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青 《世纪行》2014,(1):18-18
<正>在加快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的重大战略机遇中,武汉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怎样定位、如何推进,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中央政府角色缺位,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建议:一、设置协调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专门机构一是呼吁尽快推动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由国家发改委设置"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办公室"。二是设置"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共建"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中提出的"六大行动"之一,法治协作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共建一体化的基础和保障,其中跨区域刑事司法协作是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犯罪、保护长江中游水资源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江汉区法院143份非法捕捞水产品生效刑事判决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惩治长江生态环境犯罪司法协作机制的必要性,并就构建城市群一体化刑事司法联合惩治协作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5,(10)
<正>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其出台,使"中三角"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2015年4月中旬,记者一行相继到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等地进行采访,用最直观的感受探讨"中三角"现状与发展。近日,涉及湘鄂赣31市1.21亿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  相似文献   

4.
《政策》2011,(10):13-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期,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在随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江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5,(9)
<正>《澳门日报》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在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之际,一个旨在加快中部崛起的规划近日出台。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其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指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面积约31.7万平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7,(3)
<正>以全国政协常委茅永红为第一提案人,住鄂全国政协委员陈平平、蒋惠园、马力、石文先、李仁真、朱世慧、尹镇龙联名签署的一份提案,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向国家提出对策建议。委员们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由改革开放的末梢变为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合作浪潮。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由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演变。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城市群的兴起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集聚效应并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城市群,并对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汉(武汉)长(长沙)昌(南昌)”发展极的构想提出了湘鄂赣协作发展的问题.今天,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均衡具有深远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有必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战略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21,(3)
正3月初,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关于支持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建议"。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张金成、黄利鸣、肖凯旋参与提案联名。"位于长江中游的鄂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10)
<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的出台,既是探索中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形势所需,也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联动的必经之路。中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号角吹响以来,一直以循序渐进的步调搅动着中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新鲜出炉的《规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区域间产业一体化推进工作的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和适应新常态下跨区域间产业的携手共进,对重新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达华 《政策》2012,(5):60-63
鄂湘赣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于年初正式签署,为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三角"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提升三地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三地旅游结构调整,共同打造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12.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培育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根据其功能和定位,目标是将其建设成全国第四大城市群,将长江中游经济区建成国家发展第四极。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克振 《政策》2012,(3):52-55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外加湘鄂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鄱阳湖的若干城市(宜昌、荆州、岳阳、益阳、常德等),通过整体规划和集成发展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群。规划建设中的长江中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10)
<正>政策落地,中三角城市群中涉及到的主体城市纷纷以"跑步"姿态进入中三角发展的改革大军。而民生改革的基调,有了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刚性支撑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社会民生的联合驱动显得更有底气。民生保障对老百姓来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是实实在在改善自身生活的指挥棒。基本民生就是一张保障生存和基本发展的"安全网",既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面向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的"网底",也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与合作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与合作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区位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在全国具有优势,但三省发展趋势有所不同;种植业产量高,但经济效益偏低;林牧渔业的优势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有待三省合力。基于此,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国家粮棉油基地、国家林产业基地全国淡水产品基地、全国生猪养殖基地、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五个基地",并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提出政府论坛协商、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生态补偿、龙头企业带动、跨区域组织、市场流通优化等农业合作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共识已成、合作步伐加快,湖北应当乘势而上,积极谋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10年战略构想和湖北推进策略,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先行区",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领区",把武汉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引爆区",并做好积极推动四省协作共建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7.
叶青 《世纪行》2015,(4):12-13
<正>2015年4月5日,中国一个普通的清明节,却传来一个不普通的好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意味着中三角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成为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夏振坤先生的一个梦想成真了。早在2004年的一个论坛上,笔者听到夏振坤先生提出"中部江湖三角洲"的概念,即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依托的三角经济区。印象  相似文献   

18.
要闻     
《创造》2014,(5):6-7
正长江经济带升至国家战略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了包括长江沿线1 1个省市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长江黄金水道也有望再次迎来快速腾飞的"黄金期"。李克强在会上清晰地指明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心":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2)
正国家新近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江苏沿江地区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北翼的核心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城市群该如何抱团发展?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各省又该如何更好更快地携手崛起?城市集群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长江中游这条黄金水道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相连,四省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发展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打造由20年前仅仅是学者的探讨,到如今已进入国家决策层面。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