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21,(2)
正案例小故事:老王有一儿一女,名下一房一车。老伴去世得早,老王写了一份遗嘱,将车子给女儿、房子给儿子。后老王生病,只有女儿尽心照料,老王又到公证处立了一份公证遗嘱,把车子给儿子、房子给女儿。又过了几年,两个老友来看他,老王又让老友帮忙代写了一份遗嘱,确定把房子给儿子、车子给女儿。老王去世,兄妹两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三份遗嘱。儿子把女儿告上法庭,要求继承房子。  相似文献   

2.
为您服务     
《党的建设》2007,(1):54-54
●律师信箱两份遗嘱内容抵触,应以哪份为准?背景:洪某去世,留下两份遗嘱,一份是1991年所立,明确将其名下的8间房屋由他的两个儿子各继承4间,并办理了公证;另一份是1998年所立,指定8间房子全部由次子继承。洪某死后,两个儿子为此发生争执,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最终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邻居王大妈有两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王大妈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子的产权人是王大妈。之后王大妈写了一份遗嘱,内容是在自己去世后,自己名下的房产由大儿子继承,并作了公证。去年冬天王大妈病故了,但房屋管理部门没有给她的大儿子办理继承过户手续,而是要求他去办理其他合法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公证手续。于是王大妈的大儿子就请其弟弟一起去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的公证,但是遭到了弟弟的拒绝。弟弟认为自己对这套房子也有继承权。因此,王大妈的大儿子一直都未能将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请问,房屋管理部门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4.
为民 《支部生活》2006,(5):43-43
邻居王大妈有两个儿子,丈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大儿子一起生活。房改时,王大妈让大儿子一家出钱将他们居住的公房买了下来,但房子的产权人是王大妈。之后王大妈写了一份遗嘱.内容是在自己去世后,自己名下的房产由大儿子继承,并作了公证。去年冬天王大妈病故了,但房屋管理部门没有给她的大儿子办理继承过户手续,而是要求他去办理其他合法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公证手续。于是王大妈的大儿子就请其弟弟一起去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的公证,但是遭到了弟弟的拒绝。弟弟认为自己对这套房子也有继承权。因此,王大妈的大儿子一直都未能将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  相似文献   

5.
以案说法     
遗嘱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其子女可否代位继承遗嘱处分财产案由:李某是一位工程师,早年丧偶,有一子李A和一女李B。2007年6月,李某立下遗嘱:在其去世后,自己的房屋一套由儿子李A继承,另有存款5万元由女儿李B继承。  相似文献   

6.
王某和张某结婚后,先后生了3个儿子。王甲、王乙大学毕业后分别被分配到A市、B市工作。王某去世后,张某同王丙生活在C市。1996年,王丙结婚,张某则用积蓄购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商品房供自己居住。1997年,张某患癌症,到A市就医,住在大儿子王甲家中。王甲夫妇对张某照顾得格外周到,张某很感激,便写下遗嘱,明确表示在“百年之后”将自己购买的房子交由王甲继承,并到A市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张某病情有所好转后,又来到王乙家中。王乙对其好吃好招待,关心得无微不至。张某为答谢王乙,又自书遗嘱,声称在去世后愿将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06,(9):67-67
我有三个儿女,其中小女儿对我照顾比较多,我想把一套檀木家具送给她。但又担心其他几个子女不同意,囚此我想立一份公证遗嘱。可我身体不是很好,我想委托小女儿去公证处办理,不知道公证处能否给办理,另外办理公证需要向公证机关提供哪些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案情孙超的父亲于2015年5月因车祸去世。同年6月,其爷爷因病突然去世,留下房屋一套、存款10万元等遗产,生前没有立下遗嘱。孙超的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孙超的父亲、叔叔和姑姑。孙超的奶奶于2009年去世后,一直由孙超的父母在生活上照料爷爷,所以,在料理完爷爷的丧事后,孙超找到叔叔和姑姑,称爷爷的遗产中应有自己的继承份额。但二人以他们是第一顺序继承  相似文献   

9.
遗产风波     
连谏 《廉政瞭望》2012,(7):65-65
父亲去世后,遗嘱里把财产分割得很公平:房子和房子内的一切给我,因为已离婚的我没有房子,带着孩子不方便;和房子等价的存款留给了妹妹。  相似文献   

