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台声》2009,(3):18-19
2008年,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两岸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继续推动与扩大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创造条件,成为当前海峡两岸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孟波 《统一论坛》2004,(1):36-40
多年来,祖国大陆为推进两岸“三通”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为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两岸“三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祖国大陆方面的基本政策主张,2003年12月17日,国台办发表了《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以下简称政策说明书)。共分四个部分:一、两岸“三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二、实现“三通”符  相似文献   

4.
越东 《台声》2002,(10):10-11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祖国大陆方面的一贯主张。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提出希望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指出,“两岸直接通航、通邮、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的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这些政策主张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得到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广泛拥护。祖国大陆提出,两岸“三通”应遵循“一个中国、直…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9,(2):6-7
过去的一年来,对岛内乡亲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两岸交流的步伐一日千里。海协、海基两会达成多项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行,两岸“三通”基本实现,跨海而去的“团团”、“圆圆”和珙桐树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冰消雪融。过去的一年,两岸春风预示了覆盖在两岸关系上长达8年的坚冰即将融解,两岸关系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三通”的启动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了互利双赢。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6.
兰沁 《台声》2002,(8):1-1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三通”再度成为两岸热点话题。台湾在野党及工商界多个“三通”经贸团相继参访大陆,掀起了又一轮推动两岸“三通”的热潮。7月5日,钱其琛副总理在会见台湾两个访问团时表示,“只要把‘三通’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早可以实施,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钱副总理充满善意、诚意和务实的讲话,得到了岛内工商界和舆论界的热烈响应。令人遗憾的是,7月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回应却说,如果将两岸“三通”看成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是预设前提、条件、泛政治化,是不可以的”。再次拒绝了大陆…  相似文献   

7.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8.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11,(12):13-14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阿甘 《台声》2003,(3):12-14
1月28日,交通部、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和邮政总局等两岸“三通”业务主管部门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江主席八项主张发表8周年。座谈会上,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外经贸部副部长安民、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分别发言。大家在发言中回顾了8年来各部委为务实推动海峡两岸“三通”做出的各项努力,呼吁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早日实现两岸“三通”。胡希捷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我们一贯主张两岸直接通航。20多年来,祖国大…  相似文献   

10.
越东 《两岸关系》2002,(11):10-11
长期以来,祖国大陆积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两岸直接“三通”做好了一切准备。在两岸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三通”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之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通”将为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首先有助于改变两岸经贸往来的扭曲状态 ,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协调发展 ;进而有助于促进两岸经济资源优势互补格局的形成和深化 ,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 ,最终使两岸经济在互动发展中提升国际竞争力。“三通”的正面效应远大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编辑布吹风     
《两岸关系》2002,(7):3-3
国台办主任陈云林5月21日关于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讲话,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连日来,台湾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希望台湾当局尽快授权民间人士与大陆协商两岸“三通”。一些有影响的工商界人士还主动请缨,愿意得到授权后参加两岸“三通”协商。  相似文献   

13.
陈筠 《两岸关系》2010,(6):19-21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转折性的积极变化、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实现……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两岸直航为重要议题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闭幕两个月来,两岸相继宣布了“小三通”和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所谓“小三通”扩大化的政策是指福建泉州石井与金门之间的客运直航在6月8日开启,成为闽南沿海距金门最近的海上“黄金水道”;而所谓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是指6月14日两岸同时宣布从即日起两岸实施“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扩大到清明、端午和中秋等3个传统节日期间。这无疑是两岸三通迈出的重要一步,应当给予正面评价。不过,笔者也认为此举显然受…  相似文献   

15.
任民 《台声》2004,(4):20-21
所谓“安全”问题, 一直是台湾当局拒绝和拖延开放两岸“三通”的主要借口。台当局不仅将拒绝两岸“三通”视作保障其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关键屏障,还声称“三通”将危及与台湾民众更为息息相关的经济与社会安全。“三通”是否会危及台湾的所谓军事“安全”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决不是针对台湾民众。国务院台办关于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明确指出,实现和…  相似文献   

16.
辛旗 《统一论坛》2003,(6):9-10
随着2004年3月岛内“大选”的日益临近,台湾当局在两岸“三通”议题上,接连抛出了所谓“两岸直航三阶段”、“两岸直航之影响评估”、“货运便捷化”方案,刻意摆出对两岸“三通”的积极姿态,并大肆炒作。  相似文献   

17.
王扉 《两岸关系》2009,(9):36-37
8月10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在台北宣布,正式开通银联卡台湾受理业务,这是继“两岸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海峡两岸交流深化的又一重要成果,被业界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11月的“陈江会谈”后,两岸三通正式启动。在12月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发表了九点“共同建议”,提出了加大在资汛、通讯、环保、LED照明、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岸产业界交流和沟通,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布局。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共同提升粤台光电产业竞争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19.
洪鸿  程朔图 《台声》2013,(1):43-44
自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恢复以来,已有33万多对两岸同胞喜结连理,每年还在以1万多对的速度增长。两岸婚姻被誉为是继两岸“三通”之后的“第四通”  相似文献   

20.
两岸“三通”一直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焦点问题。祖国大陆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20多年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局部突破,但由于台湾当局给两岸通航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无法完全实现。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而且对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