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世世代代居住着苗、布依、侗、彝、水、瑶、仡佬等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建筑文化,其中苗、布依和侗族民居堪称贵州这个建筑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苗族民居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我国是苗族的发祥地,贵州是其主要  相似文献   

3.
2007年,锦鸡舞走出丹寨,一举夺得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最高奖项"金黔奖"。丹寨的苗族人自称"嘎闹"。"闹"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嘎闹"寓意"鸟的传人"。由于苗族人口多、支系多,丹寨,不仅是"鸟的传人"聚集地,也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苗族文化传承地。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4.
正贞丰,被誉为"喀斯特公园县"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境内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居住着汉、布依、苗等25个民族。这里有传承千年的布依古歌、"天籁之音"布依八音古乐、美妙动人的布依歌舞,有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苗族节日庆典,有布依八音坐唱、铜鼓十二则、布依勒尤、小屯古法造纸等国  相似文献   

5.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汉、水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比重最高的自治州。全国一半以上的侗族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聚居于此,孕育着世世代代苗侗民族的文明,是我国苗、侗民族文化的核心区。一、"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6.
湖南苗族共有人口 1568961人 (1990年统计数字 ),占全省总人口的 2 59%,分布于全省 14个市州,主要聚居于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麻阳县、邵阳市绥宁县和城步县。   “苗”的名称,溯源于尧、舜时的“三苗” (又称“有苗”或“苗民” )。由于分布地域广阔,其自称不尽相同,湘西苗族多自称“果雄”、“仡熊”。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湖南苗语属湘西方言和黔东方言。   苗族民间歌谣很有特点,可分为史诗、风俗歌、苦歌、情歌等。苗族韵文体的史诗是较规范化的大型民间口头文学,是苗族生…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唯一仍在传承祭尤节的苗族地区,今年底丹寨将举办2012中国贵州丹寨祭尤文化节,文化节包括大型公祭蚩尤、万人铜鼓芒筒芦笙舞等活动。丹寨县政协主席、县苗学会会长李永胜介绍,丹寨县是苗族多个支系迁徙线路中重要的途经地和居留地,在古代被称为"方尤",即"尤人居住的地方",全县有许多以"尤"命名的地方,并且是全国唯一仍在传承祭尤节的苗族地区,丹寨县申报的"苗族祭尤节"2005年被贵州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正>聚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东北部的三穗寨头,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咸同军事史》中记叙"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寨头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是那民间  相似文献   

9.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雷公山北坡。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汉、布依、壮、回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8%,是民族海洋的中心,有“苗族第一县”之称。历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苗族的重点县。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4,(1):I0002-I0002
正松桃苗族自治县是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东麓,地处湘、黔、渝两省一市结合部。全县国土面积340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50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3万,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县。松桃山川秀丽,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有被誉为梦幻家园的东方氧都——桃花源;有历史悠久、神秘莫测的中国苗王城;有惊心动魄的"上刀梯""下火海""斜走大刀"等民族民间绝技绝活;有酣畅激越、骠悍粗犷的花鼓舞和威猛雄健、气势恢弘的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世居民族风情百米画卷"是侗族画家龙开朗先生历时三年,呕心沥血之作。他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以族别各异的民风民俗为主题,系统地再现了贵州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清人李宗昉《黔记》里所载"原任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收集整理为《"百苗图"抄本汇编》出版面世),以及其自绘的《黔苗图》等,无疑都是贵州少数民族最早的画册之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4月,被誉为"时尚界乔布斯"的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艺术与设计印花系主任娜塔莉·吉布森带着其团队设计的36套蕴含吊脚楼、蝴蝶妈妈等"苗"元素的主题时尚成衣来到贵州,开展了一场以"苗"为主题的作品展示活动。事实上,娜塔莉·吉布森已不是第一次来贵州。2016年9月,娜塔莉·吉布森就带着20名学子深入贵州苗疆腹地考察苗绣文化,历时20多天,考察了12个苗族村寨,行程4000多公里。娜  相似文献   

14.
正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黔西南州重大民族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在兴仁市鲤鱼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黔西南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鲤鱼村有"最美苗乡"之美誉,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发源地。"八月八"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  相似文献   

15.
正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黔东南州台江、三穗、施秉等9县毗邻。剑河县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置前史书上多以"管外苗族地区"记之。雍正八年(1730年)置清江厅,隶属镇远府,以后称理苗府、军民府、理民府等。民国三年(1914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隶属镇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省属三等县。1950年剑河解放,成立县人  相似文献   

16.
高坡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东南部,与黔南州龙里县毗连。其地甚高,境内黄帝峰海拔1600多米,是贵阳市的制高点。高坡现有1.7万多人,几乎全是苗族,是个以“印牌苗”为主体的苗族乡。民间相传,这支苗族的先民曾是皇帝的“掌印官”。由于战乱的缘故,辗转迁徙到高坡。为防途中失散,约以“印牌”为记。所谓“印牌”就是妇女背上的一方形刺绣装饰物。此物成了“印牌苗”的特殊标志,一直保留至今。高坡是贵州高原的一个缩影,这里跬步皆山,洞穴文化分外发达。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三三"工程 建设三个旅游枢纽:一是以苗族文化为主体的凯里旅游集散枢纽;二是以侗族文化为主体的黎平旅游集散枢纽;三是以仰阿莎湖为主体的剑河旅游集散枢纽.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我国是苗族的发祥地,贵州是其主要聚居区。由于住地分散,山水阻隔,各部苗族之间,村寨文化差异很大。在苗族人数较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及河谷地带,其住房多为四榀三间、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而在山区则多为灵活多变、潇洒飘逸的干栏式吊脚楼。苗寨环境千差万别,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三类,即河边、山腰和山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苗族服饰经过千年的发展,款式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服饰在美的形式中包含着苗族的个性品格、民俗风情、审美认识思想及苗族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苗族历史、苗族情感和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贵州苗族服饰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苗族服饰主要分为黔东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20.
正余庆县花山苗族乡以"零隐患、零伤害、零事故"为工作目标,坚持三个同步、织牢三张网络,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职责,连续10年未发生安全事故。余庆县与遵义市湄潭县、黔南州瓮安县接壤,素有"鸡鸣三县"之称。行走在余庆县花山苗族乡,随处可见设立在主干道上的固定安全文化栏、文化墙、温馨提示牌等。据花山苗族乡党委书记李林介绍,目前该乡已连续10年未发生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