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明武,1943年生,湖北沙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长期从事粒子加速器和电物理设备有关技术研究,在回旋加速器研制及改进工程主体技术中,解决了关键设备的技术问题,发展了回旋加速理论,使其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用加速器批量生产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回旋加速器的研制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1997年,樊明武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2001年2月,任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9,(7)
正苏哲子,火炮武器系统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总设计师。1935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县,1954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第三机械系坦克设计专业学习。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曾任国营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8年参加了我国第一代轻型坦克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裘法祖,1914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他是推动我国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发展的主要开拓者及我国器官移植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个春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2001年获全国医德风范终生奖。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名誉理事、资深会员,…  相似文献   

4.
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曾有过兄弟革命家、夫妻元勋、父子将军的精彩佳话,令无数后人景仰动容.不过,我党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独特的高知家庭鲜为人知:两代三人,个个是共产党员、人人是院士,父亲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9,(8)
正陈予恕,生于1931年3月,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提出的"C-L方法"解决了国际非线性振动界长期存在的难题。陈予恕主持的中国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旋转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解决了7省市23台汽轮发电机组的疑难振动故障和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4亿多元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从教60余载,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科技发展领域高精尖人才。2011年,他个人出资40万元,同事同行捐资40万元,设立国内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科奖学金"陈予恕奖学金"。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潘垣,1933年生,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共党员,磁约束聚变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58年起先后在二机部401所、核工业部585所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从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研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超民电力、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他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开拓者之一。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取得多项成…  相似文献   

7.
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研究。1982年,他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该成果获1988年联邦德国摄…  相似文献   

8.
杨敬东 《湘潮》2004,(4):46-48
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走了。世界地质界的一颗巨星殒落了。  他是2004年4月8日凌晨4时23分走的。这天一早起来,我心里总惦记着要去他家里看看。9时半,我到了他的家门口,像往常一样按门铃,这时出来开门的不是陪侍他的服务人员,而是他的二儿子,戴着黑纱。我急忙赶往他的书房,已是人去楼空。我哪里相信他已经走了呢?春节期间他大病一场,早已康复了。现在怎么走了呢?  (一)  1980年底,我从西藏内调湖南,一踏上潇湘大地,就听到陈国达的名字。就在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引起我的注意。有一天,忽然从剪报上发…  相似文献   

9.
杨叔子,1933年生,江西省湖口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杨叔子院主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交叉的研究与教学,特别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20项,获专利5项。 杨叔子院士是中共十五大 代表,被授予国…  相似文献   

10.
赵鹏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地质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8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及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定量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IAMG杂志《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Resources)编委及IAMG杂志《计算机与地…  相似文献   

11.
孟红 《世纪风采》2006,(2):12-16
大寨,这个位于太行山一隅的农村,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当年吸引了不少中外名人去探访,他们中有些是大家熟知的著名诗文家。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参加工作至今,他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伟大事业,已为祖国奉献了整整70年。他带领他的团队在催化裂化技术领域创造了多项领先技术,为中国炼油工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在多个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3.
曾昭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他是一名早年留学归国的爱国知识分子,毕生致力科学、教育事业,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的科技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堪称一代先师。  相似文献   

14.
马约翰教授于1882年生于福建,1966年卒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体育家和体育教育家。他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理论与经验。他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为推动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解放前的二、三十年代,即已蜚声体坛,与袁敦礼、董守义三人同被誉为“华北体育界三杰”。解放后体育事业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他更加意气风发,贯彻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下工厂,走学校,奔村社,不遗余力地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深受广大人  相似文献   

15.
满腔心血注鱼乡──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刘筠桂新秋三湘大地,"鱼米之乡"。当不少农民由"鱼王"、"鳖王"、"蛙王"等而摆脱贫困时,他们首先想到了自己的"福星"。这位"福星",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筠教授。书山有路...  相似文献   

16.
提及张景中院士,不少人都会感叹他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开拓了定理机器证明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教育数学的思想;开发了新型智能教育软件《数学实验室》等一系列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引起国内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认可的理论与成果。其实,人们更为敬佩的是,  相似文献   

17.
崔?,1925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1958年至1960年在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在钢的合金化、夹杂物工程、高韧性金属陶瓷、激光熔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已培养了22名博士和2…  相似文献   

18.
正他是出生在香港,家境优厚从小就接受英式教育的香港仔亲历国土的沦丧,战争的残酷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无数次地告诉身边的人无论是一帆风顺的日子还是身处逆境的时刻始终坚信,要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  相似文献   

19.
《中外纪闻》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在京创办的报纸。1895年8月17日创刊,为强学会机关报。初名《万国公报》,至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汪大受任主笔。双日报。主要刊登西方通讯社电讯及报道,并转载各省新报内容;介绍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及自然科学,使读者了解世界;宣传富国、养民、教民之法,推动变法维新。此报,初为分进京官,后改,h收费。1896年1月20日被查封。《强学报》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报纸,为上海强学会机关刊物。1896年1月12日出版第1号。康有为弟子徐勤、何树龄任主笔。鼓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