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负责指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党的工作。本文试就刘少奇对发展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  相似文献   

4.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回顾总结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对今天的政权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39年 1月 ,刘少奇作为中原局书记奔赴华中敌后领导抗战。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 ,他提出和阐述了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最高组织形式及其领导力量等一系列建政思想 ,以这一建政理论为指导 ,采取了选拔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大力推行“三三制”原则和分二步走的建政步骤等措施 ,为开辟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新局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地建立并发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事业。本文梳理华中抗日根据地教育的主要形式,概括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特点,肯定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2013年下半年召开主题为"新四军与上海"的学术研讨会。为此,特面向全国举办征文活动。征文选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自选):一、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研究(1)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2)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1日,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办,中共龙岩市委、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协办的"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研讨会在龙岩古田召开。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第一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第一副会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徐承云,常务副会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张宝康等出席会议。龙岩市委书记梁建勇致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重点发展华中,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与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华中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何更好地发挥他的才智。在“九月会议”上,一些中央领导人不约而同推崇刘少奇。会后,毛泽东赞誉他是“正确的领袖人物”。1941年深秋…  相似文献   

12.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对坚持华中敌后乃至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战略支点的作用。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浙东军民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抗击了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力量。浙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对华中抗日战争和全国的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在平原地区创立根据地的例证,也标志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已经在华中部分地区征收田赋和田亩捐。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田赋征收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在田赋征收过程中,各根据地较好地贯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令人关注的是,抗日民主政府还采取了田赋征粮、清查田亩、废除册书制度、整顿征收秩序等重要举措,实现了华中田赋征收史上的重大变革。华中根据地田赋征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新四军成立66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之际,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辑(马洪武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热烈祝贺这部史书问世!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委派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和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使华中大地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伺更好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领导华中敌后抗日的军事战略与策略思想黄祖琳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斗争中,亲临第一线指挥,取得了成功地开创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发展华中地方武装和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上海解放和接管作出的历史贡献。在解放上海战役中,新四军的老部队是重要攻坚力量,一大批优秀的新四军老战士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上海解放后,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培养的大批干部,在上海的接管和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其中华南根据地地处祖国南疆,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其建立和发展经过重重困难。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对我党、我军能在华南坚持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海外华侨特别是南洋华侨,对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刘少奇以毕生的精力和杰出的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刘少奇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深入华中敌后,迅速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开创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一、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华中地区的形势对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和建立根据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