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平 《求实》2007,(10):14-16
预防性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优势,也是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的重要环节和重大措施。预防为主是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中最具基础性的工作,是反腐倡廉的前哨屏障,在党内监督中具有极为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监督的三个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平 《求实》2001,(3):32-34
党内监督中的运行质量、运行效率与党内监督中的内部机制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监督中的若干关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是要正确处理预防性监督与惩罚性监督的关系 ,坚持以预防防范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二是要正确处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 ,坚持党内监督首先立足于党内原则 ;三是要正确处理自下而上监督与自上而下监督的关系 ,坚持上下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唐方裕 《廉政瞭望》2012,(12):24-25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决策和决策的执行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监督好“一把手”,对于管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对于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奋斗》2004,(3):40-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各级党委、纪委始终把加强党内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努力拓宽党内监督工作的渠道,使党内监督工作在多层次、宽领域深入开展,开创了党内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党内监督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监督体系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是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特别是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两者功能的加强都离不开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强化党际监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内监督路径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武器.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从实效性、机制、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统合考虑,实现党内监督的五大转变:变事后追查监督为预防监督;变受制监督为相对独立监督;变党内单向监督为党内综合监督;变同体监督为同体异体交互监督;变单一的制度监督为制度体系监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监督体系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是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特别是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两者功能的加强都离不开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强化党际监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中央越来越把思考的焦点集中到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这是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要求。前不久,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党内外、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普遍认为这是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大举措。本文试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视角,着重分析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邬思源 《实事求是》2006,192(5):59-60
增强共产党员的监督意识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性、预防与遏制党内腐败。当前党内监督意识相对薄弱,存在对监督的一些认识误区,需要予以澄清。要着力培育共产党员的监督意识,在党内造成监督的气氛和舆论;监督意识的培育有赖于党内民主的大力推进、监督的实践和健全与完善党内监督权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党内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监督机制主要存在监督领导机制不顺、预防监督机制不灵、公开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改革创新党内监督领导机制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预防、公开、惩处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进一步遏制党内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2.
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是对权力和职责的监督,将两种监督进行整合,使其形成合力,有利于将监督重心由惩戒转向预防和纠偏。为实现这一目的,要对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制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决惩治腐败的重大举措。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内法规层面对党内监督作出制度化规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  相似文献   

14.
权力监督乏力必然诞生腐败.权力本身的腐蚀性、监督机构的附属性、监督机制的不科学性以及监督规范的落后性是导致权力监督乏力的主要原因;加强权力监督的对策: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加强预防监督;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加强权力监督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内监督主要是对党员及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是从严治党和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存在一些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是根本因素。加强党内监督,根本也在于制度建设。目前应做好以下4个重要环节的工作:继续完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发展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党内监督体制,强化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加强和健全对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规章制度建设,真正使制度系统化,发挥制度的同向合力作用,提高党内监督实效,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7.
对党内监督进行有效的评估是改进党内监督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内监督后续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党内监督评估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评估标准不科学。鉴于此,应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提高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透明度,充分满足党员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科学的、具有理论自洽性和现实适用性的党内监督绩效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8.
邬思源 《探索》2007,1(3):39-41
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党内监督有利于协调与保障党内成员的合法利益,党内监督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机制。要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内和谐:建立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监督“两条腿走路”;改革现有的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提高权力监督主体的独立权威,加强和扩大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在党内培育良好的监督氛围与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当前,党内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是监督意识薄弱、监督视野狭窄、监督渠道不畅、监督制度不健全。根据党内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强化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20.
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必须在强化党内监督意识、突出党内监督重点、创新党内监督体制、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上下功夫,以推动党内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