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起一些领导干部都干些什么工作,回答就是一个字:忙。忙,应该说是好事,说明可做的工作多。但是否“忙”到关键地方,“忙”出效率,常常没有下文。直截了当地说,时下,一些人在空忙。比如,忙于“横向交流”,今天你到我这里,明天我去你那里,美其名曰“互相学习”;忙于迎来送往,上面来人,吃什么样饭、住什么样宾馆,要研究半天,接着陪吃、陪游、陪玩,从头到尾陪到底;忙于“游会海”,参加会议,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不但自己要参加,而且要拽来各方面的头头来陪会……诸如此类的“忙”,不是“空忙”是什么?这些“空忙”,表面上热热闹闹,到头来,忙忙碌…  相似文献   

2.
爱﹃找事﹄的纪委书记———记运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毛文学本刊记者精瑛从事纪检工作很难,尤其是长期从事纪检工作的人更感到这份工作难。因为纪检工作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查处案件,而且经常是查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在自家门上找事”。...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1,(4)
每隔24小时,明天便悄悄地变成了今天,今天又悄悄地变成了昨天。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昨天便没有今天、明天。可是,笔者在发行《党史月刊》时,竟遇上了三两个“今日派”、“明日派”的代表者,堂而皇之地要我去找“昨日派”。说什么:昨天、今天、明天,井水下犯河水,写昨天的书,要找爱昨天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06,(1):1-1
一位外省文化界的同志无奈地把自己搞的文化工作称为“软文化”,说重视的领导平时放一放,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来了抓一抓;不重视的领导则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了。  相似文献   

5.
从事基层工作的人谈起工会工作,往往是一句话:“忙得不得了”。现实工作中,有的人忙得高兴,也有的人忙得生厌:“什么事都找我们,出力不讨好,还不如就干自己那点儿事呢。” 后者的厌烦情绪是要不得的。 事实证明,什么事都找工会,这正是工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多年来工会干部努力工作的结果。它表明工会作为一个群众组织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忙,是工会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哪  相似文献   

6.
耕耘与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97年调到公司纪委的。当时妻子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去搞纪检工作,得罪人的差事,搞没搞错?”我不明白搞错没搞错,反正领导一句“组织上经过认真考虑,你适合干纪检工作”就让我感动不已——有什么比得上得到组织上认真考虑后的肯定。就这样,我从一名企业报记者“投笔从戎” 成了纪律检查工作者。 过去当记者,主要是歌颂别人,人家也高兴,因而工作比较顺利;而纪检工作,职责所在,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有时真是费力不讨好。从事纪检工作5年来,忘不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刁难、冷脸、威胁和被调查人员利用同个别领导人的特殊关系以权发难的经历。对被调查人的不配合和威胁,我不会动摇和妥协;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这一点恐怕所有党员、干部都很清楚。可是在如何履行党的宗旨上,党员与党员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为群众谋利益,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在为群众服务的宣言里,夹杂进了沽名钓誉的私货。毋庸置疑,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怕“路边工程”,究其原因,就是有的干部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争个“好名声”,专在路边下功夫。今天搞这个现场,明天抓那个示范。殊不知,轰轰烈烈抓示范,冷冷清清搞收获。有的农民埋怨说:“干部要名气,我们活受罪。”又如,有些地方的干…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59岁干部的故事。59岁是一个接近退休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有些人说该歇歇了!有些人说该想想自己的事了!可是,我今天给大家讲述的这名干部压根没有这些概念,他始终像一个年轻人那样在向前冲、向前闯,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则、为民务实、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就是我的老领导——省人社厅纪检组原组长、  相似文献   

9.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10.
某企业曾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厂子经济效益红火时,检查视察的来了,总结经验的来了。领导干部今天带人来参观,明天带人来报道,一批接着一批,企业应接不暇,好在工人习以为常,照样埋头苦干,倒也没有影响生产。一旦厂子出现亏损,该来的不来了,经验没人总结,教训没人愿提;昨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今天“门前冷落鞍马稀”。工人翘首以望,不禁奇怪:领导同志为何不来了?又到其他企业树典型去了?!应该说这种情况既非个别现象,也非偶然现  相似文献   

11.
<正>"你来查这事就好办了,你们查不到记录,我应该就没事了吧,这个忙你要帮我的,我是科室负责人,这个事情要是查出来我很没面子的。"发来这条信息的,是我的好友小张。作为一个转岗到纪检组工作不足一年的纪检"新人",在我渐渐适应了纪检的忙碌和压力后,这个新  相似文献   

