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提出"经济人"难以远离伦理支撑的观点,从经济人的伦理需求机制、伦理约束机制,伦理机制的刚柔相济几方面界定了经济人的伦理坐标,并进一步阐明了"经济人"的伦理效用.  相似文献   

2.
墨子"信"伦理思想是其功利伦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功利务实的理论特点。本文从考察"信"伦理思想学术背景入手,研究墨子"信"的思想内涵、思想特点以及现代价值。梳理和萃取墨子"信"伦理思想的精华,一方面,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弘扬优秀传统家训,将其融入大学生诚信观培育中,旨在让大学生在家风涵育中提升认知,在家校协同培育中强化认同,在实践活动中引导践行。优秀传统家训主张诚信为修身之本,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以信立身"的价值理念;主张诚信为处世之基,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以诚立世"的价值准则;主张诚信为经商之要,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以信成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人性善恶的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人性的罪性或恶性的预设下,西方政治哲学强调用法治的形式对人进行强制性约束,而在其中包含的却是对自由、平等、权利、个体之价值目标的肯定和追求。中国政治哲学则在人性善的预设下,主张用发掘先天善心和道德教化的方式进行政治治理。由于当今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因此我们对于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且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彭娜 《世纪桥》2012,(7):38-39
中西伦理差异的根本在文明源头已经奠定。在以后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自觉或不自觉受之影响,追溯文明的最初形态可以发现两者的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对于理解中西伦理的演变和中西伦理的形成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诚信之家:诚立身,信立本,重名誉,遵诺言;勤劳之家:爱岗位,技能全,收入高,创示范……"8月23日,农二师三十四团三连政工干事在连队有线广播里向职工宣传该团"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内容。今年,该团结合团场实际,以提高职工素质,共创文明和谐小康团场为目标,开展了以守法之家、诚信之家、勤劳之家、学习之家、文明之家、和睦之家、爱心之家、平安之家、卫生之家、环保之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以没有荣誉,但绝不能没有诚信。"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怎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本文结合一0二团情况对如何深化"诚信职工"教育活动进行阐述。一、团场职工诚信状况(一)团场职工有着优秀的诚信传统一直以来,团场职工诚信状况是好的,他们积极进取、互相帮助、诚信经营、守诺守约,特别是对于团场订单合同的遵守,使团场遵法守制、履行合  相似文献   

8.
熊平安 《学习月刊》2013,(10):56-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今天,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出现了"诚信危机"。如何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通过对诚信的中西传统文化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较快化解大学生诚信危机具有更大的效果。一、诚信的中西传统文化内涵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诚信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儒家诚信思想作为儒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内涵,对当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在此过程中,需要辩证地看待其与当代社会以及高校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做好儒家诚信思想在当代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中的扬弃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5,(4):24
古有朱熹张栻“中和之辩”“饮池水立涸”盛况空前;今有文化大家“诚信之辩”“互联网传播”瞬通天下。由天下和书院、岳麓书院主办的“信在中国——2014中国诚信论坛”在长沙举行。著名主持人曹景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著名作家周国平、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与数百位文化名人、商界精英、青年代表齐聚岳麓书院,以“信”为题展开激烈的思想碰撞,提出全新概念“信商”。信商(Credit Quotient,英文缩写CQ)与智商IQ、情商EQ并列,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诚信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一项最重要的规范 ,也是我们今天诚信伦理建设的可贵的道德资源。本文在梳理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 ,积极挖掘传统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世界观的主题、生活的大题、人生答卷的难题,考验自我的硬题.诚生信,在于诚信是一种美德.诚生信,在于诚信是一种力量.诚为信,在于诚信是一种责任.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  相似文献   

13.
"信"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就其价值而言,《论语》既把"信"看作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维系朋友关系、促进人际沟通的纽带,更把它视为为政、治国之道。就内涵层次而言,《论语》中的"信"强调忠、实、谨几个方面,这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只有以人文教育解决不"忠"的问题,以道德谴责解决不"实"的问题,以完善法规解决不"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4.
诚信道德的本质要求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往往具有同等的意义,因而人们常常把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诚信”连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要求:诚实信仰、忠诚信奉;诚实信用、诚实守诺;忠诚信义、真诚负责。具有上述要求的诚信道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一方面,诚信是现代社会伦理的主要德性,具有普适价值;另一方面,诚信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从农民工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因其生长、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价值观呈现出鲜明的自身特征。所以要改变以往的本体恩维视域而从伦理思维视域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构建问题。伦理思维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机制构建包括伦理导向机制构建、伦理评价机制构建、伦理约束机制构建三个方面。伦理思维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之“应是”内容包括正确的荣辱观、合理的叉利观、正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理性的消费观、积极的职业道德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总理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件别致的礼物——一张彩色的信笺,上面有六个字:言必信,行必果。事过多年,田中角荣每每回忆起来仍感慨再三:"周恩来总理送给我的那张彩色信笺,尽管上面只写有六个字,但守信之意却是最重要的大事,必须遵守厉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为本"思想历来为人推崇。古人讲,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需要有三个条件,即:"人所以立,信、知、勇也。"可见,古人把诚信摆在了做人处事的第一位。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其本意是指交友之道:即:"诚信无欺,交友之要义。"在古人  相似文献   

17.
刘铁红  于长水 《奋斗》2006,(8):14-15
在市场经济社会,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讲诚信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失信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的经济根基。诚信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诚信.国之大纲”,“信为政基”,国无信不强、不威。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伦理资源,诚信乃“立人之道”、“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不兴,社会无信则不和谐、不安定。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优良诚信传统的国度.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不讲诚信已成为社会公害,失信已然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诚信、求实”历来是中华民族所备加推崇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薪火相传。首先从字面本身来看。“诚信”,当是“忠诚与信用”。“求实”,即求真务实。因此,“诚信”与“求实”应该可以互训,连为一体就是大家常说的“诚实”。《说文》解释:“诚者,信也”;又云:“信者,诚也”。可见诚信也本为一体,可以互训,互为表里。而且不论是“诚”字还是“信”字,二者又都从“言”字,因此,出语以诚,信守诺言,实践诺言,是关于诚信的本质内涵。“实”字,最早见于金文,字形为“⌒田具”,是会意字,其上部为“房屋之形”,屋内是“…  相似文献   

19.
<正>诚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和价值观。人们历来视诚德为"立人之本""交往之道""为政之基"。宋人周敦颐认为诚是一切道德的本源,主张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人们为何如此重视和强调诚德呢?中国传统诚德伦理又具有怎样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呢?真实无妄曰诚何谓诚?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诚,从言,成声。诚,信也。"可见  相似文献   

20.
共同体信用是传统社会信用的本质,其运行的机制主要有道德自律机制、连带责任机制、组织吸纳机制和激励惩罚机制。四大机制之间的相互耦合所形成的捆绑式系统,构成了对传统社会的有效嵌入,支撑着共同体信用的良性运行。在社会转型下,共同体信用的运行机制与现代社会逐渐脱嵌并使之失灵,一定意义上助推了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危机。对共同体信用进行重构使之完成适应当代社会的转型极为必要,这种重构主要通过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完善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以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尤其是职业伦理建设的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