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前,美日两国在太平洋的海战中,日本的联合舰队和美国的航空母舰“小鹰”号一直被一艘神秘的潜艇跟踪着。当它被舰艇发现受到攻击时,就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在马利亚纳群岛,美日双方的舰队在激烈的战斗中,这艘神秘莫测的潜艇又出现了。它只观战,不参战,不支持任何一方,而且救起了许多双方的落水战士,这使美日双方消除了相互间的疑(雨思)。因为在此之前,双方都认为这艘  相似文献   

2.
海部首相出访东盟,表明日本同东盟的关系进入新阶段。此次出访加深了双方在政治上的理解。同时也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获得一些支持与理解。海部此行仍留下一些未完成的课题,它将成为90年代日本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与东盟要真正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还需要双方主要是日本作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1977年,日本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任何一年都更加关注亚洲其他地区。这种关注大多是由政府激发起来的,但日本和其他地方发生的各种经济和社会变革,也使得非政府方面的关注成为适合时宜的。然而,日本愈想要“重返亚洲”,并在这一地区的事务中发挥政治作用,它就愈需要加强它与美国的关系。因为倘若日本未能全面地与美国建立起密切的和稳定的关系,它将感到无法在这一地区的其他地方扮演一种日益增强而受欢迎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又不断翻新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构想并采取一系列外交行动,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以推进实现太平洋经济合作。1988年5月大阪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召开前后,日本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人士就太平洋合作提出了各种设想,并把东盟国家置于重要地位。例如,通产省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外务省提出“亚太地区合作展望与综合战略”,中曾根提出“太平洋经济文化合作论坛”设想。而  相似文献   

5.
《国际交流》2009,(2):32-32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日本民间组织“世界”理事长中田选率领的日本企业家一行5人于3月22—26日访华。在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双方就加强中日环保节能合作、日本政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外宾还拜会了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建集团进出口总公司、北京市惠丰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参观了北京市南宫村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盟关系一向比较密切。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东南亚地区形势变化以及日本本身发展的需要,日本历届首相田中、福田、铃木都曾专程访问东盟地区,从而使双方关系从“单纯经济关系”发展成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全面合作”。最近中曾根东盟之行,使双方关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本文拟就中曾根出访的目  相似文献   

7.
1984年7月12日,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外长,与太平洋地区的五个“对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美国)的外长就加强东盟和太平洋国家经济合作这个课题进行了讨论。这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六加五”会议。会上,这些国家的外长们就太平洋地区前景问题交换了看法,并原则上同意了东盟提出的开展“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建议。“六加五”会议引起了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第二年,日本这个国家的走向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如何? 会否跃升为“政治大国”? 与各大国的关系如何演变? 这些是日本朝野人士广泛议论以及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提出初步看法。一、世界地位 (一)在本世纪末或21世纪初,日本经济将对美欧形成更居优势的竞争地位,它将具备第一流的经济实力与较之任何国家都强大的投资能量。从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分别推行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投资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90年代日本仍将推行高技术-深加工-广投资-多盈余战略,凭借本国制造工业优势,对商品进行深度加工,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最优角色,尽可能多赚外汇,保持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金融产业,通过遍布全球的银行系统,在海外为日本的巨额资本寻找盈利丰厚的投资场所,以获取巨额贸易外收入。这种战略的实施及奏效,将极大地巩固并增强日本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这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9.
日本安全与外交政策问题专家、京都大学教授高坂正尧去年9月访华时,曾就美苏中导条约签署之后的国际形势等发表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出现以经济为主导的“新缓和”征兆这次“新缓和”的征兆有以下特点: (1)美苏现均将削减庞大军费作为重建本国经济的优先课题。长期以来美苏将资源过多地消耗于政治争夺,现双方已感到厌倦。美苏将更加重视各自的经济利益和彼此的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日本与东北亚诸国的关系由以往单一倒向美国的“台球模式”转变为一种以日本为圆心,以与东北亚其他国家亲疏远近关系不同为半径的同心圆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样式颇似水中涟漪,故可称为“涟漪模式”。该模式的形成主要源自历史、地缘、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近年来日本及东北亚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演变也可以使我们梳理出这种模式未来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1.
日本和阿根廷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一个世纪以前(1886年),就有日本破产农民飘洋过海,流落到美洲大陆南端的阿根廷垦荒。1898年2月,日本同阿根廷缔结了通商航海条约,日阿经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1902年日阿外交关系的建立为双方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19年7月,日本横滨正金银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一份研究它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报告中写道:“美国政府同拉丁美洲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好几个阶段。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门罗主义是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门罗主义退居次要地位,睦邻政策成了美国政府同拉丁美洲关系的基调”。对门罗主义和“睦邻政策”的实质,从门罗主义到睦邻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思想等问题,国内外学者发表过大量论著,其中有不少精辟见解。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下称“战略”)经过大平、铃木两届内阁的积极提倡,已经初步成形。这个被日本舆论称为“集国策之大成”的战略,是日本领导层面对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为谋求“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煞费苦心提出的一套完整设想。不仅如此,日本还有意把它作为“综合安保的‘国际版’”加以推行。铃木首相1981年访美和出席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期间曾多次强调,希望这一“战略”能成为“整个西方盟国的共同战略”。内容和特点“战略”的提出,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摸索。早在70年代中期,政界、财界和学术  相似文献   