12.
梁绍宇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使花江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最近,他被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面对成绩和荣誉,梁绍宇没有流露出丝毫的骄傲,他只说“,我很平淡,也没有太多的成绩,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3.
笑笑     
仲和 《党建文汇》2008,(7):55-55
“妈妈,你能给我20美元吗?”约翰尼问。“不行。”“如果你给我,我就告诉你我爸爸和咱家保姆说的话。”约翰尼的妈妈忙拿出钱包,给了他20美元。“你爸跟她说什么了?”“他说:‘嗨,玛丽,你明天一定要把我的袜子洗了。'”  相似文献   

14.
有权不谋私     
《党课》2012,(11):77-77
我国古代有不少清官,虽然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却能够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值得称颂。 不为朋友谋。东汉扶风人苏章在任冀州刺史时,他的一个朋友在冀州所辖的清河郡做太守,无恶不作,老百姓联名上书要求查处。一天,苏章在自己的住处备了酒宴招待他。朋友见苏章不提自己的事,还设宴款待,觉得自己不会被查究了,高兴地对苏章说:“别人有一重天,你老兄为我上司,诸事担待,我独独有两重天了。”苏章却直率地告诉他:“今天晚上我请你喝酒,是咱俩的私人交情;明天大堂之上,  相似文献   

15.
一般地说,领导干部担负的任务较重,工作较忙,一天到晚“动”多“静”少,想静心思考和研究点问题,确实不易。领导干部因为“忙”而很少有时间坐办公室,这原本无可非议,只要忙得实在,忙得有价值、有意义。但有些领导干部经常“忙”得不亦乐乎,累得头昏脑涨,其实无非是出席接二连三的大会小会,加盟天南海北的学习考察,参加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赶赴一拨一拨的交际应酬,光临热闹非凡的开业庆典。这种忙虚多实少,浪  相似文献   

16.
“小庄,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吗?”“伍妈妈,我今天考试进了前5名,我太开心啦!”“小庄,最近天冷了,我看天气预报你家那边明天有雪,记得穿厚点,我上次寄给你的那件羽绒服明天穿正好。”“伍妈妈,我今天穿了您寄给我的那件羽绒服,可暖和了,我同学都说这件衣服好看!”  相似文献   

17.
时下,创新一词被运用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的频率,从各种媒体到街谈巷议,都能听到关于创新的字眼和话题。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走进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然而,有一些单位和领导把创新一词理解偏了、解释浅了、做得假了。有的为了赶时髦,把创新一词当成了向上汇报、对下讲话的口头禅;有的为显示自己工作有创新,刚上任没几天,就把本单位原有的规章制度全盘否定。甚至不切实际地今天提个“一三五工程”,明天又定个“二四六计划”,天天都有新思路;还有的把敢花钱视为创新,今天楼房推了建广场、明天垂柳拔了栽鲜花,搞形…  相似文献   

18.
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开展党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编纂工作,主要目的是用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教育全党、教育人民,以增强“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的坚定性,推进“四化”建设。要达到这个目的,首要必须宣传党史。有些同志认为宣传党史是宣传部门的事,强调自己“忙不开”,“顾不上”;有的认为搞宣传没有“成果”可报,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此种思想障碍若不扫除,势必妨  相似文献   

19.
我是纪检战线上的一名离休干部。每当回想起十年的纪检工作生涯,我的思绪便如晚霞辉映下滚滚东去的黄河之水,时而昂扬激越,荡起朵朵浪花,时而苍凉沉郁,涌起淡淡的苦涩,有着无穷的回味和思考……1981年12月,组织上派我到省纪委工作。当时对纪检工作议论颇多,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多栽花少栽刺,留条后路好办事”。甚至有些同志直截了当地对我说,纪检工作是“整人”的工作,是得罪人的事情。但是,我是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党组织已作了决定,我个人是没有任何理由不服从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纪检工作岗位,一干就…  相似文献   

20.
凭着一丁点天赋,小时候总爱做艺术家的梦;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躲进了美好的记忆之中。一次机会,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纪检工作;尽管许多亲朋规劝我:“那地方清贫、辛苦、要得罪人”。但我就是痴心不改、一往情深。说清贫,是因为没有“油水”;说辛苦,是因为工作繁忙;纪检工作免不了要查处人,“得罪”人那更是在“情理”之中。为了惩治腐败分子,我们深入基层,克服重重困难,调查取证。时刻向群众宣传党的反腐方针;一旦挖出了“蛀虫”,我们更是其乐无穷。干了这一行,不免会“得罪”一些人,但我们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何惧打击报复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