莱坞最大腕的音乐人,《星球大战》系列、《大白鲨》《外  相似文献   

7.
徐伯黎 《当代广西》2014,(18):61-61
正亚伯拉罕·林肯签署了《解放奴隶宣言》,把黑人从残酷的奴隶制中解救出来。但鲜为人知的是,林肯一直致力于将黑人移出美国。这是林肯辉煌一生中不能被抹去的污点。把黑人送回非洲去"把黑人送回非洲老家",是美国人想解决黑人问题的主流思想。1816年,美国殖民协会成立,开始大规模地送走自由黑人。利比里亚就是美国殖民协会的重要成功实践。1847年7月,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15)
10月30日一上车,小陈拿来了当天的多种华人报纸。我们今天安排参观《洛杉矶时报》社,大家先分着看华人办的《中国日报》、《世界日报》等中文报。在台湾华人办的《中国日报》A2版头条位置,刊登出一则惊人消息,横栏标题为《万圣节派对惊传警察杀人》,副题为《好莱坞黑人演员持玩具枪对准警员惨遭击毙》。39岁的黑人演员达温李曾参演1997  相似文献   

9.
张荣萍 《求索》2013,(12):162-164
《梅丽迪安》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艾丽斯·沃克成功地塑造了以梅丽迪安、杜鲁门为代表的美国青年群体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特别是黑人青年与性别主义、种族主义的艰苦斗争。梅丽迪安的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的觉醒标志着美国黑人的成长和进步。艾丽斯·沃克希望能用饱满的政治热情与文字唤醒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醒悟.以便于打破束缚黑人妇女的枷锁,争取胜利和民主的英勇斗争。艾丽斯·沃克在《梅丽迪安》中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和不凡的创作才能,在表达艺术的层次上也是匠心独运,敢于向传统、权威发起挑战.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讲述了由日用家当引起的黑人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姬之间的冲突。从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解读其象征意义,以期使沃克的这一经典得到更好地理解。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成为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文化认同的历程——以《桑尼的布鲁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求索》2007,(1):192-194
文化认同问题曾长期是美国黑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桑尼的布鲁士》,通过对叙述者“我”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了一部分黑人的文化认同的历程。“我”曾长期以“他者”的心态对待黑人及其遭遇,与真实的黑人世界格格不入。后来经过各种事件的触动,特别是在桑尼的音乐的感召下,“我”最终融入了黑人生活,完成了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从“他者”变成了“我们”中的一员。这一文化认同过程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黑人的精神经历,也包含了鲍德温对黑人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彩霞 《求索》2013,(7):161-163
琼斯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类似于写《隐形人》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列美国当代文学四位巨匠之一。他的《已知的世界》触及了美国黑人历史最为敏感的一页,这部作品是美国20世纪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爱德华.琼斯自己也放佛亲历了整个故事,只是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了进来。爱德华.琼斯站在当代人文精神更高的视野上,突破肤色对立和种族意识的局限,对在特定社会体制中的人性复杂矛盾进行深入挖掘和再现无论白人或黑人,把触觉推进到历史和社会制度的深处。用令人震惊的方式再现了美国历史上蓄奴制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三、黑色布鲁兹、黑人文化与黑人青年我们已经看到,种族主义的社会关系,有着与阶级关系不同的文化结果.黑人生活的物质结构是由种族因素联系起来的.在美国文化中,来自非洲的美国黑人奉献的那部分文化,是具有国际性和独特性的.美国流行音乐,即黑人音乐,主要是布鲁兹和爵士音乐,它们被用来表现黑人的生活——灵魂.乡村布鲁兹伴  相似文献   

14.
骆洪 《思想战线》2003,29(6):70-74
文学文本拓宽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视野。美国黑人小说《无形人》(又译《看不见的人》)再现了黑人与白人两个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美国白人种族中心主义给黑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不得不采取种种极端的应对策略和手段。良性的跨文化互动必须坚持平等对话原则,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对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时候,他有权利享受生命的意义,而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我生命的存在被社会忽略,视而不见。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甚至作为人的存在都被社会所忽视,人们仿佛看不见他的存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失去自我、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的分析,揭露了后工业社会中,文明世界人为的精神歧视导致黑人失去了自我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6.
一记得几年前,当我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美国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的报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种族歧视运动在美国进行了百余年,发表《解放黑奴宣言》的美国总统林肯和为黑人争取人权而英勇献身的黑人马丁·路德金因此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但直到今天种族歧视的幽灵...  相似文献   

17.
赵昌汉  甘莉 《求索》2014,(2):129-132
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美国黑人文学正是这种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揭示了黑人长期被迫面对的种族歧视和文化身份危机,也记载和推动了黑人文化身份意识逐步走向自觉的历程,反过来,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黑人文学的发展。从黑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发展路程可以看到,通过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加强文化身份认同及建构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丰国林 《前沿》2010,(12):153-156
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都是现代著名的黑人女权主义作家,一生都在为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而写作,作为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们站在边缘人的立场,关注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用自己的作品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综合这两位女作家的几部主要作品,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了多层次解读。指出建立在白人价值观念之上的分裂的自我,是造成黑人女性否定自我、迷失自我的原因;而建立在反叛社会价值观念之上的叛逆的自我、建立在黑人文化历史传统之上的完整的自我、建立在姐妹情谊之上的群体的自我、建立在争取女性话语权之上的知性的自我才是黑人女性积极走向成功、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9.
张媛  张维柱 《求索》2013,(9):171-173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活跃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以特色鲜明的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的理论。关注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其作品反映了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主题.描述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及对黑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她希图通过黑人妇女寻找真实自我,自救、自强的次坷经历来重构黑人群体的民族意识,争取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在创作实践中,艾丽斯·沃克坚持“妇女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艾丽斯·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本文从“妇女主义”思想理论出发.描述并归纳了沃克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最后分析指出其文学作品所展现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成立时间:1912年1月7日现任主席:塔博·姆武耶卢瓦·姆贝基历史沿革:非洲人国民大会由一些知名黑人人士创建,是南非黑人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治组织。1955年6月参与制定《自由宪章》。1960年“沙佩维尔惨案”后,被当局宣布为非法,转入地下。之后,该党成立“民族之矛”军事委员会,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曼德拉任司令员。非国大在国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南非最大的黑人解放组织。1989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94年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主席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组织架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执行委员会、全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