14.
在《展望2000年亚太地区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学术讨论会上,日本学者宣读了8篇论文,并与中国学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坦率的讨论。他们的论文和发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对于诸如“对亚太经济圈发展前景的展望”,“环太平洋国家与地区合作关系”,“日本产业发展过程及今后与亚太地区的产业技术合作”,“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美日“历史和解”经历了长期渐进过程,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一进程以长期同盟关系下双方民意和解为主要基础,以强化美日同盟为主要现实动因.美日双方共同推进了没有道歉的“历史和解”.各自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美日“不道义的平等性”,是双方不能相互“道歉”的主要根源.“历史和解”的突破性进展为日本进一步挣脱“战后体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并将进一步削弱战后东亚国际秩序赖以存续的历史认识和价值观基础.美日“历史和解”还有利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国际统一战线打开一个关键缺口,削弱对其历史修正主义的国际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6.
5月初,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和日本外相、防卫厅长官再次举行“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会议(简称“2 2会议”),就采取具体措施,强化日美同盟,明确日美军事分工合作,落实去年2月19日“2 2会议”提出的“地区与世界共同战略目标”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议的实质是推动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实现日美“军事一体化”,进而将日本全面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使之成为美国维持和加强其全球和亚太霸权地位中的“坚定的战略伙伴”。其动向直接关系到日美军事同盟与日本国家政策未来走向,导致亚太乃至世界战略格局的重组,与我国安危密切相关,值得严重关注。一…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日本开始实施对华ODA计划,它期望将经济援助作为协助中国现代化政策的一部分,让中国成为爱好和平的参与者,并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日本的ODA计划深受道德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的谢意。2005年3月,日本宣布计划自本财政年度开始削减对华低息贷款规模,到2008财年逐步终止全部计划,同时继续提供用于人员培训和环境保护计划的赠款与技术援助。日本终结对华ODA计划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人认为这项计划是“出于日本的利益考虑”,挫伤了日本的积极性;二是中国的经济成功、军备增强及其对日本利益的影响等;三是日本ODA政策的总体变化。笔者认为,致使日元贷款计划终结的情况变化表明,中日双方利用历史问题实现政治目的充满风险。历史问题在日中关系中几乎无处不在,仍需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处理。面对中国从日元贷款毕业的必然趋势,中国和日本相关政府机构和政治家都应具有相当的政治远见,从而避免决策过程如最近那样受到日中政治关系恶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既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技强国。由于人口众多、国土狭小、资源匮乏,长期以来日本走的是一条面向全球发展经济的道路。加上日本地理上邻近东南亚,相互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战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对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开拓。早在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在首届日本—东盟首脑会议结束后,就提出了要与东盟发展“对等的伙伴关系”和“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以此为契机,日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与东盟进行合作并提供了大量的政府开发援助(ODA)①,并且随着其产业技…  相似文献   

19.
1908年5月25日哥伦比亚和日本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署,使哥伦比亚成为继秘鲁、墨西哥、巴西、智利和阿根廷之后,第六个同日本建立经济关系的拉美国家。当时的日本因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可能远涉重洋去开拓拉美市场。它只是通过与拉丁美洲国家缔结通商条约,进而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和哥伦比亚是1934年10月建交的)等方式,取得向拉美地区移居日本破产农民的许可权。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数十年间,日本与拉美国家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移民,贸易往来微乎其微。日本同哥伦比亚的经济关系也是  相似文献   

20.
郑成功父子与日本和日本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郑芝龙孑身到日本经商致富以至成为“海上之王”,直到郑成功的出生和成长,都与郑氏侨居日本并与日本华侨来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郑氏父子侨居日本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字飞黄,号一官,福建南安石井人。“少落魄”,赴澳门谋生,后乘日本华侨李旦(原籍泉州)的船到日本,为其母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和麝香等物,到日本后在长崎侨居下来。关于郑芝龙到日本的时间,中、日文献记载不一:江日升《台湾外纪》载为“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夏五月”。日本种村保三郎《台湾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