10.
老太太去世留下24.57万元遗产,两个子女却拿出了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遗嘱。一份遗产两份遗嘱,孰是孰非?古先生的母亲张兰英去世了,母亲留下遗嘱,遗产悉数归他,可当他拿着遗嘱到妹妹家,索要母亲留下的绝大部分遗产时,却碰了钉子。妹妹古育晴告诉他,这笔钱几个子女人均一份。她向古先生出示了自己手中的母亲遗嘱。原来,张兰英生育了5个子女,一男四女,古光生是长子,古育晴是老闺女。1991年自老伴去世后,张兰英一直随女儿古育晴共同生活。2001年4月,张兰英老人的原住房赶上了拆迁,获得了一大笔拆迁补偿费。一个月后,古先生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1公证遗嘱效力更高现年60岁的熊女士育有两子王大和王二,王二从小深得母亲的欢心。五年前熊女士来到公证处,将其名下唯一的一套房产办理了遗嘱公证,欲在其百年后将该套房产留给小儿子。但没想到小儿子在拿到母亲的遗嘱公证书后,暴露了本性,对母亲不管不顾,使得母亲大为伤心。为了使自己的晚年有所依靠,熊女士提出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预先处分自己的财产,以免给儿女留下"隐患"。这里梳理了几项可能导致代书遗嘱无效的情形,给有代书遗嘱需求的人们提个醒。无效情形一:立遗嘱人不签字苏某的老伴已过世多年,2014年10月,苏某也因病去世。办理完后事,苏某的小女儿苏晓梦想起父亲生前曾留给自己一份遗嘱,表示要把房屋留给她。可家里的其他人并不承认苏晓梦拿的遗嘱,要求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共同继承房屋。后经法院审理发现,苏晓梦提交的代书遗嘱上,落款处虽然按有苏某的手印,可是却没有苏某的签字。对此,苏晓梦解释说,父亲当时身体不好,写字困难,所以就没有签字。但就是因为这一"签字"瑕疵,法院最终以不符合法律  相似文献   

13.
遗产风波     
父亲去世后,遗嘱里把财产分割得很公平:房子和房子内的一切给我,因为已离婚的我没有房子,带着孩子不方便;和房子等价的存款留给了妹妹。办完丧事,我们开始收拾房子。妹妹在书房里找到了一只旧皮箱,她抬眼看我,眼神复杂,有说不上来的一种隔阂感,"爸爸有整整一箱字画"。父亲喜欢丹青我们是知道的,却不知他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8)
正案例小故事:老高晚年丧偶后,一直由保姆杨嫂照顾。为了感谢杨嫂,老高将自己名下的房产为她设立了终身居住权。同时,老高也立下遗嘱,声明该不动产由儿子小高继承。老高百年之后,小高回到老家,要卖掉房子。杨嫂拿出设立居住权的合同,说自己有权一直居住到去世。  相似文献   

15.
<正>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细胞,家道正则天下安,家风廉则政风清。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就是一位守清拒浊的领导干部。他以公而无私的"两份遗嘱",赫然彰显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的廉洁家风。在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过权力与房子、票子、车子、"帽子"的利益纠缠时,吴波两立"遗嘱":一是不给儿孙留下一间房,二是不给儿孙留下一分钱。这样的"遗嘱",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不近人情,甚至不合时宜,但它凸显的舍己无私的家国情怀,与那些腐败分子把"家"变成权钱交易的"铜臭场"相比,一个洋溢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08,(9):54-54
问:我村某村民老两口相继去世,女儿出嫁别村,惟一的儿子在县中学教书。村上拟将该宅基地收回,分配给其他村民。可去世村民的3个子女出面阻拦,说宅基地是他家的,应由他们继承。请问,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相似文献   

17.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7,(1)
一个犹太商人,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当他弥留之际,知道来不及见上儿子一面时,他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着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一个奴隶,不过要是财产中有哪一件是他儿子所想要的,可以让给他儿子,而且只能一件。这位父亲死了以后,奴隶庆幸交了好运,连夜赶往耶路撒冷,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与子女签订《分别赡养协议》差点老无所依郭大爷养有三儿一女。到了应该尽享天伦的年纪,郭大爷却把三个儿子告上了法庭。原来,1995年郭大爷老两口与三个儿子签订了《分别赡养协议》,约定大儿子负责赡养母亲,其余两个儿子负责赡养父亲。因为当时女儿已出嫁,分家时没有将财产分给女儿,所以协议中并没有约定女儿应该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母亲去世后,大儿子便对父亲的拮据生活不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初,一对老年夫妇怒气冲冲地来到方正公证处,大吵大闹,声称要“讨个说法”。王顺心是北京方正公证处专职负责处理投诉的工作人员,热情耐心地接待了这两位老人。原来这对老年夫妇曾于2008年在儿子的带领下来方正公证处做过一份房产委托出售的公证,后来房子被儿子卖了,他们既找不到自己的儿子,更找不到卖房的中介,便来公证处讨说法。面对情绪激动的老人,王顺心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讲解有关委托公证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